一种混凝土尾料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6133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混凝土尾料分离装置包括车体,车体的顶部设有过滤部,过滤部上设有粗骨料过滤机构,所述粗骨料过滤机构用于过滤混凝土尾料中的粗骨料,使混凝土尾料中的污水和细骨料流入车体过滤腔,并在过滤腔内沉淀,然后通过车体上与过滤腔相连通的排水结构,使污水通过排水结构排出车体外,以实现污水和细骨料的分离;相对于往常的泵管尾料及洗泵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洗泵之后产生的混凝土尾料中的粗骨料、细骨料及污水等材料实现再次分离回收利用,大大节约了资源浪费,并对施工环境减少污染,节约成本,使用方便可靠,且通过在车身底部设置移动组件,工作人员可操控车身移动至预定收集尾料的地点,可多次周转使用,方便快捷。方便快捷。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尾料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尾料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往常结构施工过程中,在浇筑完混凝土后需要进行洗泵,洗泵之后产生的混凝土尾料的排放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直接排至电梯井,这种方法会造成材料的大量浪费,同时对电梯井、结构表面或外架安全网造成污染,使施工环境乱,安全文明施工形象差;二是使用吊料斗存放回收:该方法是在混凝土浇筑前和完毕后先将料斗吊放在预定位置,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将泵管中的尾料排放到料斗中,最后通过塔吊将料斗吊到预定堆放位置;此方法可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因为材料排放而造成结构表面污染、环境脏乱差,通过合理的方法也可将回收材料利用,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不能确定需要几个料斗可将尾料收集,操作过程麻烦,且无规律,效率低。
[0003]本技术即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研究提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提到的洗泵之后产生的混凝土尾料的排放通常有两种做法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直接排至电梯井,这种方法会造成材料的大量浪费,同时对电梯井、结构表面或外架安全网造成污染,使施工环境乱,安全文明施工形象差;二是使用吊料斗存放回收:该方法是在混凝土浇筑前和完毕后先将料斗吊放在预定位置,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将泵管中的尾料排放到料斗中,最后通过塔吊将料斗吊到预定堆放位置;此方法可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因为材料排放而造成结构表面污染、环境脏乱差,通过合理的方法也可将回收材料利用,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不能确定需要几个料斗可将尾料收集,操作过程麻烦,且无规律,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混凝土尾料分离装置,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顶部设有用于过滤混凝土尾料的过滤部,所述过滤部上设有粗骨料过滤机构,所述车体内设有与过滤部相通的过滤腔,所述过滤腔用于收集经粗骨料过滤机构过滤后的剩余尾料,所述车体上设有与过滤腔相连通的排水结构,所述排水结构用于排出剩余尾料中的污水。
[0007]如上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尾料分离装置,所述排水结构包括设置在车体内的排水软管,所述车体侧壁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位于靠近过滤腔底部的位置,所述排水软管的一端密封连接在安装孔内,并向外延伸,所述排水软管的另一端设有相邻设置的悬浮球和进水口,所述悬浮球位于进水口的上方。
[0008]如上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尾料分离装置,所述排水结构还包括设置在车体侧壁中部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过滤腔连通,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与外界沉淀池连通,所述排水软管伸出车体的一端与排水管连通。
[0009]如上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尾料分离装置,所述排水管距离车体底部的距离为h,所述
车体设有排水管的侧壁的高度为H,所述H和h满足:0.25≤h/H≤0.32。
[0010]如上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尾料分离装置,所述粗骨料过滤机构包括倾斜设置在过滤部上的过滤网格。
[0011]如上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尾料分离装置,所述粗骨料过滤机构还包括设置在过滤网格顶部外侧的防溅挡板,所述过滤网格的最低处设有向外延伸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用于导引过滤网格所过滤的粗骨料排出。
