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质过滤方法及过滤器技术

技术编号:3604009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质过滤方法及过滤器,其过滤方法包括采用内设导流部件的管状滤芯,使进水由所述滤芯内进入穿过滤芯管壁后流出进行过滤,同时所述进水在所述导流部件的导流下形成径向水流对附着在滤芯内壁上的颗粒物进行冲刷实现滤芯内壁的自洁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在不增加外力的前提下,运用水流即时冲洗泥沙的特性,通过在水虑器内安装导流部件,引导并加速水流形成对滤芯的冲击和反冲击力,阻止泥沙附着在滤芯表面,实现过滤器在工作过程中自动清洁滤芯的效果。清洁滤芯的效果。清洁滤芯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质过滤方法及过滤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净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水质过滤方法及过滤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洒水车、道路清扫车、喷雾车等系列环卫车其用水经常要使用城市收集的雨水、池塘水等,环卫车工作时需通过车载污水过滤系统对用水进行过滤。污水过滤系统中的水质过滤器其结构如图9所示,包括由底座1和罩体8组成的本体和设在在本体内底部封闭的筒状滤芯5,本体设有进水口101、出水口103、与进水口101连通的滤室12,本体的底部设有集砂池801和与集砂池801连通的且设阀门的排砂口11,滤芯5设在滤室12内,通过螺杆13固定在底座1上,滤芯5的上端与出水口103水密连通,底座1和罩体8之间通过紧固环4连接。水质过滤器工作时,污水(进水)按实线箭头由进水口101进入滤室12,通过滤芯5过滤后成为净水从出水口103排出,泥沙等颗粒物被滤芯阻挡后一部分较小的颗粒物附着在滤芯外壁上,另一部分较粗的颗粒物a则按虚线箭头落入集砂池801内,经排砂口11定期排出。区别于家用型水过滤器,现有的水质过滤器的体积大、流量大,因此滤芯的过滤面积要大的多,滤芯基本都采用折叠式结构。过滤时污水中的泥沙等颗粒物特别容易附着在滤芯的缝隙中和外壁上。目前我国环卫车上的水质过虑器结构简单,没有自洁功能,驾驶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对滤芯进行拆除、清洗,否则容易造成滤芯堵塞甚至在水压的作用下变形损坏,影响车辆正常工作。由于水质过虑器一般安装在车辆底部,拆除和清洗滤芯的工作十分不便,耗时较长,大大降低了驾驶员的工作效率,而频繁更换滤芯又会大幅提高车辆的运行成本。 因此,环卫车生产商家和驾驶员们迫切需要自洁式水质过虑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自洁的水质过滤方法及过滤器。
[0004]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质过滤方法,包括采用内设导流部件的管状滤芯,使进水由所述滤芯内进入穿过滤芯管壁后流出进行过滤,同时所述进水在所述导流部件的导流下形成径向水流对附着在滤芯内壁上的颗粒物进行冲刷实现滤芯内壁的自洁功能。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质过滤器,包括本体、设在本体内的管状滤芯,所述本体设有进水口、出水口、与所述出水口连通的滤室、集砂池、与集砂池连通的排砂口,所述滤芯设在所述滤室内,滤芯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口和集砂池连通,所述滤芯内设有将来自进水口的进水导流形成流向滤芯内壁的径向水流的导流部件,所述滤芯的内径为1cm—50cm。
[0006]所述导流部件固定设在所述本体内,所述导流部件包括杆体、设在杆体上下两端的上下接口和设在所述杆体上位于所述上下接口之间的螺旋导流片,所述导流部件通过所述上下接口固定在所述进水口和集砂池之间,上接口上设有进水孔与进水口和螺旋导流片对应,下接口上设有与集砂池连通的出砂口。
[0007]所述导流部件可转动的设在所述本体中,所述导流部件的顶部设有位于所述进水
口内的叶轮。
[0008]所述导流部件包括杆体、通过轴承设在杆体上下两端的上下接口和设在所述杆体上位于所述上下接口之间的螺旋导流片,叶轮设在杆体伸出上接口的部分,所述导流部件通过所述上下接口固定在所述进水口和集砂池之间,上接口上设有进水孔与进水口和螺旋导流片对应,下接口上设有与集砂池连通的出砂口。
[0009]所述本体包括底座、与底座连接的罩体,所述罩体通过紧固环与底座连接,所述滤室设在底座与罩体之间,所述进水口、出水口设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有连接腔连通所述滤室和出水口,所述集砂池和排砂口设在罩体的下部。
[0010]所述滤芯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上下环状支撑部件与所述底座上的进水口和罩体上的集砂池水密连通,所述导流部件通过所述上下接口固定在所述上支撑部件和集砂池之间。
[0011]所述滤芯外面套设导流罩,所述导流罩与滤芯外壁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
