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4065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绿色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包括楼体,所述楼体顶面设置有斜坡面,且斜坡面顶面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楼体一侧设置有收集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U型挡板,且U型挡板底面与斜坡面顶面固定连接,所述U型挡板一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电动推杆。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在屋顶设置斜坡面,在斜坡面上种植植物,在晴天时,通过防护机构对植物上方进行遮挡,不影响植物采光的同时对部分蒸发的水分进行收集,使其沿斜坡面顺流进入收集机构重新利用,雨天时,启动防护机构并使多个扩大机构同步启动,使防护机构对植物进行遮挡并使多个扩大机构展开增加接雨面积,从而提高雨水收集的效率。而提高雨水收集的效率。而提高雨水收集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绿色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

技术介绍

[0002]绿色建筑便是在建筑寿命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而节能屋面则主要包括保温隔热型屋顶、屋顶平改坡、通风屋顶、种植屋顶(绿化屋顶)、蓄水屋顶、其他新型屋顶;
[0003]而在节能屋面中,在屋顶种植绿化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因为屋顶的利用率较低,日照时间长,而城市热岛效应严重,粉尘污染严重,空气质量下降,增加绿化面积是缓解热岛效应的有效手段,而屋顶种植绿化则有效增加了绿化面积,并且节省土地和资源,而现有的屋顶绿化由于日照时间长,易使大量水分蒸发,造成需要大量水资源对植物进行浇灌,较为不便,并且,在部分降水较多的城市,降水过多易影响植物正常生长,较为不便,并且,雨水是重要的屋顶绿化灌溉水源,一般屋顶的面积大多固定,造成可承接雨水的面积受限,仅能承接一定范围内的雨水,影响水源收集,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通过在屋顶设置斜坡面,在斜坡面上种植植物,在晴天时,通过防护机构对植物上方进行遮挡,不影响植物采光的同时对部分蒸发的水分进行收集,使其沿斜坡面顺流进入收集机构重新利用,雨天时,启动防护机构并使多个扩大机构同步启动,使防护机构对植物进行遮挡并使多个扩大机构展开增加接雨面积,从而提高雨水收集的效率。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包括楼体,所述楼体顶面设置有斜坡面,且斜坡面顶面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楼体一侧设置有收集机构;
[0007]所述防护机构包括U型挡板,且U型挡板底面与斜坡面顶面固定连接,所述U型挡板两臂相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转杆,分别位于U型挡板两臂并平行的两个转杆之间均设置有U型框,且多个U型框两臂一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转杆一端转动连接,多个所述U型框之间固定连接有防护膜,使用人员可在斜坡面上种植植物,防护膜通过螺丝或粘胶固定在多个U型框的两臂处和其内壁处,多个U型框竖直时,防护膜可以形成一个遮雨棚,将斜坡面上种植的植物进行遮挡保护,多个U型框转动倾斜时,防护膜离植物更近,遮挡在植物上方,防护膜为透明膜,使防护膜可避免影响植物采光,同时遮挡在植物上方在水分蒸发时,部分的水蒸汽会被防护膜阻挡而形成水珠回落到植物上,间接减少屋顶的水分蒸发。
[0008]进一步在于:所述U型挡板一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电动推杆,且两个电动推杆活动端均固定连接有滑板,两个所述滑板一侧均与斜坡面顶面相贴合,且多个U型框两臂一侧均开设有导向槽,多个所述U型框下方均设置有两个连接板,位于同一个U型框下方的两个连
接板顶端均转动连接有转块、底端分别与两个滑板顶面固定连接,且两个转块一端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相邻的导向槽内部,多个所述U型框上均设置有扩大机构,使两个电动推杆启动,推动两个滑板滑动,使两个滑板上多个连接板通过转块抵触相邻的U型框竖直时,防护膜可以形成一个遮雨棚,将斜坡面上种植的植物进行遮挡保护,在使用人员启动两个电动推杆复位,使两个滑板复位,从而使两个滑板上多个连接板通过转块拉动多个U型框转动倾斜,使防护膜离植物更近,遮挡在植物上方,防护膜为透明膜,使防护膜可避免影响植物采光,同时遮挡在植物上方在水分蒸发时,部分的水蒸汽会被防护膜阻挡而形成水珠回落到植物上,间接减少屋顶的水分蒸发。
[0009]进一步在于:所述U型框一端开设有贯穿至另一端的连通槽,且U型框一内壁设置有多个喷淋头,多个所述喷淋头一端均贯穿防护膜并与连通槽内部相连通,通过将水管连接到连通槽两端,而后通过水管向连通槽内注水,使水流通过多个喷淋头喷洒,对植物进行浇灌,并且浇灌产生的多余水分可沿斜坡面流下便于集中处理。
