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路灯安全节能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04414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路灯安全节能控制方法,设置电源系统、开关和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传感器和信号收发单元;一条路上的路灯按顺序编号,每个路灯配置一个图像采集传感器、一个光感传感器、一个开关、一个信号收发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条通过某一时刻目标有无以及目标前进方向,判断亮灯与否以及决定亮灯数量,为夜间车辆/行人行走提供安全保障,同时节能控制。同时节能控制。同时节能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路灯安全节能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路灯自动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识别的路灯安全节能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路灯是夜间车辆/行人行走的安全保证,是当今城市道路夜间正常使用的必要保障。据文献统计城市路灯耗电量占城市总用电量的10%~20%,而夜间特别是午夜后车辆/行人较少,因此路灯的节能控制一直是节能研究的一个重点。
[0003]目前随着节能的要求和电子电控技术的发展,路灯节能控制技术大体分为4种开关:光感开关、声控开关、人感开关、微波开关。这四种开关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相互结合变成多功能感应灯。光感开关可实现夜间和日间的自动识别,保证在亮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关闭电路,实现了路灯的整个自动开关,但在光线不好时灯会一直亮,没有节能效果。声控开关主要在走廊中使用,通过感知人员走路的声波控制开关通路,然后延时关闭,此种开关可以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但在人走过之后灯仍然在亮,此处仍可以进行节能控制。人感开关的工作原理为热释电传感器可以感应人体温释放的热辐射,通过感应人体的热信号进行灯的开关控制,此种控制方法只在有热信号时,灯才会亮,节能效果更好,但相邻两个传感器信号重叠区域的节能仍未考虑,即人远离灯正下方时此灯对行人及车辆没有意义。微波感应(也称雷达感应)相对前面几种控制方式就完美了很多,现在广泛应用于地下车库、道路照明灯等场所,它采用类似雷达的工作原理,通过发射微波探测移动物体,继而产生相应的开关操作,它具有抗射频干扰能力强、不受温度、湿度、光线、气流、尘埃等影响,并且可以安装在一定厚度非金属的外壳里面,不需外露,在实现感应功能的同时,也可保持外观的整体协调和美感,但微波感应控制方式在节能效果上与人感开关相同,仍有节能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路灯安全节能控制方法,在最大限度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前提下,通过识别路上是否有目标物以及位置和移动方向进而控制灯的开启,使其尽可能地少开灯,节约能源。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路灯安全节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如下系统实现:
[0007]设置电源系统、开关和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传感器和信号收发单元;一条路上的一排路灯配置一个控制器,每个路灯上分别配置一组传感器和一个信号收发单元,所述一组传感器包括一个图像采集传感器和一个光感传感器;所述图像采集传感器安装在路灯的正下方,用于采集前方地面图像;所述光感传感器安装在路灯的正上方,用于采集日光;
[0008]设定如下标识:
[0009]路灯编号i:一条路上的路灯按顺序编号,i=1...n,n表示一条路上的路灯总数;
[0010]亮灯方向D(i):表示自第i盏灯位置的亮灯方向,D(i)=1表示亮灯方向沿路灯编号增大的方向,D(i)=0表示亮灯方向沿路灯编号减小的方向;
[0011]亮灯状态标识C(i):表示某一时刻第i盏灯是在亮还是灭,C(i)=1表示亮,C(i)=0表示灭;
[0012]亮灯数量标识Q(i):表示某一时刻在设计速度内第i盏灯周边的动态安全视距范围内的亮灯个数;
[0013]设定光强阈值,当光感传感器接收的光强信号小于阈值时,触发系统启动亮灯:初始时令所有灯:C(i)=0,Q(i)=0,
[0014]当某一时刻第i盏灯下的传感器检测到有目标物时,对于第i盏灯的控制如下:
[0015]1)如果第i盏灯两侧的灯均不亮,则第i盏灯点亮;
[0016]2)如果相邻且编号小于当前路灯的灯亮,且目标向着路灯编号增大的方向前进时,则第i盏灯点亮;
[0017]3)如果相邻且编号大于当前路灯的灯亮,且目标向着路灯编号减小的方向前进时,则第i盏灯点亮;
[0018]4)如果相邻且编号小于当前路灯的灯亮,且目标向着路灯编号减小的方向前进时,则第i盏灯熄灭;
[0019]5)如果相邻且编号大于当前路灯的灯亮,且目标向着路灯编号增大的方向前进时,则第i盏灯熄灭;
[0020]当某一时刻第i盏灯下的传感器没有检测到目标物时,对于第i盏灯的控制如下:
[0021]1)如果与第i盏灯相关的亮灯数量大于0时,即Q(i)>0,则第i盏灯点亮;
[0022]2)如果与第i盏灯相关的亮灯数量等于0时,即Q(i)=0,则第i盏灯熄灭。
[0023]当检测到有目标物时,Q(i)按如下计算:
[0024][0025]L
i
为图像采集传感器检测到的目标速度对应的安全视距;
[0026]L1为相邻两个灯之间的距离;
[0027]当检测到没有目标物时,Q(i)按如下计算:
[0028]11)如果与其相邻的两盏灯相关的亮灯数量等于零,即Q(i

