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通路、分体式模腔结构及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5155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通路、分体式模腔结构及注塑模具,包括流入端、冷却通道和流出端;所述冷却通道包括x层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依次叠置的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之间相互不连通;所述流入端与所述流出端设置在所述冷却通道的两侧,所述流入端包括流入口和y层从外至内套设并依次连通的流入区,通过合理改进冷却通路,使冷却通路中的冷却通道可以采用并行式随形冷却通道设计,增强冷却效果,使冷却高效均匀。高效均匀。高效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通路、分体式模腔结构及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属于注塑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冷却通路、分体式模腔结构及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对于薄壁深腔高流长比的瓶盖、杯子等制品,在现有的注塑模具中,模腔采用一体式结构,且模腔冷却通路采用环绕式或多边形式结构,存在以下弊端:
[0003]1、模腔采用一体式结构,为了抵抗注塑压力,模腔需要保证一定的壁厚,模腔壁厚较厚时,会影响模腔的冷却效果。
[0004]2、模腔冷却通路采用环绕式或多边形式结构时,一方面,不能根据模腔的内腔形状进行设计,模腔冷却通路与内腔之间的距离不同,会出现冷却不均匀的问题,影响了冷却效果;另一方面,存在加工难度大的问题,不利于节约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冷却通路、分体式模腔结构及注塑模具。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冷却通路,包括流入端、冷却通道和流出端;所述冷却通道包括x层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依次叠置的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之间相互不连通;所述流入端与所述流出端设置在所述冷却通道的两侧,所述流入端包括流入口和y层从外至内套设并依次连通的流入区,所述流入口与位于最内侧的第y层流入区相对且与位于最外侧的第一层流入区连通,每一层流入区与对应的冷却流道之间通过流入管道连通;所述流出端包括流出口和z层从外至内套设且依次连通的流出区,所述流出口与位于最内侧的第z层流出区相对且与位于最外侧的第一层流出区连通,每一层流出区与对应的冷却通道之间通过流出管道连通,其中,x≥3,且x为整数;y≤x/2或y≤(x+1)/2,且y≥2,y为整数:z≤x/2或z≤(x+1)/2,且z≥2,z为整数。
[0008]在本技术中,至少第一层和/或第x层冷却流道与第一层流入区连通,第x/2或(x+1)/2层冷却流道与第y层流入区连通。
[0009]在本技术中,至少第一层和/或第x层冷却流道与第一层流出区连通,第x/2或(x+1)/2层冷却流道与第z层流出区连通。
[0010]在本技术中,所述冷却通道具有6层冷却流道,所述流入端具有3层流入区,所述流出端具有3层流出区。
[0011]在本技术中,第一层流入区经流入管道与第一层冷却流道和第六层冷却流道连通,第一层冷却流道和第六层冷却流道经流出管道与第一层流出区连通;第二层流入区经流入管道与第二层冷却流道和第五层冷却流道连通,第二层冷却流道和第五层冷却流道经流出管道与第二层流出区连通;第三层流入区经流入管道与第三层冷却流道和第四层冷
却流道连通;第三层冷却流道和第四层冷却流道经流出管道与第三层流出区连通。
[0012]基于上述提供的一种冷却通路,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分体式模腔结构,包括模腔和衬套,所述衬套套装于所述模腔外侧;所述模腔具有外轮廓面和用以限定制品的至少部分外表面的内腔面;所述模腔的外轮廓面上设有x层沿所述模腔轴向叠置的冷却槽,所述衬套具有与所述外轮廓面对应的内轮廓面和外柱形面,所述内轮廓面与x层冷却槽限定形成x层冷却流道;其中;x≥3,且x为整数。
[0013]在本技术中,所述衬套的内轮廓面与所述模腔的外轮廓面之间采用过盈配合。
[0014]在本技术中,所述衬套的外柱形面的一侧设有流入阶梯槽,所述流入阶梯槽限定y层由外至内设置且依次连通的流入区,每一层流入区与对应的冷却流道通过流入管道连通;所述衬套的外柱形面的另一侧设有流出阶梯槽,所述流出阶梯槽限定z层由外至内设置且依次连通的流出区,每一层流出区与对应的冷却流道通过流出管道连通;其中,y≤x/2或y≤(x+1)/2,且y≥2,y为整数:z≤x/2或z≤(x+1)/2,且z≥2,z为整数。
[0015]在本技术中,至少第一层和/或第x层冷却流道与第一层流入区连通,第x/2或(x+1)/2层冷却流道与第y层流入区连通;至少第一层和/或第x层冷却流道与第一层流出区连通,第x/2或(x+1)/2层冷却流道与第z层流出区连通。
[0016]基于上述提供的一种分体式模腔结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同轴安装的推套、模芯结构、模腔底及上述的分体式模腔结构,所述推套、模芯结构、分体式模腔结构和模腔底经配置共同限定制品的表面。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通过合理改进冷却通路,使冷却通路中的冷却通道可以采用并行式随形冷却通道设计,增强冷却效果,使冷却高效均匀;
