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脐孔塑形外科敷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5590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脐孔塑形外科敷贴,具体涉及医疗领域,包括纱布,所述纱布的边缘处等距连接有若干个粘接条,且纱布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区,所述连接区的中心部设置有锥形定位块,所述连接区的顶部连接有锥形压块,所述锥形压块的底部对应锥形压块的外部设置有锥形定位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聚丙烯或聚苯乙烯材质的锥形压块,该锥形压块能够在使用时对脐孔起到支衬压迫塑形作用,同时对切口也起到压迫止血作用,并能够避免接触位置皮肤磨损,且通过在锥形压块的表面设置有通孔,通孔内填塞适量医用棉条,起到透气吸水作用,设置的锥形压块方便进行组装固定,且利用设置的粘接条能够配合纱布上的第二粘接层提高使用时的粘接强度。合纱布上的第二粘接层提高使用时的粘接强度。合纱布上的第二粘接层提高使用时的粘接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脐孔塑形外科敷贴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领域,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脐孔塑形外科敷贴。

技术介绍

[0002]脐孔是脐带脱落后形成的自然瘢痕,一般呈向内凹陷型,直径约1.5

2.0cm,由脐檐、脐沿、脐窝、脐底几项组成,其上方边缘称为脐檐,脐窝的底部为脐底,近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尤其单孔腹腔镜,多需在脐部作1

4cm长的切口,因此脐部切口术后并发症逐年增加。
[0003]目前普遍用于临床上的外科医用敷贴多为固定形状,如长方形或正方形,对于规则的切口而言这种传统外科敷贴可以满足临床需求,但对于这种内凹型脐部切口,采用传统外科敷贴与脐底切口往往存在空隙,致使敷贴贴合不严、压迫不牢,渗出吸附不及时从而积聚,增加脐部切口渗血、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同时传统外科敷贴对脐孔无支衬塑形作用,部分患者术后由于腹压、缝合不佳、切口愈合不良等因素致内凹型脐孔向外突起形成脐疝,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脐孔塑形外科敷贴,采用聚丙烯或聚苯乙烯材质的锥形压块,该锥形压块能够在使用时对脐孔起到支衬压迫塑形作用,同时对切口也起到压迫止血作用,且通过在锥形压块的表面设置有通孔,通孔内填塞适量医用棉条,起到透气吸水作用,设置的锥形压块方便进行组装固定,且利用设置的粘接条能够配合纱布上的第二粘接层提高使用时的粘接强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脐孔塑形外科敷贴,包括纱布,所述纱布的边缘处等距连接有若干个粘接条,且纱布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区,所述连接区的中心部设置有锥形定位块,所述连接区的顶部连接有锥形压块,所述锥形压块的底部对应锥形压块的外部设置有锥形定位孔,且锥形压块的外表面包裹有厚度均匀的医用棉垫,所述粘接条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粘接层,所述纱布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呈环形结构的第二粘接层,所述锥形压块的下表面位于锥形定位孔的外部设置有第三粘接层,所述锥形压块的内部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每个通孔的内部均填充有医用棉条。
[0006]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粘接条的端部与纱布的边缘处之间通过棉线缝合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纱布的顶部对应第二粘接层的外部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防粘膜,所述粘接条的顶部对应第一粘接层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防粘膜。
[0008]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锥形压块的锥顶直径在1.8cm左右,锥底直径在4cm左右,高度在2cm左右。
[0009]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锥形压块的底部与纱布的顶部之间
通过第三粘接层粘接固定。
[0010]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锥形压块具体为一种由聚丙烯或聚苯乙烯材质的构件。
[0011]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锥形定位块的底部与纱布的顶部之间通过粘接剂粘接固定。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采用聚丙烯或聚苯乙烯材质的锥形压块,该锥形压块能够在使用时对脐孔起到支衬压迫塑形作用,同时对切口也起到压迫止血作用,为了避免皮肤磨损,锥形压块的外表面包裹有厚度均匀的医用棉垫,且通过在锥形压块的表面设置有通孔,通孔内填塞适量医用棉条,起到透气吸水作用,设置的锥形压块方便进行组装固定,且利用设置的粘接条能够配合纱布上的第二粘接层提高使用时的粘接强度。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分体式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组合式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中防粘膜撕下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中锥形压块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为:1、纱布;2、粘接条;3、第一防粘膜;4、连接区;5、锥形定位块;6、锥形压块;7、锥形定位孔;8、通孔;9、医用棉条;10、第二防粘膜;11、第一粘接层;12、第二粘接层;13、第三粘接层;14、医用棉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如附图1

