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04825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材料技术领域。按照重量比例计,所述注塑材料的组分包括:溶剂绿0.1%~0.35%、溶剂红0.1%~0.35%、溶剂蓝0.01%~0.15%、光稳定剂0~0.4%、第一UV吸收剂0~0.4%、第二UV吸收剂0~0.4%、聚酰胺96.95%~99.69%以及基材助剂0.1%~1%。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注塑材料可以覆盖日光的全部波长范围,提高吸光度,黑度较高。黑度较高。黑度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注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高黑度、高光泽度的材料可以实现高光无痕免喷涂技术,通过一次注塑成型即可达到喷漆所需要的外观效果,相比喷涂工艺减少了喷涂及喷涂的前后处理工序,相比印刷、烫金、覆膜、转印等可以免除喷涂工艺,减少了后处理工序并且降低了加工难度和设备要求,因此,免喷涂材料是环保、低成本和低VOC的优良产品。
[0003]目前常见的高黑度、高光泽度材料的基材一般为聚酰胺,配色以炭黑类、苯胺黑类色粉为主。
[0004]炭黑类色粉有紫外线(UV)老化后强度保持率较高、耐溶剂等优点,但存在分散难、表面光泽度低、体系初始韧性差、黑度不足、UV老化后表面易发白导致外观差等缺点。
[0005]苯胺黑类色粉黑度高、分散好、制品初始表面光泽度高、长期热老化性能较好,但其成本高、不耐溶剂、耐UV性能差,UV老化后力学性能、表面均劣化严重,即使添加相当数量的UV吸收剂、UV稳定剂等仍无法改善。
[0006]目前已知的染料配色种类及比例无法实现高黑度,并且偏色现象严重,也即黑度往往无法满足要求。
[0007]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的注塑材料,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解决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注塑材料,按照重量比例计,所述注塑材料的组分包括:溶剂绿0.1%~0.35%、溶剂红0.1%~0.35%、溶剂蓝0.01%~0.15%、光稳定剂0~0.4%、第一UV吸收剂0~0.4%、第二UV吸收剂0~0.4%、聚酰胺96.95%~99.69%以及基材助剂0.1%~1%。
[0009]进一步地,所述溶剂绿包括蒽醌型溶剂染料中的绿色染料,所述溶剂蓝包括蒽醌型溶剂染料中的蓝色染料或酞菁类溶剂染料中的蓝色染料,所述溶剂红包括蒽醌型溶剂染料中的红色染料或杂环型溶剂染料中的红色染料。
[0010]进一步地,所述溶剂绿包括C.I.溶剂绿3、C.I.溶剂绿28中的至少一种。
[0011]进一步地,所述溶剂红包括C.I.溶剂红52、C.I.溶剂红111、C.I.溶剂红135、C.I.溶剂红179中的至少一种。
[0012]进一步地,所述溶剂蓝包括C.I.溶剂蓝104、C.I.溶剂蓝97、C.I.溶剂蓝3R、C.I.溶剂蓝67中的至少一种。
[0013]进一步地,所述光稳定剂包括受阻胺类光稳定剂。
[0014]进一步地,所述光稳定剂包括丁二酸与4

羟基

2,2,6,6

四甲基
‑1‑
哌啶醇的聚合物(HALS

2)、光稳定剂3346(HALS

7)、4

苯甲酰氧基

2,2,6,6

四甲基哌啶(HALS

17)、N,N'

双(2,2,6,6

四甲基
‑4‑
哌啶基)

1,3

苯二甲酰胺(S

EED)中的至少一种。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收剂包括苯并三氮唑类紫外光吸收剂。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收剂包括2

(2H

苯并三唑
‑2‑
基)
‑4‑
(叔丁基
‑6‑
仲丁基)苯酚(UVA

12)、2

(2H

苯并三唑
‑2‑
基)

4,6

二(1

甲基
‑1‑
苯基乙基)苯酚(UVA

14)中的至少一种。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吸收剂包括羟基苯三嗪类紫外光吸收剂。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吸收剂包括2

