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体与建筑框架的装配式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5159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墙体与建筑框架的装配式连接结构,涉及土建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固定座及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包括沿建筑框架上边框设置的第一固定条及间隔设置于第一固定条上的若干第一C型扣板;所述第二固定座包括沿建筑框架下边框设置的第二固定条及滑动设置在第二固定条上的若干第二C型扣板;所述第一固定条与第二固定条正对,且待装配墙体单元上部可拆卸连接于第一C型扣板内、下部可拆卸连接于第二C型扣板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直接抬起或搬起至装配处进行装配,只需要少量的工人,成本降低,并且拆卸时可分段进行,不用整体替换墙体本体或固定座,可单独进行拆卸,避免了产生过多建筑垃圾,更加环保。更加环保。更加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墙体与建筑框架的装配式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土建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墙体与建筑框架的装配式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框架建筑是指由框架、墙体、楼板组成的建筑,它的基本特征是由柱、梁和楼板承重,墙体仅作为围护和分隔空间的构件。由于框架建筑中的墙体一般不起承重作用,对于外墙只起围护作用,对于内墙只起分隔作用,因此框架建筑中的墙体普遍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在框架中用轻中小型砌块砌筑填充墙;另一种是预制大型墙体,进行装配式搭建。
[0003]对于第一种墙体施工方式,其因采用轻质空心砖砌成,需要大量技术娴熟的工人,且人工砌墙耗费时间多,随着人工成本的增高,缺点也日益凸显,因此,装配式建筑越来越受青睐。
[0004]申请号202120426414.6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绿色节能的装配式建筑墙体,采用具有凹槽结构的固定座与墙体进行装配,该结构在安装时确实可使安装更加便捷,但是在墙体发生破损后,因其固定座与墙体插槽配合,需要将固定座与墙体各部分都破坏,再进行更换,而且无法将单独破损墙体进行更换,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对损坏墙体单独更换、修复的墙体与建筑框架的装配式连接结构。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墙体与建筑框架的装配式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固定座(1)及第二固定座(2),
[0007]所述第一固定座(1)包括沿建筑框架上边框(101)设置的第一固定条(11)及间隔设置于第一固定条(11)上的若干第一C型扣板(12);
[0008]所述第二固定座(2)包括沿建筑框架下边框(102)设置的第二固定条(21)及滑动设置在第二固定条(21)上的若干第二C型扣板(22);
[0009]所述第一固定条(11)与第二固定条(21)正对,且待装配墙体单元(3)上部可拆卸连接于第一C型扣板(12)内、下部可拆卸连接于第二C型扣板(22)内。
[0010]进一步地,相邻两所述第一C型扣板(12)之间的间距不小于待装配墙体单元(3)的宽度。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C型扣板(12)包括连接在第一固定条(11)两侧的连接部(121)及连接在连接部(121)端部的限位部(122),所述限位部(122)朝向第二固定条(21)延伸。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条(21)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滑轨(23),所述第二C型扣板(22)滑动连接于滑轨(23)上。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C型扣板(22)包括基板(221),所述基板(221)两端朝向同侧弯折形成折弯部(222);所述滑轨(23)与所述第二固定条(21)上表面有间隙,所述基板(221)
穿过间隙且折弯部(222)朝向第一固定条(11)。
[0014]进一步地,所述待装配墙体单元(3)的底部设置有容纳所述滑轨(23)的容纳槽(31)。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C型扣板包括用于第二固定条穿过的环形连接部及连接在环形连接部两侧的延伸部,两所述延伸部端部朝向同侧弯折形成折弯部。
[0016]进一步地,所述待装配墙体单元的底部设置有容纳所述环形连接部的容纳槽。
[0017]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与建筑框架边框连接的第三固定座;
[0018]所述待装配墙体单元(3)两侧分别设置有凹槽及用于相邻待装配墙体单元(3)凹槽插接的凸楞;所述第三固定座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与凹槽或凸楞适配的连接主体。
