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瓣夹合器用收拢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5124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尖瓣夹合器用收拢组件,具有:两对可分别夹设在所述二尖瓣夹合器的外夹的内、外侧壁的夹紧轴;一对平行的座盖板,所述座盖板的两侧的远端侧角各具有一滑孔,所述滑孔的内径从外侧到内侧逐渐增大,每对夹紧轴的两端分别以倾向于向内侧滑动的方式滑设在所述滑孔内,从而夹住所述外夹收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外夹臂的近段安装座上设置一收拢外夹臂的收拢组件,并且在收拢组件的座盖板上设置一定角度的L型滑孔,借助穿设在滑孔内的夹紧轴自动带着外夹臂向内侧收拢,从而可以很好地实现夹合器的收拢功能。以很好地实现夹合器的收拢功能。以很好地实现夹合器的收拢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尖瓣夹合器用收拢组件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二尖瓣夹合器用收拢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在心血管系统中,天然心脏瓣膜(例如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二尖瓣以及三尖瓣)在保障血液的充足供应的正向流动起到关键作用。但是,这些心脏瓣膜可能会因先天性畸形、炎性过程、感染性状况、或疾病而受到损伤,从而使其效率降低。这些疾病过程包括变性过程(例如Barlow病或纤维弹性缺乏症等)、炎性过程(例如风湿性心脏疾病等)和感染性过程(例如心内膜炎等)。另外,在前心脏病发作(即冠状动脉疾病继发的心肌梗塞)或其他心脏疾病(例如心肌病等)带来的对左心室或右心室的损害可以扭曲天然瓣膜的几何形状,这可使天然瓣膜功能失调。绝大多数进行瓣膜手术如二尖瓣手术的患者患有变性疾病,该变性疾病导致天然瓣膜例如二尖瓣的小叶机能不良,造成脱出和反流。
[0003]以二尖瓣为例,二尖瓣反流可能会因二尖瓣或左心室壁的多种不同的机械缺陷引起。瓣叶、将瓣叶连接至乳头肌的瓣索或者乳头肌自身或者左心室壁可能会被损坏或以其他方式机能失调。通常,瓣环可能会被损坏、膨胀或变弱,从而限制二尖瓣抵抗左心室的较大压力充分关闭的能力,这种损伤可导致严重的心血管损害或死亡。
[0004]多年来,对此类受损瓣膜的明确性治疗是在心脏直视手术中进行瓣膜的外科手术修复或置换,由于心脏内空间相对体外狭小,而且大多数夹合器都是利用材料弹性进行固定,而夹合器的弹性变形过程不稳定,有可能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具体地是现有技术中的夹合器大多是采用外夹臂近端与基板的近端铰接,基板的远端与内夹的远端铰接。在如此双重铰接结构下,夹合心脏瓣叶过程中,但是由于在打开基板或闭合基板的过程中,是依靠的外夹的弹性进行工作,而且内夹的两个侧臂也会因为弹力产生变形,所以基板的打开与闭合的过程是一个不确定唯一轨迹的过程,所以基板的打开过程与闭合过程中就尤为不稳定,有时候会出现瞬间弹性突变,造成基板迅速夹合而伤害人体,整个夹合器的弹性变形过程不可控,不稳定,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基板、外夹、内夹的近端、远端之间双重铰接结构使得在夹合器在打开与收拢过程中变形不稳定的的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形稳定可控的二尖瓣夹合器。
[0006]本技术的二尖瓣夹合器具有:
[0007]一内夹,具有沿着轴心线对称设置且远端一体连接的一第一内夹臂和一第二内夹臂;
[0008]一第一基板和一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近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内夹臂和第二内夹臂的近端铰接;
[0009]一第一夹片和一第二夹片,具有近端一体连接的固定片和活动片,所述第一夹片
和一第二夹片的固定片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的活动片的远端可分别与所述第一内夹臂和一第二内夹臂的远端牵拉连接;
[0010]一外夹,具有沿着轴心线对称设置且近端一体连接的两外夹臂,所述两外夹臂的内侧壁分别贴合固定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外侧壁上。
[0011]较佳地是,
[0012]所述二尖瓣夹合器具有一内杆,所述内杆沿着轴心线穿设在所述内夹的远端,所述内杆的远段具有一啮合段;
[0013]所述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的近端分别为啮合端,所述啮合端与所述内杆的啮合段啮合连接。
[0014]较佳地是,所述内杆的远段外表面一体成型套设有一同轴的方柱,所述啮合段位于所述方柱上。
[0015]较佳地是,
[0016]所述方柱的啮合段具有相背向的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的齿牙和齿槽垂直于所述内杆轴向且沿着所述方柱表面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
