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的冷热冲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4411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的冷热冲击装置,包括温控装置和开关阀组,温控装置包括第一温控装置和第二温控装置,开关阀组的第一端与第一温控装置连接,开关阀组的第二端与第二温控装置连接,开关阀组的第三端与待测设备连接;开关阀组能够在第一工况时使第一温控装置与待测设备连通形成第一循环回路,并使第二温控装置与开关阀组连通形成第二循环回路;开关阀组能够在第二工况时使第二温控装置与待测设备连通形成第三循环回路,并使第一温控装置与开关阀组连通形成第四循环回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冷热冲击装置能够兼顾响应速度和元件使用寿命的问题。件使用寿命的问题。件使用寿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的冷热冲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冷热冲击试验
,具体涉及一种冷热冲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冷却器是汽车动力总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动机或变速器台架试验有时需对冷却器进行冷热冲击,以达到验证零部件抗冷热冲击强度或其他目的。现有的冷热冲击装置,冷机在使用时如果关闭热机,则使用热机时难以快速响应,但若不关闭热机,热机内的冷却液无法流通,长期使用容易导致循环泵损坏;同理,热机在使用时如果关闭冷机,则使用冷机时难以快速响应,但若不关闭冷机,冷机内的冷却液无法流通,长期使用容易导致循环泵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模块化的冷热冲击装置,通过两个温控装置和开关阀组的组合实现对待测设备的冷热冲击试验,解决现有技术难以兼顾响应速度和元件使用寿命的问题。
[000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冷热冲击装置,包括温控装置和开关阀组,所述温控装置包括第一温控装置和第二温控装置,所述开关阀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温控装置连接,所述开关阀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温控装置连接,所述开关阀组的第三端与待测设备连接;所述开关阀组能够在第一工况时使所述第一温控装置与所述待测设备连通形成第一循环回路,并使所述第二温控装置与所述开关阀组连通形成第二循环回路;所述开关阀组能够在第二工况时使所述第二温控装置与所述待测设备连通形成第三循环回路,并使所述第一温控装置与所述开关阀组连通形成第四循环回路。
[0005]进一步地,所述开关阀组包括布设在第一整体框架中的第一连接管路和开关阀,所述开关阀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路连接;所述开关阀包括第一开关阀、第二开关阀、第三开关阀、第四开关阀、第五开关阀以及第六开关阀;所述第一温控装置通过与所述第一开关阀、所述第二开关阀、所述待测设备连通形成所述第一循环回路,所述第二温控装置通过与所述第六开关阀连通形成所述第二循环回路;所述第二温控装置通过与所述第四开关阀、所述第五开关阀、所述待测设备连通形成所述第三循环回路;所述第一温控装置与所述第一开关阀连通形成所述第四循环回路。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管路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四管路、第五管路以及第六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平行设置,所述第三管路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之间,所述第四管路和第五管路平行设置,所述第六管路垂直连接在所述第四管路和所述第五管路之间,所述第四管路靠近所述待测设备的一端和所述第一管路连接,所述第五管路靠近所述待测设备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管路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关阀、所述第二开关阀、所述第三开关阀、所述第四开关阀、所述第五开关阀以及所述第六开关阀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所述第三
管路、所述第四管路、所述第五管路以及所述第六管路上,所述第一开关阀、所述第二开关阀、所述第四开关阀、所述第五开关阀为常闭状态,所述第三开关阀、所述第六开关阀为常开状态。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温控装置中的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二管路远离所述待测设备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温控装置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一管路远离所述待测设备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温控装置中的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五管路远离所述待测设备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温控装置的第一出水口与第四管路远离所述待测设备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温控装置与所述待测设备连接时,所述第一开关阀和所述第二开关阀打开,所述第三开关阀关闭,所述第四开关阀、所述第五开关阀保持常闭状态,所述第六开关阀保持常开状态;所述第二温控装置与所述待测设备连接时,所述第四开关阀、所述第五开关阀打开,所述第六开关阀关闭,所述第一开关阀、所述第二开关阀保持常闭状态,所述第三开关阀保持常开状态。
[0009]进一步地,所述开关阀组还包括第一控制系统,所述第一控制系统与所述开关阀电信号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温控装置和所述第二温控装置均包括布设在第二整体框架内的循环泵、换热器、加热器、三通比例阀、膨胀补水壶,所述循环泵、所述换热器、所述加热器、所述三通比例阀、所述膨胀补水壶通过第二连接管路相互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泵的一端设有第一进水口,另一端分成两路,一路与所述加热器的一端连接,另一路与所述换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加热器和所述换热器的另一端均与所述三通比例阀的一端连接,所述三通比例阀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膨胀补水壶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上设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换热器内的水通过所述第二进水口以及所述第二出水口流入或流出所述换热器,对所述换热器降温。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温控装置和所述第二温控装置均包括第二控制系统,所述第二控制系统与所述循环泵、所述换热器、所述加热器、所述三通比例阀以及膨胀补水壶电信号连接。
[0014]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冷热冲击装置,通过两个温控装置和开关阀组的组合实现待测设备的冷热冲击试验,两个温控装置功能相同,可作为冷机或热机,能够在第一温控装置和第二温控装置其中一个进行冷热冲击试验时,控制另一个温控装置内的冷却液通过与开关阀组连通的回路流通使第二温控装置也保持运转状态,既可快速切换第一温控装置和第二温控装置进行冷热冲击试验,还能可避免未进行冷热冲击试验的温控装置因为回路不流通导致循环泵受损。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冷热冲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冷热冲击装置中温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冷热冲击装置中开关阀组的结构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冷热冲击装置中开关阀的结构图。
[0020]其中:10

