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的PLA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5186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打印的PLA支架,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Z向贯穿支架本体,所述第二通孔沿X向贯穿支架本体,所述第三通孔沿Y向贯穿支架本体,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均设为多个,多个第一通孔呈阵列布置,多个第二通孔也呈阵列布置,多个第三通孔也呈阵列布置。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3D打印的PLA支架,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从而有利于骨长入。从而有利于骨长入。从而有利于骨长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的PLA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骨修复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3D打印的PLA支架。

技术介绍

[0002]骨缺损是临床常见难题,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因创伤、感染、肿瘤及严重骨质疏松性骨折等导致的骨缺损日趋增多。据统计,美国每年因创伤进行骨移植治疗的患者高达100万例。我国每年因先天性疾病、交通伤及运动损伤等导致的骨缺损高达350万例。但当前临床治疗中,骨修复重建手术失败率高达2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0%

60%。因此,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成为当今骨科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
[0003]骨缺损当前治疗策略,不但要填充修复缺损骨,还要确保缺损处完整愈合,避免骨不连,从而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当前临床治疗主要包括自体骨移植、异体/异种骨移植、带血管蒂腓骨移植、Masquelet技术和Ilizarov技术。上述治疗手段各有优势,但也存在一定劣势,因此尽管当前治疗手段丰富,但是仍难以满足临床救治的需要。
[0004]骨组织工程材料的应用为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了新方法。众所周知,骨组织工程由三个关键要素组成,即支架材料、信号分子及种子细胞,广泛用于骨缺损修复。而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材料,不但要具备合适的降解速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还要有一定的力学性能提供缺损结构支撑,最后还要满足制备简单、便于操作的要求。即便当前制作工艺及复合形式在不断的进步,支架、因子、细胞不停地整合复合,但是仍就难以获得理想的修复材料。
[0005]随着计算机辅助技术、组织工程材料及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3D打印的组织工程材料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这主要归功于3D打印技术具有快速成型、个体定制、精准操控等优势。针对骨缺损修复重建问题,3D打印PLA材料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但是现有的3D打印的PLA支架的生物相容性较差,不利于骨长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3D打印的PLA支架,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从而有利于骨长入。
[0007]本技术3D打印的PLA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Z向贯穿支架本体,所述第二通孔沿X向贯穿支架本体,所述第三通孔沿Y向贯穿支架本体,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均设为多个,多个第一通孔呈阵列布置,多个第二通孔也呈阵列布置,多个第三通孔也呈阵列布置。
[0008]本技术3D打印的PLA支架,其中所述支架本体呈圆柱状,所述第一通孔沿支架本体的轴向布置,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均垂直于支架本体的轴向布置,所述第二通孔垂直于第三通孔。
[0009]本技术3D打印的PLA支架,其中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均为正方形孔,所述正方形孔的边长为350μm,相邻两个所述正方形孔之间的间距为350μm。
[0010]本技术3D打印的PLA支架,其中所述支架本体的长度为12

,所述支架本体的直径为5


[0011]本技术3D打印的PLA支架,其中所述支架本体上设有轴向布置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为圆形孔,所述第四通孔与支架本体同轴布置。
[0012]本技术3D打印的PLA支架,其中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均为正方形孔,所述正方形孔的边长沿支架本体的径向从外到内逐渐变大,所述支架本体的最外侧的正方形孔的边长为350μm,所述支架本体的最内侧的正方形孔的边长为500μm。
[0013]本技术3D打印的PLA支架,其中所述支架本体的长度为12

,所述支架本体的直径为5

,所述第四通孔的直径为0.5
㎜‑
1.5


[0014]本技术3D打印的PLA支架,其中所述支架本体的两个端面上均设有多个条形凹槽。
[0015]本技术3D打印的PLA支架,其中所述支架本体的每个端面上的多个条形凹槽均平行布置。
[0016]本技术3D打印的PLA支架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技术中的PLA支架通过3D打印得到,PLA支架具有多孔结构,并且第一通孔沿Z向贯穿支架本体,第二通孔沿X向贯穿支架本体,第三通孔沿Y向贯穿支架本体,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均设为多个,多个第一通孔呈阵列布置,多个第二通孔也呈阵列布置,多个第三通孔也呈阵列布置。这样的多孔结构设计,能够从结构上模拟仿生松质骨的空间构型,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从而有利于骨长入。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3D打印的PLA支架实施例一的主视图(同时也是后视图);
[0019]图2为本技术3D打印的PLA支架实施例一的左视图(同时也是右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3D打印的PLA支架实施例一的俯视图(同时也是仰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3D打印的PLA支架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0022]图5为本技术3D打印的PLA支架实施例二的俯视图;
[0023]图6为沿图5中A

A线的剖视图;
[0024]图7为沿图5中B

B线的剖视图;
[0025]图8为本技术3D打印的PLA支架实施例二的立体图;
[0026]图9为本技术3D打印的PLA支架实施例三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实施例一
[0028]如图1所示,并结合图2

4所示,本技术3D打印的PLA支架,包括支架本体4,所述支架本体4上设有第一通孔1、第二通孔2和第三通孔3,所述第一通孔1沿Z向贯穿支架本体4,所述第二通孔2沿X向贯穿支架本体4,所述第三通孔3沿Y向贯穿支架本体4,所述第一通孔1、第二通孔2和第三通孔3均设为多个,多个第一通孔1呈阵列布置,多个第二通孔2也呈阵列布置,多个第三通孔3也呈阵列布置。
[0029]本技术3D打印的PLA支架,其中所述支架本体4呈圆柱状,所述第一通孔1沿支架本体4的轴向布置,所述第二通孔2和第三通孔3均垂直于支架本体4的轴向布置,所述第二通孔2垂直于第三通孔3。
[0030]本技术3D打印的PLA支架,其中所述第一通孔1、第二通孔2和第三通孔3均为正方形孔,所述正方形孔的边长为350μm,相邻两个所述正方形孔之间的间距为350μm。需要说明的是,正方形孔的边长可以为0.3
㎜‑
0.5

,该直径被认为是骨传导的最佳直径大小,能够形成哈弗氏管和骨小梁。
[0031]在本实施例中,支架本体4的长度为12

,支架本体4的直径为5


[0032]本技术3D打印的PLA支架,其中所述支架本体4的两个端面(即图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的PLA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Z向贯穿支架本体,所述第二通孔沿X向贯穿支架本体,所述第三通孔沿Y向贯穿支架本体,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均设为多个,多个第一通孔呈阵列布置,多个第二通孔也呈阵列布置,多个第三通孔也呈阵列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的PLA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呈圆柱状,所述第一通孔沿支架本体的轴向布置,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均垂直于支架本体的轴向布置,所述第二通孔垂直于第三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打印的PLA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均为正方形孔,所述正方形孔的边长为350μm,相邻两个所述正方形孔之间的间距为350μ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D打印的PLA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的长度为12

,所述支架本体的直径为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打印的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刘潇刘建恒高建朋张里程唐佩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