[0017]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啮合端分别为齿轮,所述齿轮的齿牙和齿槽也垂直于所述内杆轴向,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齿轮分别与所述方柱的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可来回滚动啮合连接。
[0018]较佳地是,
[0019]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位于所述方柱的远段且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的远端紧靠所述方柱的远端,所述第一齿条、第二齿条的齿牙的高与所述方柱近段表面齐平,所述第一齿条、第二齿条的齿槽的底与所述内杆的表面齐平。
[0020]较佳地是,
[0021]所述齿轮为半个侧表面上具有齿牙的半齿轮。
[0022]较佳地是,
[0023]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的模数分别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啮合端的齿轮的模数相同,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的齿牙的高度小于所述啮合端的齿轮的齿牙的高度。较佳地是,所述一基板、第二基板的啮合端的本体为圆柱形,所述啮合端的轴向垂直于所述内杆,所述啮合端的侧表面具有沿着所述啮合端的周向间隔设置的齿条或齿槽,所述啮合端的轴心具有贯穿的铰接孔。
[0024]较佳地是,所述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分别具有所述啮合端、一平板段和一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啮合端与所述平板段一体连接。
[0025]较佳地是,所述啮合端的宽度小于所述平板段的宽度;所述连接段近端的宽度与所述啮合端的宽度一致,所述连接段远端的宽度与所述平板段的宽度一致,所述连接段的宽度从近端到远端连续平滑递增。
[0026]较佳地是,所述内杆的近段具有输送外螺纹,所述外夹的近端具有输送内螺纹,通过所述输送外螺纹与所述输送内螺纹配合连接,所述内杆的近段穿设在所述外夹的近端;
[0027]所述内夹的远端具有杆孔,所述内杆的远端穿设在所述内夹的杆孔内。
[0028]较佳地是,所述二尖瓣夹合器还具有:
[0029]一第一铰接轴和一第二铰接轴,分别对应穿设在所述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的啮合
端的轴心的铰接孔内;
[0030]两限位件,所述第一铰接轴的两端分别活动穿设在所述两限位件的一端,所述第二铰接轴的两端分别活动穿设在所述两限位件的另一端。
[0031]较佳地是,所述限位件为限位板,
[0032]所述两限位板的一端设有圆形孔,所述第一铰接轴的两端分别活动穿设在所述两限位板的圆形孔内;
[0033]所述两限位板的另一端设有腰形孔,所述第二铰接轴的两端分别活动穿设在所述两限位板的腰形孔内。
[0034]较佳地是,所述限位件为限位板,
[0035]所述两限位板的一端设有腰形孔,所述第一铰接轴的两端分别活动穿设在所述两限位板的腰形孔内;
[0036]所述两限位板的另一端设有圆形孔,所述第二铰接轴的两端分别活动穿设在所述两限位板的圆形孔内。
[0037]较佳地是,所述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的远端具有一U型弯头。
[0038]较佳地是,所述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的远端朝内侧具有一凸条。
[0039]较佳地是,所述外夹具有:
[0040]一外夹座端,位于近端;
[0041]所述两外夹臂,从所述外夹座端的两侧对称地朝远端一体延伸而出。
[0042]较佳地是,所述外夹臂具有:...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尖瓣夹合器用收拢组件,其特征在于具有:两对可分别夹设在所述二尖瓣夹合器的外夹的内、外侧壁的夹紧轴;一对平行的座盖板,所述座盖板的两侧的远端侧角各具有一滑孔,所述滑孔的内径从外侧到内侧逐渐增大,每对夹紧轴的两端分别以倾向于向内侧滑动的方式滑设在所述滑孔内,从而夹住所述外夹收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尖瓣夹合器用收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孔为L型,具有:一近端孔,所述近端孔的近端处于内侧,所述近端孔的远端处于外侧;一远端孔,所述远端孔的近端与所述近端孔的远端联通连接,所述远端孔的近端处于外侧,所述远端孔的远端处于内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尖瓣夹合器用收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孔从内侧至外侧的孔距逐渐增大;所述远端孔从外侧至内侧的孔距逐渐增大,所述远端孔内侧的最大孔距等于所述夹紧轴的直径;以至于所述夹紧轴倾向于向内侧滑动,从而夹住所述外夹收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尖瓣夹合器用收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孔的两侧边围成的夹角β为3
°
~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明明朱鹏陈大凯
申请(专利权)人:科凯南通生命科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