温控装置;101

第一温控装置;102

第二温控装置;11

第二整体框架;
12

循环泵;13

换热器;131

第二进水口;132

第二出水口;14

加热器;15

三通比例阀;16

膨胀补水壶;17

第二连接管路;18a

第一进水口; 18b

第一出水口;19

第二控制系统;20

开关阀组;21

第一整体框架;22

开关阀;221

第一开关阀;222

第二开关阀;223

第三开关阀;224

第四开关阀; 225

第五开关阀;226

第六开关阀;23

第一连接管路;231

第一管路;2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热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温控装置(10)和开关阀组(20),所述温控装置(10)包括第一温控装置(101)和第二温控装置(102),所述开关阀组(2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温控装置(101)连接,所述开关阀组(2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温控装置(102)连接,所述开关阀组(20)的第三端与待测设备连接;所述开关阀组(20)能够在第一工况时使所述第一温控装置(101)与所述待测设备连通形成第一循环回路,并使所述第二温控装置(102)与所述开关阀组(20)连通形成第二循环回路;所述开关阀组(20)能够在第二工况时使所述第二温控装置(102)与所述待测设备连通形成第三循环回路,并使所述第一温控装置(101)与所述开关阀组连通形成第四循环回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阀组包括布设在第一整体框架(21)中的第一连接管路(23)和开关阀(22),所述开关阀(22)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路(23)连接;所述开关阀(22)包括第一开关阀(221)、第二开关阀(222)、第三开关阀(223)、第四开关阀(224)、第五开关阀(225)以及第六开关阀(226);所述第一温控装置(101)通过与所述第一开关阀(221)、所述第二开关阀(222)、所述待测设备连通形成所述第一循环回路,所述第二温控装置(102)通过与所述第六开关阀(226)连通形成所述第二循环回路;所述第二温控装置(102)通过与所述第四开关阀(224)、所述第五开关阀(225)、所述待测设备连通形成所述第三循环回路;所述第一温控装置(101)与所述第一开关阀(221)连通形成所述第四循环回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热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路(23)包括第一管路(231)、第二管路(232)、第三管路(233)、第四管路(234)、第五管路(235)以及第六管路(236),所述第一管路(231)和第二管路(232)平行设置,所述第三管路(233)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管路(231) 和第二管路(232)之间,所述第四管路(234)和第五管路(235)平行设置,所述第六管路(236)垂直连接在所述第四管路(234)和所述第五管路(235)之间,所述第四管路(234)靠近所述待测设备的一端和所述第一管路(231)连接,所述第五管路(235)靠近所述待测设备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管路(232)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热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阀(221)、所述第二开关阀(222)、所述第三开关阀(223)、所述第四开关阀(224)、所述第五开关阀(225)以及所述第六开关阀(226)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管路(231)、所述第二管路(232)、所述第三管路(233)、所述第四管路(234)、所述第五管路(235)以及所述第六管路(236)上,所述第一开关阀(221)、所述第二开关阀(222)、所述第四开关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子杰黎观生周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