[0012]如上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尾料分离装置,所述过滤网格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所述α满足:20
º
≤α≤30
º

[0013]如上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尾料分离装置,所述车体侧壁上开设有细骨料清理孔,所述细骨料清理孔与过滤腔相通,所述车体上铰接有用于封闭细骨料清理孔的活动翻板。
[0014]如上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尾料分离装置,所述车体上设有把手。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的混凝土尾料分离装置包括车体,车体的顶部设有过滤部,过滤部上设有粗骨料过滤机构,所述粗骨料过滤机构用于过滤混凝土尾料中的粗骨料,使混凝土尾料中的污水和细骨料流入车体过滤腔,并在过滤腔内沉淀,然后通过车体上与过滤腔相连通的排水结构,使污水通过排水结构排出车体外,以实现污水和细骨料的分离;相对于往常的泵管尾料及洗泵方式,本技术对洗泵之后产生的混凝土尾料中的粗骨料、细骨料及污水等材料实现再次分离回收利用,大大节约了资源浪费,并对施工环境减少污染,节约成本,使用方便可靠,且通过在车身底部设置移动组件,工作人员可操控车身移动至预定收集尾料的地点,可多次周转使用,方便快捷。
[0017]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002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混凝土尾料分离装置,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的顶部设有用于过滤混凝土尾料的过滤部11,所述过滤部11上设有粗骨料过滤机构2,所述车体1内设有与过滤部11相通的过滤腔12,所述过滤腔12用于收集经粗骨料过滤机构2过滤后的剩余尾料,所述车体1上设有与过滤腔12相连通的排水结构3,所述排水结构3用于排出剩余尾料中的污水;所述车体1的底部设有移动组件4;本技术的混凝土尾料分离装置包括车体,车体的顶部设有过滤部,过滤部上设有粗骨料过滤机构,所述粗骨料过滤机构用于过滤混凝土尾料中的粗骨料,使混凝土尾料中的污水和细骨料流入车体过滤腔,并在过滤腔内沉淀,然后通过车体上与过滤腔相连通的排水结构,使污水通过排水结构排出车体外,以实现污水和细骨料的分离;相对于往常的泵管尾料及洗泵方式,本技术对洗泵之后产生的混凝土尾料中的粗骨料、细骨料及污水等材料实现再次分离回收利用,大大节约了资源浪费,并对施工环境减少污染,节约成本,使用方便可靠,且通过在车身底部设置移动组件,工作人员可操控车身移动至预定收集尾料的地点,可多次周转使用,方便快捷。
[0021]具体的,所述移动组件为设置在车身底部的前万向轮和后定向轮。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结构3包括设置在车体1内的排水软管31,所述车体1侧壁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位于靠近过滤腔12底部的位置,所述排水软管31的一端密封连接在安装孔内,并向外延伸,所述排水软管31的另一端设有相邻设置的悬浮球32和进水口33,所述悬浮球32位于进水口33的上方;当粗骨料过滤机构过滤混凝土尾料中的粗骨料,使混凝土尾料中的污水和细骨料流入过滤腔,并在过滤腔内沉淀,此时沉淀后的污水位于细骨料的上方,且排水软管上的悬浮球因为污水的浮力作用下上浮,并带动排水软管也随之上浮,然后污水通过排水软管上的进水口进入到排水软管内,并通过排水软管排出车身外,以实现污水和细骨料的分离,所述排水软管伸出车体的一端可与污水网管直接连通,也可与外界沉淀池直接连通。
[0023]具体的,当污水和细骨料的混合物在车体的内部空间中未完全沉淀时,所述小部分的污水和细骨料混合物会通过排水软管一并排出车身外,此时排水软管与外界沉淀池直接连通,污水和细骨料的混合物排放至沉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尾料分离装置,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顶部设有用于过滤混凝土尾料的过滤部(11),所述过滤部(11)上设有粗骨料过滤机构(2),所述车体(1)内设有与过滤部(11)相通的过滤腔(12),所述过滤腔(12)用于收集经粗骨料过滤机构(2)过滤后的剩余尾料,所述车体(1)上设有与过滤腔(12)相连通的排水结构(3),所述排水结构(3)用于排出剩余尾料中的污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尾料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结构(3)包括设置在车体(1)内的排水软管(31),所述车体(1)侧壁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位于靠近过滤腔(12)底部的位置,所述排水软管(31)的一端密封连接在安装孔内,并向外延伸,所述排水软管(31)的另一端设有相邻设置的悬浮球(32)和进水口(33),所述悬浮球(32)位于进水口(33)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尾料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结构(3)还包括设置在车体(1)侧壁中部的排水管(34),所述排水管(34)的一端与过滤腔(12)连通,所述排水管(34)的另一端与外界沉淀池连通,所述排水软管(31)伸出车体(1)的一端与排水管(34)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军陈富鹏郎宇飞张怀亮蒋涛王玺刘春军赵振华熊子良刘文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