(4,6

二苯基

1,3,5

三嗪
‑2‑
基)
‑5‑
[(己基)氧基]‑
苯酚(UVA

18)、2

[4,6

双(2,4

二甲苯基)
‑2‑
(1,3,5

三嗪基)]5

辛氧基苯酚(UVA

25)中的至少一种。
[0019]进一步地,所述基材助剂包括润滑剂;和\或,所述基材助剂还包括抗氧剂。
[0020]进一步地,所述抗氧剂和所述润滑剂在所述注塑材料中的重量比分别为:0~0.5%、0.1%~0.5%。
[0021]进一步地,所述聚酰胺包括:亚甲基数为4~12的脂肪族内酰胺的均聚或共聚物;脂肪族二元胺与亚甲基数为4~12的脂肪族二元酸的缩聚物或混合缩聚产物;芳香族二元胺与亚甲基数为4~12的脂肪族二元酸的缩聚物;芳香族二元酸与亚甲基数为4~12的脂肪族二元胺的缩聚物;或,芳香族二元胺、芳香族二元酸、亚甲基数为4~12的脂肪族二元酸与亚甲基数为4~12的脂肪族二元胺的混合缩聚物。
[0022]进一步地,所述润滑剂包括硬脂酸钙、褐煤酸酯蜡中的至少一种。
[0023]进一步地,所述抗氧剂包括抗氧剂245、抗氧剂9228、抗氧剂1098中的至少一种。
[0024]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注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按照重量比例计,将溶剂绿0.1~0.35%、溶剂红0.1%~0.35%、溶剂蓝0.01~0.15%、光稳定剂0~0.4%、第一UV吸收剂0~0.4%、第二UV吸收剂0~0.4%、聚酰胺96.95%~99.69%以及基材助剂0.1%~1%混合均匀得到混料;将所述混料进行混炼挤出得到挤出料;将所述挤出料冷却、切粒和烘干得到所述注塑材料。
[002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出的注塑材料中选用三种染料(溶剂绿、溶剂红和溶剂蓝),不使用炭黑和苯胺黑,可以达到高黑度、高光泽度、不降低力学性能、耐UV性能优异的目标,经试验发现,本申请提供的注塑材料的初始黑度、表面光泽度达到或接近苯胺黑水平,耐溶剂性优于苯胺黑体系,力学性能、表面光泽度、黑度均显著优于炭黑体系,UV老化后黑度、力学性能、表面光泽度均优于炭黑体系或任何含苯胺黑的耐UV体系。并且依据不同染料对不同色光的吸收曲线的不同以及对色光的反射和吸收不同在特定范围内对三种染料进行复配,使得注塑材料可以覆盖可见光的波长范围(400~750nm),反射率低。
[0026]进一步地,通过加入UV助剂,如光稳定剂、第一UV吸收剂和第二UV吸收剂,可以提供注塑材料的吸收和转化紫外光能力,增加UV稳定性,不影响黑度、光泽度,进一步提高耐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材料,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比例计,所述注塑材料的组分包括:溶剂绿0.1%~0.35%、溶剂红0.1%~0.35%、溶剂蓝0.01%~0.15%、光稳定剂0~0.4%、第一UV吸收剂0~0.4%、第二UV吸收剂0~0.4%、聚酰胺96.95%~99.69%以及基材助剂0.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绿包括蒽醌型溶剂染料中的绿色染料,所述溶剂蓝包括蒽醌型溶剂染料中的蓝色染料或酞菁类溶剂染料中的蓝色染料,所述溶剂红包括蒽醌型溶剂染料中的红色染料或杂环型溶剂染料中的红色染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绿包括C.I.溶剂绿3、C.I.溶剂绿28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红包括C.I.溶剂红52、C.I.溶剂红111、C.I.溶剂红135、C.I.溶剂红179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蓝包括C.I.溶剂蓝104、C.I.溶剂蓝97、C.I.溶剂蓝3R、C.I.溶剂蓝67中的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稳定剂包括受阻胺类光稳定剂。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稳定剂包括丁二酸与4

羟基

2,2,6,6

四甲基
‑1‑
哌啶醇的聚合物、光稳定剂3346、4

苯甲酰氧基

2,2,6,6

四甲基哌啶、N,N'

双(2,2,6,6

四甲基
‑4‑
哌啶基)

1,3

苯二甲酰胺中的至少一种。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V吸收剂包括苯并三氮唑类紫外光吸收剂。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注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V吸收剂包括2

(2H

苯并三唑
‑2‑
基)
‑4‑
(叔丁基
‑6‑
仲丁基)苯酚、2

(2H

苯并三唑
‑2‑
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航孙烨王磊李春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博云塑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