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相机的快速对焦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04689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数码相机的快速对焦方法,使用一步进马达控制一影像撷取单元至一最佳对焦取景位置,该方法包括:a)设定该步进马达控制该影像撷取单元至至少一第一取景点、一第二取景点及一第三取景点的取景位置;b)依该些取景点位置取景,计算该些取景点的分辨率值,产生至少一第一分辨率值、一第二分辨率值及一第三分辨率值;c)比较该些分辨率值,以决定出该最佳对焦取景位置的所在区域;及d)以该第一、第二及第三取景点的取景位置,计算出该最佳对焦取景位置。其中利用自动对焦算法(Auto  Focus  Algorithm),达成以少数的取景点,却能精准的计算出最佳对焦取景位置。(*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别是关于一种利用少数的取景点,却能精准的计算出最佳对焦取景位置,可由此降低数码相机的曝光次数以及对焦时间。
技术介绍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再加上相关软硬件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各种数字装置已经开始获得人们的认同,并且被广泛地使用于日常生活之中。例如数码相机(DC)、数字摄影机(DV)等产品,都提供了使用者更便利的生活型态。因此,在如此强烈的市场需求之下,厂商无不绞尽脑汁发展出应用及功能日新月异的新产品,来满足市场上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于是乎,各式各样不同用途的数字装置才能如此地普及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在各式各样数字装置中,普及率最高的莫过于数码相机了。然而,数码相机的成像品质除了与电耦合组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有很大的关系之外,变焦镜头的好坏更是在其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以目前所使用的光学变焦镜头而言,是以步进马达加以控制取景的远近,其步骤流程图如图1所示,在该图中我们用五十步的步进马达加以说明,换句话说,该步进马达可带动该光学变焦镜头向前或向后伸缩五十次。首先,由步进马达带动光学变焦镜头向前(或向后)伸缩一步,用以对实际物体作第一次的取景(S101),接着等待感光组件充分曝光(S103)之后,即可计算出第一次取景点的分辨率(S105),此时再判断步进马达是否可再向前(或向后)伸缩一步(S107),若可以的情况,则光学变焦镜头重新再作第二次的取景(S101)、曝光(S103)以及计算第二次取景点的对比值(S105)。当判断出步进马达已走完五十步而无法再向前或向后伸缩一步时,此时意味着该光学变焦镜头已经对焦了五十次,并且完全获得了五十个取景点的分辨率,当然,也就可以由此得到其中最佳对焦取景位置(S109)的点是位在何处。由上述现有技术可知,该步进马达必需带动该光学变焦镜头反复的对焦、取景、曝光以及计算分辨率等动作,方可求得最佳分辨率的位置,如此将大幅地增加数码相机在对焦时所需的时间。尤其是感光组件必需完全曝光完毕方可开始计算分辨率的这一个步骤,将会耗去大部份的对焦时间,使得数码相机的对焦速度无法进一步地缩短。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潜心研究并配合理论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其中利用少数的取景点,却能精准的预测出最佳对焦取景位置,可由此降低数码相机的曝光次数以及对焦时间,让使用者能更快的捕捉到理想的画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其中利用少数的取景点,却能精准的计算出最佳对焦取景位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该方法首先设定该步进马达控制该影像撷取单元至至少一第一取景点、一第二取景点及一第三取景点之取景位置,接着依该些取景点位置取景,计算该些取景点的分辨率值,产生至少一第一分辨率值、一第二分辨率值及一第三分辨率值,再比较该些分辨率值,以决定出该最佳对焦取景位置的所在区域,最后以该第一、第二及第三取景点的取景位置,计算出该最佳对焦取景位置,因此,本专利技术可降低数码相机的曝光次数以及对焦时间,达成快速对焦的功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让数码相机能更快地找到最佳对焦取景位置,降低数码相机的曝光次数以及取景、对焦时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的取景流程图;图2所示是一数码相机的基本结构图; 