[0019]本技术的墙体与建筑框架的装配式连接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上边框的第一固定条、连接于下边框的第二固定条,该第一固定条上具有对应每块待装配墙体单元的第一C型扣板,而第二固定条上滑动连接若干第二C型扣板,在安装时,将待装配墙体单元移动至边框处使其顶端置于第一C型扣板内,此时再撬动待装配墙体单元使其底部抬起,接着调整第二C型扣板的位置,滑动至待装配墙体单元的合适位置后抽出撬棍,此时墙体上部与第一C型扣板连接,下部与第二C型扣板连接,达到对待装配墙体单元位置的固定,完成墙体单元的装配。拆卸受损墙体单元时,首先撬动墙体单元,在墙体单元抬起后滑动第二C型扣板至相邻墙体单元下部附近,此时使上端从第一C型扣板脱离后,移动墙体单元即可卸下。本技术可直接抬起或搬起至装配处进行装配,只需要少量的工人,成本降低,并且拆卸时可分段进行,不用整体替换墙体本体或固定座,可单独进行拆卸,避免了产生过多建筑垃圾,更加环保。
附图说明
[0020]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2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装配式连接结构装配于建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图6的C部放大图;
[002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装配式连接结构装配于建筑框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装配式连接结构装配于建筑框架侧视图;
[002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装配式连接结构连接墙体及建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图5的B部放大图;
[0027]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装配式连接结构连接墙体及建筑框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装配式连接结构连接墙体及建筑框架的侧视图;
[0029]图9是图8的A部放大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第一固定座;11、第一固定条;12、第一C型扣板;121、连接部;122、限位部;2、第二固定座;21、第二固定条;22、第二C型扣板;221、基板;222、折弯部;23、滑轨;3、墙体单元;31、容纳槽;101、上边框;102、下边框。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3]如图1

9所示,该墙体与建筑框架的装配式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固定座1、第二固定座2及第三固定座,
[0034]该第一固定座1包括第一固定条11及第一C型扣板12,第一固定条11沿建筑框架上边框101固定连接,第一C型扣板12具有若干个,第一C型扣板12间隔设置在第一固定条11上;
[0035]第二固定座2包括第二固定条21及第二C型扣板22,第二固定条21沿建筑框架下边框102设置,第二C型扣板22具有若干个,第二C型扣板22滑动设置在第二固定条21上;
[0036]该一固定条与第二固定条21正对,待装配墙体单元3上部可拆卸连接于第一C型扣板12内且下部可拆卸连接于第二C型扣板22内。
[0037]墙体与建筑框架的装配式连接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上边框101的第一固定条11、连接于下边框102的第二固定条21,该第一、第二固定条可靠通过钉枪或者打孔螺栓等方式实现与边框的固定,该第一固定条11上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墙体与建筑框架的装配式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固定座(1)及第二固定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座(1)包括沿建筑框架上边框(101)设置的第一固定条(11)及间隔设置于第一固定条(11)上的若干第一C型扣板(12);所述第二固定座(2)包括沿建筑框架下边框(102)设置的第二固定条(21)及滑动设置在第二固定条(21)上的若干第二C型扣板(22);所述第一固定条(11)与第二固定条(21)正对,且待装配墙体单元(3)上部可拆卸连接于第一C型扣板(12)内、下部可拆卸连接于第二C型扣板(2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与建筑框架的装配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第一C型扣板(12)之间的间距不小于待装配墙体单元(3)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体与建筑框架的装配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型扣板(12)包括连接在第一固定条(11)两侧的连接部(121)及连接在连接部(121)端部的限位部(122),所述限位部(122)朝向第二固定条(21)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与建筑框架的装配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条(21)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滑轨(23),所述第二C型扣板(22)滑动连接于滑轨(23)上。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春风户红磊熊仁富程迎轩
申请(专利权)人:焦作筑友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