4所示的一种脐孔塑形外科敷贴,包括纱布1,纱布1的边缘处等距连接有若干个粘接条2,且纱布1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区4,连接区4的中心部设置有锥形定位块5,连接区4的顶部连接有锥形压块6,锥形压块6的底部对应锥形压块6的外部设置有锥形定位孔7,且锥形压块6的外表面包裹有厚度均匀的医用棉垫14,粘接条2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粘接层11,纱布1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呈环形结构的第二粘接层12,锥形压块6的下表面位于锥形定位孔7的外部设置有第三粘接层13,锥形压块6的内部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通孔8,每个通孔8的内部均填充有医用棉条9。
[0021]如附图1

3所示,粘接条2的端部与纱布1的边缘处之间通过棉线缝合连接,便于粘接条2与纱布1之间的连接固定。
[0022]如附图1

3所示,纱布1的顶部对应第二粘接层12的外部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防粘膜10,粘接条2的顶部对应第一粘接层11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防粘膜3,便于在不使用时不会对粘接层造成破坏从而影响使用时的粘接强度。
[0023]如附图1

4所示,锥形压块6的锥顶直径在1.8cm左右,锥底直径在4cm左右,高度在
2cm左右。
[0024]如附图1

4所示,锥形压块6的底部与纱布1的顶部之间通过第三粘接层13粘接固定,便于锥形压块6与纱布1之间的连接固定。
[0025]如附图1

4所示,锥形压块6具体为一种由聚丙烯或聚苯乙烯材质的构件。
[0026]如附图1所示,锥形定位块5的底部与纱布1的顶部之间通过粘接剂粘接固定,便于锥形定位块5的连接,进而便于提高锥形压块6安装时位置的精确性。
[0027]工作原理:本技术设计了一种脐孔塑形外科敷贴,具体结构如说明书附图1

4所示,本技术方案中采用聚丙烯或聚苯乙烯材质的锥形压块6,该锥形压块6的锥低直径约4cm、锥顶直径约1.8cm、高度约2cm,能够在使用时对脐孔起到支衬压迫塑形作用,同时对切口也起到压迫止血作用,为了避免皮肤磨损,锥形压块6的外表面包裹有厚度均匀的医用棉垫14,且通过在锥形压块6的表面设置有通孔8,通孔8内填塞适量医用棉条9,起到透气吸水作用,设置的锥形压块6方便进行组装固定,且利用设置的粘接条2能够配合纱布1上的第二粘接层12提高使用时的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脐孔塑形外科敷贴,包括纱布(1),其特征在于:所述纱布(1)的边缘处等距连接有若干个粘接条(2),且纱布(1)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区(4),所述连接区(4)的中心部设置有锥形定位块(5),所述连接区(4)的顶部连接有锥形压块(6),所述锥形压块(6)的底部对应锥形压块(6)的外部设置有锥形定位孔(7),且锥形压块(6)的外表面包裹有厚度均匀的医用棉垫(14),所述粘接条(2)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粘接层(11),所述纱布(1)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呈环形结构的第二粘接层(12),所述锥形压块(6)的下表面位于锥形定位孔(7)的外部设置有第三粘接层(13),所述锥形压块(6)的内部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通孔(8),每个通孔(8)的内部均填充有医用棉条(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脐孔塑形外科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条(2)的端部与纱布(1)的边缘处之间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恩春罗腾飞胡东晓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