图3所示是第一实施例的分辨率曲线图;图4所示是第一实施例的斜率坐标图;图5所示是第二实施例的分辨率曲线图;图6所示是第二实施例的斜率坐标图;图7所示是第三实施例的分辨率曲线图;图8所示是第四实施例的分辨率曲线图;图9所示是第五实施例的分辨率曲线图;图10所示是第六实施例的分辨率曲线图;图11所示是第七实施例的分辨率曲线图;及图12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流程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影像撷取单元20显示单元50数码相机Y1第一取景点Y2第二取景点Y3第三取景点Y4第四取景点M最佳对焦取景位置X未知距离Z间隔距离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2,是一数码相机的基本结构图,其中利用少数的取景点,却能精准地计算出最佳对焦取景位置。在该数码相机50的内部至少包含有一步进马达(图中未显示),是用以带动一影像撷取单元10(如镜头)伸缩移动,使得影像撷取单元10对焦之后将取景所得的景象在一显示单元20上拨放出来。在该步进马达移动的过程中,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设定而在移动路径上设置多个取景点,用以提供该影像撷取单元10停留在该些取景点上取景。若是以一细分为一百步的步进马达来加以说明,则可依每十步为一间隔距离,由此在移动路径上设置十个取景点。其目的主要可减少该数码相机50的曝光次数,使得数码相机50不需如现有技术中如此频繁地曝光、比较后才能完成自动对焦。在本实施例中,该些取景点是以相同的间隔距离而设定,然而于实际应用上,可依照设计者自行设定取景点的位置,并不限定为相同的间隔距离。当取景点设置完成之后,影像撷取单元10即可在该些取景点上依序读取景象的分辨率值以及对比值,并且相互对比该些值的大小,以决定出该最佳对焦取景位置的所在区域,由此来判断最佳对焦取景位置是属于一般状况、特殊状况或边界状况。如图3中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辨率曲线图,用以描述一般状况的快速对焦方式,其中横轴坐标代表取景点的位置,纵轴则为分辨率值。当影像撷取单元10由步进马达移动至第一取景点Y1以及第二取景点Y2之后,分别计算该两点Y1、Y2所代表的第一分辨率值、第二分辨率值,其中第二分辨率值大于第一分辨率值,所以最佳对焦取景位置可能会出现在更后面的取景点上(分辨率曲线仍有可能上升),所以,影像撷取单元10会继续往第三取景点Y3移动,并且再判断第三取景点Y3的分辨率值是否小于第一取景点Y1以及第二取景点Y2的分辨率值。当第三取景点Y3的第三分辨率值小于第二取景点Y2的分辨率值,表示分辨率曲线已经开始下降,则再一次对比第一分辨率值与第三分辨率值的大小,用以判断最佳对焦取景位置是落于该第一取景点Y1与该第二取景点Y2之间,或者该第二取景点Y2与该第三取景点Y3之间。以本实施例来说,由于第三分辨率值大于第一分辨率值,因此可判断出最佳对焦取景位置将落在第二取景点Y2与该第三取景点Y3之间的区域。所以,本专利技术将此种情形定义为一般状况,于是再往下计算一第四取景点Y4的第四分辨率值。当影像撷取单元10读取完第四取景点Y4的分辨率值之后,便停止向下一取景点(第五取景点)计算分辨率值,改以斜率的方式来计算最佳对焦取景位置,以进一步节省该数码相机50所需的对焦时间。如图4所示为第一实施例的斜率坐标图,首先,连接第一取景点Y1以及第二取景点Y2得到一条延伸连线,接着再连接第三取景点Y3与第四取景点Y4得到另一条延伸连线,而最佳对焦取景位置M就出现在两条延伸连线的交点处。在图4中可看出该四个取景点Y1、Y2、Y3、Y4是保持相同的间隔距离z(如10步),而第二取景点Y2与最佳对焦取景位置M之间的距离为一未知距离X,于是以斜率的概念列出联立方程式。其中四个取景点Y1、Y2、Y3、Y4纵轴上的坐标值定义为y1、y2、y3、y4以及m(未知数只有x与m)。该方程式如下1.m-y1z+x=m-y2x]]>2.m-y42z-x=m-y3z-x]]>即可联立解得x=z(2y3-y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码相机的快速对焦方法,该数码相机使用一步进马达控制一影像撷取单元至一最佳对焦取景位置,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a)设定该步进马达控制该影像撷取单元至至少一第一取景点、一第二取景点及一第三取景点的取景位置;b)依该些取景 点位置取景,计算该些取景点的分辨率值,产生至少一第一分辨率值、一第二分辨率值及一第三分辨率值;c)比较该些分辨率值,以决定出该最佳对焦取景位置的所在区域;及d)以该第一、第二及第三取景点的取景位置,计算出该最佳对焦取景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新烘邱慧娴
申请(专利权)人:普立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