[0012]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是在不增加外力的前提下,运用水流即时冲洗泥沙的特性,通过在过虑器内安装导流部件,引导并加速水流形成对滤芯的冲击和反冲击力,阻止泥沙附着在滤芯表面,实现过滤器在工作过程中自动清洁滤芯的效果。其主要优点如下:1、本专利技术采用与现有技术不同的过滤进出水方式,滤芯的滤水方式由筒体外进内出变为了由筒体内进外出,这样更有利于颗粒物的集中、清洗和排出。同时在滤芯内中设置导流部件,通过对进水进行导流,以提供加速的径向水流,在过滤的同时将滤芯内壁上附着的颗粒物进行冲刷下落入所述集砂池中,经设阀门的排砂口定期排出,实现滤芯内壁的自洁功能。
[0013]2、本体中采用转动的导流部件,可加强导流效果,加大径向水流对滤芯内壁的冲刷力度,有利于清洗滤芯内壁上附着的颗粒物,更好地实现滤芯内壁的自洁功能。
[0014]3、在滤芯外设置导流罩可以使过滤后的净水导流形成向下俯冲的水流,有利于冲洗滤芯外壁的颗粒物。另外净水穿过滤芯后一部分会受到导流罩的阻挡并返回滤芯内,可进一步将滤芯内壁上的颗粒物洗掉,起到反冲作用,与导流部件导流的径向水流构成双重冲刷,加大滤芯内壁的自洁功能。
[0015]4、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环卫车在喷洒作业的同时,水质过滤器也在自动清洁滤芯,无需驾驶员每天去手动拆除清洗,只需隔段时间打开排污阀,将颗粒物排出即可,这将节省驾驶员的时间,提高环卫车的工作效率。
[0016]5、由于本专利技术具有自洁功能,不需要反复进行拆、装和清洗,从而大幅提高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
[0017]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的AA向的剖视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导流部件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另一种导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图4所示导流部件的立体图。
[0023]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导流部件的立体图。
[0025]图8是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另一种结构的导流部件示意图。
[0026]图9是现有水质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见图1——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质过滤方法,包括采用内设导流部件的管状滤芯5,使进水由所述滤芯5内进入穿过滤芯管壁后流出进行过滤,同时所述进水在所述导流部件3的导流下形成径向水流对附着在滤芯内壁上的颗粒物进行冲刷实现滤芯内壁的自洁功能。
[0028]本专利技术实现所述过滤方法所提供的水质过滤器如下:实施例1见图1——图3,本实施例包括本体、设在本体内的管状滤芯5,所述本体设有进水口101、出水口103、与所述出水口103连通的滤室12、集砂池801、与集砂池801连通的排砂口11,所述滤芯5设在所述滤室12内,滤芯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口101和集砂池801连通,所述滤芯5内设有将来自进水口101的进水导流形成流向滤芯内壁的径向水流的导流部件3,所述滤芯5的内径为1cm—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质过滤方法,其特征是包括采用内设导流部件的管状滤芯,使进水由所述滤芯内进入穿过滤芯管壁后流出进行过滤,同时所述进水在所述导流部件的导流下形成径向水流对附着在滤芯内壁上的颗粒物进行冲刷实现滤芯内壁的自洁功能。2.一种水质过滤器,其特征是包括本体、设在本体内的管状滤芯,所述本体设有进水口、出水口、与所述出水口连通的滤室、集砂池、与集砂池连通的排砂口,所述滤芯设在所述滤室内,滤芯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口和集砂池连通,所述滤芯内设有将来自进水口的进水导流形成流向滤芯内壁的径向水流的导流部件,所述滤芯的内径为1cm—50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质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导流部件固定设在所述本体内,所述导流部件包括杆体、设在杆体上下两端的上下接口和设在所述杆体上位于所述上下接口之间的螺旋导流片,所述导流部件通过所述上下接口固定在所述进水口和集砂池之间,上接口上设有进水孔与进水口和螺旋导流片对应,下接口上设有与集砂池连通的出砂口。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质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导流部件可转动的设在所述本体中,所述导流部件的顶部设有位于所述进水口内的叶轮。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香胜石宾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久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