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转动的组合隔震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5980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转动的组合隔震支座。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支座、中部球冠和下支座,所述上支座下表面具有一球面凹槽,所述中部球冠具有球面且可置于所述球面凹槽内,所述中部球冠与上支座可相对滑动,所述下支座上设置有一限位块,所述上支座可与所述限位块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隔震支座,通过上支座和中部球冠的配合,当上部结构发生转动时,上支座可在中部球冠和限位块限制的范围内万向转动,避免铅芯橡胶支座承受偏心压力,提高结构安全性。既充分发挥了铅芯橡胶支座的优势,又解决了铅芯橡胶支座转动能力差的缺点。避免了铅芯橡胶支座的抗拔破坏和因连接体挠曲而出现偏心受压破坏,提高了连体结构的安全性与抗震韧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转动的组合隔震支座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可转动的组合隔震支座,属于建筑安装


技术介绍

[0002]连体结构是近年来广泛采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其不仅具有美观的造型设计与震撼的视觉冲击力,还赋予了建筑丰富多变的使用功能。由于连体结构体型复杂,平面与立面均具有较强的不规则性,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响应十分复杂且难以预估。近年来,连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倒塌事故频频发生,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0003]连体结构连接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可分为刚性连接体系与柔性连接体系,采用柔性连接体系时,一种常用的形式为采用隔震支座作为连接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不仅隔震支座将连接体与主体结构分隔为相对独立的多个部分,地震作用下各部分之间的耦合作用较小,结构动力响应较为明确,而且通过隔震支座的屈服变形可耗散地震能量,减小了连体结构的地震作用输入。
[0004]铅芯橡胶支座具有屈服承载力高、延性好、恢复能力强、安装简便等特点,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隔震支座。当应用于连体结构时可有效控制连接体的侧向变形,避免连接体发生坠落。在竖向地震作用下,连接体不可避免地产生竖向挠曲变形,支座处连接体弦杆应转动发生倾斜。由于铅芯橡胶支座转动能力较差,其处于偏心受压状态,局部压应力可能超过设计值,对连体结构造成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转动的组合隔震支座,具有单方向或多方向的转动能力,避免了铅芯橡胶支座因上部结构发生旋转而处于偏压状态,保证了铅芯橡胶支座的减震耗能作用能够充分发挥,提高了结构的安全性与抗震韧性。
[0006]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一种可转动的组合隔震支座,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支座、中部球冠和下支座,所述上支座下表面具有一球面凹槽,所述中部球冠具有球面且可置于所述球面凹槽内,所述中部球冠与上支座可相对滑动,所述下支座上设置有一限位块,所述上支座可与所述限位块接触。
[0008]所述的一种可转动的组合隔震支座,所述上支座下部侧面设置一圈凸块,凸块下表面为平面,上表面为圆弧面,所述限位块的下表面具有圆弧面,并与所述凸块的圆弧面接触,所述下支座上通过连接块与所述限位块相连。
[0009]所述的一种可转动的组合隔震支座,下支座与中部球冠通过焊接相连。
[0010]所述的一种可转动的组合隔震支座,下支座上开设有一凹槽,所述中部球冠可置于所述凹槽内,且可在所述凹槽内滑动,所述下支座上还设置有侧向限位板。
[0011]所述的一种可转动的组合隔震支座,所述上支座连接有上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上设置有上连接锚栓,所述下支座通过一铅芯橡胶支座连接有下连接板,下连接板上设置
有下连接锚栓。
[0012]所述的一种可转动的组合隔震支座,所述下支座、连接块与限位块在对应位置设置螺栓孔,连接块与限位块通过连接螺栓组与下支座锚固。
[0013]所述的一种可转动的组合隔震支座,所述限位块内侧表面设置防撞垫。
[0014]所述的一种可转动的组合隔震支座,铅芯橡胶支座与下支座焊接连接,铅芯橡胶支座与下连接板焊接连接。
[0015]所述的一种可转动的组合隔震支座,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厚度不小于50mm。材料选用Q345GJ。
[0016]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的隔震支座,通过上支座和中部球冠的配合,当上部结构发生转动时,上支座可在中部球冠和限位块限制的范围内万向转动,避免铅芯橡胶支座承受偏心压力,提高结构安全性。既充分发挥了铅芯橡胶支座的优势,又解决了铅芯橡胶支座转动能力差的缺点。避免了铅芯橡胶支座的抗拔破坏和因连接体挠曲而出现偏心受压破坏,提高了连体结构的安全性与抗震韧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组合隔震支座的主视剖视图。
[0019]图2是实施例1的上支座俯视图。
[0020]图3是实施例1的下支座、连接块及限位块俯视图。
[0021]图4是实施例1上部结构发生旋转后的主视剖视图。
[0022]图5是实施例1上部结构发生侧向变形后的主视剖视图。
[0023]图6是实施例2的侧视剖视图。
[0024]图7是实施例2的上支座俯视图。
[0025]图8是实施例2的下支座、连接块、限位块及侧向限位板给俯视图。
[0026]图9是实施例2上部结构发生侧向变形的侧视剖视图。
[0027]图中:1、上连接板;2、下连接板;3、上连接锚栓;4、下连接锚栓;5、上支座;6、中部球冠;7、下支座;8、铅芯橡胶支座;9、连接块;10、限位块;11、连接螺栓组;12、侧向限位板;13、14、15、防撞垫;16、17、18、耐磨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9]实施例1
[0030]如图1