[0019]2、衬套对模腔产生一定的预压力,利于抵抗注塑压力,有效防止裂腔,增加模腔的寿命,同时模腔的壁厚能够相应变薄,加强冷却效果;
[0020]3、模腔冷却流道采用随形设计,与内腔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保证冷却均匀,达到理想的冷却效果;
[0021]4、模腔的流入区和流入管道在衬套的一侧上加工,流出区和流出管道在衬套的另一侧上加工,模腔上只需加工x层随形冷却槽,降低了加工难度,加工过程更加简便;
[0022]5、流入区和流出区均采用阶梯环槽结构,拓展了冷却介质流入和流出时的空间,使冷却介质流入和流出各层冷却流道更为均匀。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实施例冷却通路的立体结构图;
[0024]图2为本实施例冷却通路的正面结构图;
[0025]图3为本实施例分体式模腔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实施例分体式模腔结构的爆炸图;
[0027]图5为本实施例注塑模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完整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部件或零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安装,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0]实施例:
[0031]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冷却通路,包括流入端1、冷却通道2和流出端3;所述冷却通道2包括x层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依次叠置的冷却流道21,冷却流道21之间相互不连通;其中,x≥3,且x为整数。流入端1设置在冷却通道2的一侧,流入端1包括流入口11和y层从外至内套设且依次连通的流入区12,所述流入口11与位于最内侧的第y层流入区12相对且与位于最外侧的第一层流入区12连通,外部冷却介质通过流入口11进入流入区12,每一层流入区12与对应的冷却流道21之间通过流入管道13连通;其中,当x为偶数时,y≤x/2,y≥2,且y为整数;当x为奇数时,y≤(x+1)/2,y≥2,且y为整数。其中,所述冷却流道21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层、第二层
···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通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流入端、冷却通道和流出端;所述冷却通道包括x层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依次叠置的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之间相互不连通;所述流入端与所述流出端设置在所述冷却通道的两侧,所述流入端包括流入口和y层从外至内套设并依次连通的流入区,所述流入口与位于最内侧的第y层流入区相对且与位于最外侧的第一层流入区连通,每一层流入区与对应的冷却流道之间通过流入管道连通;所述流出端包括流出口和z层从外至内套设且依次连通的流出区,所述流出口与位于最内侧的第z层流出区相对且与位于最外侧的第一层流出区连通,每一层流出区与对应的冷却通道之间通过流出管道连通,其中,x≥3,且x为整数;y≤x/2或y≤(x+1)/2,且y≥2,y为整数:z≤x/2或z≤(x+1)/2,且z≥2,z为整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通路,其特征在于:至少第一层和/或第x层冷却流道与第一层流入区连通,第x/2或(x+1)/2层冷却流道与第y层流入区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冷却通路,其特征在于:至少第一层和/或第x层冷却流道与第一层流出区连通,第x/2或(x+1)/2层冷却流道与第z层流出区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通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具有6层冷却流道,所述流入端具有3层流入区,所述流出端具有3层流出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冷却通路,其特征在于:第一层流入区经流入管道与第一层冷却流道和第六层冷却流道连通,第一层冷却流道和第六层冷却流道经流出管道与第一层流出区连通;第二层流入区经流入管道与第二层冷却流道和第五层冷却流道连通,第二层冷却流道和第五层冷却流道经流出管道与第二层流出区连通;第三层流入区经流入管道与第三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国基姜晓平林昌武涂小庭成俊燊卢佳杨建茁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星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