[0010]进一步在于:所述扩大机构包括两个凸块,且两个凸块分别固定套接于相邻两个转杆外侧壁上,所述U型框相对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且两个滑槽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抵板,两个所述抵板一端分别与两个凸块一端活动抵触,两个所述抵板另一端均开设有缺口,所述U型框相对两侧中部均转动连接有L型转板,且两个L型转板一端分别活动卡接于两个缺口内部,所述U型框顶面两端均转动连接有两个弹出杆,且两个弹出杆一端均设置有扭簧,两个所述扭簧一端均与相邻弹出杆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均与U型框顶面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扩大机构上方设置有塑料袋,且多个扩大机构上的两个弹出杆分别与塑料袋相对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塑料袋一端开设有出水口,通过启动两个电动推杆,使两个滑板移动,从而使两个滑板上多个连接板通过转块带动多个U型框同步转动,而在多个U型框转动至竖直于斜坡面顶面处时,多个U型框两侧的抵板脱离相邻凸块一端而因自重自动滑落,使相邻的L型转板脱离相邻缺口的限位卡固,而后多个U型框两侧的弹出杆因扭簧作用而自动相背离弹出,将塑料袋展开,并使塑料袋的顶部开口更大,能承接更多的雨水,从而增加雨水收集的效率;在两个电动推杆带动两个滑板复位,使多个U型框转动倾斜复位时,多个U型框上的抵板一端与相邻凸块一端相抵触,使多个抵板被顶动向相邻L型转板方向移动,使多个抵板一端抵触相邻L型转板竖直,使L型转板一端抵动相邻弹出杆复位将塑料袋进行折叠收纳,从而在雨天可以增加收集雨水的效率,同时便于进行收纳,塑料袋为透明塑料材质制造,不影响植物采光。
[0011]进一步在于:所述凸块倾斜布置,由于U型框通过连接板和转块拉动进行倾斜,多个U型框一侧不会位于同一平面内。
[0012]进一步在于:所述缺口的长度大于凸块的长度,使凸块顶动抵板移动时,缺口内壁不易与相邻的L型转板抵触。
[0013]进一步在于:所述收集机构包括收集盒,且收集盒一侧固定连接于楼体一侧顶端,所述收集盒底面开设有倒水口,所述楼体内部设置有盒体,且盒体相对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盒体一侧中部开设有入水口,且盒体另一侧连通有水泵,通过将塑料袋上的出水口连接软管,并将软管一端导入收集盒内部,使塑料袋收集的水流可通过软管流入到收集盒内部,而后将其他水管连接倒水口并贯穿墙体与入水口连接,使顺斜坡面和软管流动的水流进入收集盒进行收纳后统一流入盒体内部进行沉淀收集,而后使用人员可通过水泵
抽取盒体内部水流并通过管道输送到各U型框处的连通槽内部,实现水流循环使用。
[0014]进一步在于:所述转动板为U型板状结构,且转动板一内壁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一端转动连接有U型架,且U型架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矩形槽与固定板相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卡钩,且矩形槽与固定板之间设置有袋状过滤网,所述袋状过滤网开设有多个圆形孔,圆形孔与相邻的卡钩活动卡接,水流流动可能会裹挟杂质,在水流流入盒体后杂质进行沉淀,而后杂质自动进入袋状过滤网,而后使用人员清理时,转动转动板,转动板侧壁会将阻挡水流从转动的转动板与盒体端部的缝隙处流出,同时盒体底部会抵触相邻的U型架向相邻的转动板方向转动,使U型架靠近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包括楼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楼体(100)顶面设置有斜坡面(110),且斜坡面(110)顶面设置有防护机构(200),所述楼体(100)一侧设置有收集机构(400);所述防护机构(200)包括U型挡板(210),且U型挡板(210)底面与斜坡面(110)顶面固定连接,所述U型挡板(210)两臂相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转杆(240),分别位于U型挡板(210)两臂并平行的两个转杆(240)之间均设置有U型框(250),且多个U型框(250)两臂一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转杆(240)一端转动连接,多个所述U型框(250)之间固定连接有防护膜(27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挡板(210)一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电动推杆(220),且两个电动推杆(220)活动端均固定连接有滑板(230),两个所述滑板(230)一侧均与斜坡面(110)顶面相贴合,多个所述U型框(250)两臂一侧均开设有导向槽(253),多个所述U型框(250)下方均设置有两个连接板(260),位于同一个U型框(250)下方的两个连接板(260)顶端均转动连接有转块(261)、底端分别与两个滑板(230)顶面固定连接,且两个转块(261)一端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相邻的导向槽(253)内部,多个所述U型框(250)上均设置有扩大机构(30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框(250)一端开设有贯穿至另一端的连通槽(251),且U型框(250)一内壁设置有多个喷淋头(252),多个所述喷淋头(252)一端均贯穿防护膜(270)并与连通槽(251)内部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大机构(300)包括两个凸块(310),且两个凸块(310)分别固定套接于相邻两个转杆(240)外侧壁上,所述U型框(250)相对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且两个滑槽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抵板(320),两个所述抵板(320)一端分别与两个凸块(310)一端活动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晓丹刘亿瑶刘亿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远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