5所示,一种可转动的组合隔震支座,包括上连接板1与下连接板2。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2形状根据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需求而定。上连接板1上表面设置上连接锚栓3,其与上连接板1焊接连接,上连接锚栓3向上连接上部结构。下连接板2下表面设置下连接锚栓4,其与下连接板2焊接连接,下连接锚栓4向下连接下部结构。上连接板1与下连接板2之间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上支座5、中部球冠6、下支座7与铅芯橡胶支座8。
[0031]上支座5为一个圆柱体块,上支座5上表面与下表面均为平面,上支座5上表面与上
连接板1焊接连接,上支座5下表面中间开出一个球面凹槽,与中部球冠6贴合。上支座5下部沿圆柱侧面设置一圈凸块,凸块下表面为平面,上表面为圆弧面。中部球冠6上表面为球面,下表面为平面。下支座7为一块圆形板,下支座7上表面与下表面均为平面,下支座7上表面中间开处一个圆形凹槽,与中部球冠6下表面贴合。下支座7圆形凹槽直径略大于上支座5球面凹槽直径。上支座5球面凹槽与中部球冠6上表面不固定,可相对滑动,下支座7圆形凹槽与中部球冠6下表面焊接连接。
[0032]下支座7外侧上表面向上设置连接块9。连接块9为一个棱柱体,连接块9下表面与下支座7上表面贴合。连接块9向上设置限位块10,限位块10宽度与连接块9宽度相等,限位块10上表面为平面,限位块10下表面与连接块9贴合的区域为平面,其余区域为圆弧面。限位块10下表面圆弧面区域与上支座5的凸块上表面贴合。
[0033]铅芯橡胶支座8为工厂预制的成品支座,铅芯橡胶支座8上表面与下支座7下表面焊接连接,铅芯橡胶支座8下表面与下连接板2下表面焊接连接。
[0034]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块9与限位块10一一对应,沿下支座7外侧周围均匀布置,数量不小于8个,下支座7、连接块9与限位块10在对应位置设置螺栓孔,连接块9与限位块10通过连接螺栓组11与下支座7锚固。
[0035]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转动的组合隔震支座,其特征是,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支座、中部球冠和下支座,所述上支座下表面具有一球面凹槽,所述中部球冠具有球面且可置于所述球面凹槽内,所述中部球冠与上支座可相对滑动,所述下支座上设置有一限位块,所述上支座可与所述限位块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转动的组合隔震支座,其特征是,所述上支座下部侧面设置一圈凸块,凸块下表面为平面,上表面为圆弧面,所述限位块的下表面具有圆弧面,并与所述凸块的圆弧面接触,所述下支座上通过连接块与所述限位块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转动的组合隔震支座,其特征是,下支座与中部球冠通过焊接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转动的组合隔震支座,其特征是,下支座上开设有一凹槽,所述中部球冠可置于所述凹槽内,且可在所述凹槽内滑动,所述下支座上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谨谈丽华杨律磊孙意斌龚敏锋杨栋
申请(专利权)人: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