1)=0,Q(i+1)=0,则Q(i)=0;
[0029]12)如果与其相邻的编号小的路灯相关的亮灯数量等于零,即Q(i

1)=0,且与其相邻的编号大的路灯相关的亮灯数量大于零,即Q(i+1)>0,且目标向着路灯编号大的方向前进,则Q(i)=0;
[0030]13)如果与其相邻的编号大的路灯相关的亮灯数量为零,即Q(i+1)=0,且与其相邻的编号小的路灯相关的亮灯数量大于零,即Q(i

1)>0,且目标向着路灯编号小的方向前进,则Q(i)=0;
[0031]14)如果与其相邻的编号大的路灯相关的亮灯数大于零,即Q(i+1)>0,且目标向着编号小的方向前进时,或者与其相邻的编号小的路灯相关的亮灯数大于零,即Q(i

1)>0,且目标向着编号大的方向前进时,则Q(i)等于与其相邻的两盏灯中相关的亮灯数较大者减1。
[0032]当识别的目标是人或动物时,无论目标动或静止,均保持有目标物状态不变;
[0033]当识别的目标是车时,如果车在行车道上,保持有目标物状态不变;
[0034]当识别的目标是车时,如果车在非行车道上,保持有目标物状态5秒后,变为无目标物状态。
[003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体现在:本专利技术基于图像识别判断某一时刻该盏灯下是否有目标出现,通过光感技术判断是否需要开启路灯控制,在每盏灯上安装开关和信号收发单元,通过各个灯之间的彼此信号传递,决定该盏灯以及相邻的灯是否需要开启以及开启数量、顺序。通过智能化控制实现了节能,同时也实现了安全导航。
附图说明
[0036]图1为本专利技术系统架构图;
[0037]图2为本专利技术路灯编号和间距布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
[0039]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一种路灯控制系统及方法。如图1所示,系统结构包括:电源系统1、开关2和控制系统3。对于同一条路上的一排路灯,配置一套电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路灯安全节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如下系统实现:设置电源系统、开关和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传感器和信号收发单元;一条路上的一排路灯配置一个控制器,每个路灯上分别配置一组传感器和一个信号收发单元,所述一组传感器包括一个图像采集传感器和一个光感传感器;所述图像采集传感器安装在路灯的正下方,用于采集前方地面图像;所述光感传感器安装在路灯的正上方,用于采集日光;设定如下标识:路灯编号i:一条路上的路灯按顺序编号,i=1...n,n表示一条路上的路灯总数;亮灯方向D(i):表示自第i盏灯位置的亮灯方向,D(i)=1表示亮灯方向沿路灯编号增大的方向,D(i)=0表示亮灯方向沿路灯编号减小的方向;亮灯状态标识C(i):表示某一时刻第i盏灯是在亮还是灭,C(i)=1表示亮,C(i)=0表示灭;亮灯数量标识Q(i):表示某一时刻在设计速度内第i盏灯周边的动态安全视距范围内的亮灯个数;设定光强阈值,当光感传感器接收的光强信号小于阈值时,触发系统启动亮灯:初始时令所有灯:C(i)=0,Q(i)=0,当某一时刻第i盏灯下的传感器检测到有目标物时,对于第i盏灯的控制如下:1)如果第i盏灯两侧的灯均不亮,则第i盏灯点亮;2)如果相邻且编号小于当前路灯的灯亮,且目标向着路灯编号增大的方向前进时,则第i盏灯点亮;3)如果相邻且编号大于当前路灯的灯亮,且目标向着路灯编号减小的方向前进时,则第i盏灯点亮;4)如果相邻且编号小于当前路灯的灯亮,且目标向着路灯编号减小的方向前进时,则第i盏灯熄灭;5)如果相邻且编号大于当前路灯的灯亮,且目标向着路灯编号增大的方向前进时,则第i盏灯熄灭;当某一时刻第i盏灯下的传感器没有检测到目标物时,对于第i盏灯的控制如下:1)如果与第i盏灯相关的亮灯数量大于0时,即Q(i)>0,则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云武孙彩凤张宏达张明远鲍常山张子瑞王书彬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