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冷源新风除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5516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1:1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冷源新风除湿机,涉及新风除湿机领域,简化内部布局,优化风道结构。该除湿机包括机箱和压缩机,机箱设有第一进风口和出风口,第一进风口设于机箱的一侧上,出风口设于机箱且与第一进风口相对的一侧上,机箱内具有置物空间,置物空间包括下层空间和上层空间,下层空间包括风道,第一进风口、出风口分别位于风道的两端上,机箱上且与第一进风口的同侧上设有第二进风口,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出风口均与风道相连通,上层空间包括机仓,压缩机设于机仓内。压缩机设于机仓内。压缩机设于机仓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冷源新风除湿机


[0001]本申请涉及新风除湿机
,尤其涉及一种双冷源新风除湿机。

技术介绍

[0002]新风除湿机是将室外空气经过过滤除湿后,通过新风管道将相对干燥的并达到目标相对湿度空气送至室内,以达到舒适性或工艺性室内环境湿度需求的除湿设备。
[0003]现有的新风除湿机结构不紧凑、布局不够合理,内部器件占用较大的空间资源,除湿机的机箱过于偏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冷源新风除湿机,简化布局结构,优化风道。
[000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冷源新风除湿机,包括机箱和压缩机,所述机箱设有第一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设于机箱的一侧上,所述出风口设于机箱且与第一进风口相对的一侧上,所述机箱内具有置物空间,所述置物空间包括下层空间和上层空间,所述下层空间包括风道,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风道的两端上,所述机箱上且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同侧上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出风口均与所述风道相连通,所述上层空间包括机仓,所述压缩机设于机仓内。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优点在于:机箱内部具有分层结构,风道位于下层,压缩机位于下层,风道与压缩机不处在一个空间内,一方面使机箱的内部空间得到简化,使机箱内部的布局更为合理,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降噪的作用。另外,机箱上设置了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第一进风口用于连接室外,将室外的新风送入机箱内,第二进风口用于连接室内,将室内的风送回到机箱内。
[000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置物空间内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将所述置物空间分隔成所述下层空间、所述上层空间,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支撑件上方。
[000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层空间的容积大于所述上层空间的容积。
[000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内且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有过滤组件、降温组件和风扇,所述过滤组件面向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布置。
[00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内竖立有固定板,所述降温组件与所述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两侧,所述风扇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设有排风口,所述风扇通过所述排风口吸风。
[00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沿所述风道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板件、第二板件和第三板件,所述过滤组件顶部与所述第一板件连接,所述降温组件顶部与所述第二板件连接,所述固定板顶部与所述第三板件连接。
[00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降温组件通过管路组件与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管路组件设于所述机仓内。
[001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降温组件包括表冷器、蒸发器、冷凝器,所述表冷器面向所述过滤组件布置,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表冷器与所述冷凝器之间。
[00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仓内设有与所述表冷器连接的水冷组件,所述水冷组件包括水冷冷凝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机箱内风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申请机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机箱;2、压缩机;3、下层空间;4、上层空间;5、支撑件;501、第一板件;502、第二板件;503、第三板件;6、第一进风口;7、第二进风口;8、出风口;9、风道; 10、过滤组件;11、降温组件;12、风扇;111、表冷器;112、蒸发器;113、冷凝器;13、固定板;14、管路组件;15、水冷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19]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申请的具体保护范围。
[0020]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0021]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22]如图1

图2所示,一种新风除湿机,包括机箱1和压缩机2,机箱1内具有置物空间,置物空间内设有支撑件5,支撑件5将置物空间分隔成下层空间3和上层空间4,下层空间3 的容积大于上层空间4的容积。支撑件5包括沿机箱1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板件501、第二板件502和第三板件503,第二板件502与第三板件503之间斜面过渡。
[0023]机箱1外部的左侧面上设有第一进风口6和第二进风口7,第一进风口6与第二进风口7呈上下布置,机箱1外部的右侧面设有出风口8,第一进风口6、第二进风口7、出风口8 均与风道9连通,第一进风口6用于连接室外,第二进风口7用于连接室内,室外新风和或/ 室内回风进入风道9后,由出风口8向室内排风。
[0024]风道9内沿机箱1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有过滤组件10、降温组件11和风扇12,过滤组件10包括面向第一进风口6、第二进风口7设置的过滤网,过滤组件10顶部与第一板件501 连接,第一板件501支撑过滤组件10;降温组件11顶部与第二板件502连接,第二板件502 支撑降温组件11,降温组件11从左至右依次包括表冷器111、蒸发器112和再热冷凝器113,表
冷器111、蒸发器112、冷凝器113按预定间隔并排布置;第三板件503上竖立有固定板13,固定板13设有排风口,风扇12安装在固定板13上,风扇12面向排风口,风扇12通过固定板13上的排风口从风道9吸风,最后从出风口8排出。
[0025]压缩机2安装在上层空间4内,压缩机2对应风扇12的上方布置,降温组件11通过管路组件14与压缩机2连接,管路组件14设于上层空间4内,上层空间4内还设有与表冷器 111连接的水冷组件15,水冷组件15包括水冷冷凝器。
[0026]以上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申请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申请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申请的原理,在不脱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申请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内。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冷源新风除湿机,包括机箱(1)和压缩机(2),所述机箱(1)设有第一进风口(6)和出风口(8),所述第一进风口(6)设于机箱(1)的一侧上,所述出风口(8)设于机箱(1)且与第一进风口(6)相对的一侧上,所述机箱(1)内具有置物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空间包括下层空间(3)和上层空间(4),所述下层空间(3)包括风道(9),所述第一进风口(6)、所述出风口(8)分别位于所述风道(9)的两端上,所述机箱(1)上且与所述第一进风口(6)的同侧上设有第二进风口(7),所述第一进风口(6)、第二进风口(7)、出风口(8)均与所述风道(9)相连通,所述上层空间(4)包括机仓,所述压缩机(2)设于机仓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冷源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空间内设有支撑件(5),所述支撑件(5)将所述置物空间分隔成所述下层空间(3)、所述上层空间(4),所述压缩机(2)位于所述支撑件(5)上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冷源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空间(3)的容积大于所述上层空间(4)的容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冷源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9)内且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有过滤组件(10)、降温组件(11)和风扇(12),所述过滤组件(10)面向所述第一进风口(6)、所述第二进风口(7)布置。5.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峰李勇周恩荣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奈兰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