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3666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端子排,属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底座、端子连接杆和多个端子单元,底座包括底部和多个安装部,底部设有第一容纳腔,安装部开设有第二容纳腔、分别与第二容纳腔连通的穿线孔和滑槽,安装部开设有与滑槽连通的状态观察孔;端子单元包括框架、移动组件、状态指示片、连接移动组件和状态指示片的连接组件,框架固定于第二容纳腔,至少部分移动组件位于框架内,框架和滑槽连通,连接组件设于移动组件和框架之间,状态指示片具有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移动组件带动连接组件发生位移,使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中的一个裸露于状态观察孔;端子连接杆容纳于第一容纳腔并连接多个端子单元的框架。本发明专利技术直观地反映端子是否已紧固。紧固。紧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端子排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端子排。

技术介绍

[0002]变电站中包括大量的保护屏、测控屏等屏柜和设备汇控箱、端子箱等箱体,并且变电站内保护屏、测控屏、设备汇控箱、端子箱都有大量的端子排,运行人员在变电站开展保护定检、设备日常维护时,需检查线缆和端子排连接是否牢固。
[0003]现有技术中,端子排包括本体和端子,本体开设有插线孔,线缆插入插线孔后拧紧端子,使线缆夹紧在插线孔内。设备定检或日常维护时,通过人工拧紧端子确认端子是否有松动,从而判断线缆是否牢固地夹紧在插线孔内。然而,变电站等设备包括的端子排数量众多时,导致端子排检查工作量非常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排,直观地反映端子是否已紧固,避免通过人工拧紧端子确认端子是否牢固,降低端子排检查的工作量。
[0005]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提供一种端子排,包括:
[0007]底座,包括底部和多个安装部,所述底部设有第一容纳腔,所述安装部开设有第二容纳腔、分别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的穿线孔和滑槽,所述安装部开设有与所述滑槽连通的状态观察孔;
[0008]多个端子单元,所述端子单元包括框架、移动组件、状态指示片、连接所述移动组件和所述状态指示片的连接组件,所述框架固定于所述第二容纳腔,至少部分所述移动组件位于所述框架内,所述框架和所述滑槽连通,所述连接组件设于所述移动组件和所述框架之间,所述状态指示片具有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线缆能够穿过所述穿线孔并容置于所述框架内,所述移动组件沿第一方向移动时,带动所述连接组件发生位移,所述连接组件带动所述状态指示片沿第二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使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中的一个裸露于所述状态观察孔;
[0009]端子连接杆,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端子连接杆连接多个所述端子单元的框架。
[001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标识为第一包覆层,所述第二标识为第二包覆层。
[001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状态观察孔开设于所述滑槽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中间位置。
[001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端子单元包括移动杆和穿设且螺纹连接于所述移动杆的螺栓,所述螺栓的头部设于所述框架的外部,所述螺栓的尾部设于所述框架的内部,所述连接组件设于所述移动杆背离所述螺栓的尾部的一侧和所述框架之间。
[001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端子单元包括压板,所述压板固设于所述螺栓的尾部。
[001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弹性件和连接于所述弹性件的联动杆,所述联动杆连接于所述状态指示片,所述弹性件能够沿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同时发生形变,并且沿其中一个方向伸长时,沿另一个方向缩短。
[001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个所述弹性件,两个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螺栓的两侧,所述联动杆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弹性件。
[001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框架开设有螺栓孔,所述螺栓贯穿于所述螺栓孔,所述螺栓孔与所述状态观察孔位于所述安装部的同一侧。
[0017]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杆和所述框架之间设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位于所述移动杆背离所述螺栓尾部的一侧,且固定在所述框架上。
[001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端子单元包括设于所述框架内的端子底座,所述线缆夹设于所述移动组件和所述端子底座之间。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端子排,当运行人员检查端子排的紧固情况时,只需观看状态观察孔的状态指示片上显示第一标识还是第二标识,如果从状态观察孔观看到第一标识,则标识端子在紧固状态,如果从状态观察孔观看到第二标识,则标识端子在松动或空闲状态。端子排通过从状态观察孔观察到的状态指示片的状态,直观反映端子是否已经紧固,实现了可视化检测端子是否紧固,相比于人工拧紧端子确认端子是否牢固的方案,本方案大大降低了端子排检查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底座的剖面图;
[0022]图2是端子单元在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0023]图3是端子单元在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0024]图4是端子排的剖面图。
[0025]图中:
[0026]1、底座;11、底部;111、第一容纳腔;12、安装部;121、第二容纳腔;122、穿线孔;123、滑槽;124、状态观察孔;
[0027]2、端子单元;21、框架;211、螺栓孔;22、移动组件;221、移动杆;222、螺栓;223、压板;23、状态指示片;231、第一标识;232、第二标识;24、连接组件;241、弹性件;242、联动杆;25、限位销;26、端子底座;
[0028]3、端子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1]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2]实施例一
[003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端子排,如图1

图4所示,包括底座1、端子连接杆3和多个端子单元2,底座1包括底部11和多个安装部12,底部11设有第一容纳腔111,安装部12开设有第二容纳腔121、分别与第二容纳腔121连通的穿线孔122和滑槽123,安装部12开设有与滑槽123连通的状态观察孔124;端子单元2包括框架21、移动组件22、状态指示片23、连接移动组件22和状态指示片23的连接组件24,框架21固定于第二容纳腔121,至少部分移动组件22位于框架21内,框架21和滑槽123连通,连接组件24设于移动组件22和框架21之间,状态指示片23具有第一标识231和第二标识2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子排,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包括底部(11)和多个安装部(12),所述底部(11)设有第一容纳腔(111),所述安装部(12)开设有第二容纳腔(121)、分别与所述第二容纳腔(121)连通的穿线孔(122)和滑槽(123),所述安装部(12)开设有与所述滑槽(123)连通的状态观察孔(124);多个端子单元(2),所述端子单元(2)包括框架(21)、移动组件(22)、状态指示片(23)、连接所述移动组件(22)和所述状态指示片(23)的连接组件(24),所述框架(21)固定于所述第二容纳腔(121),至少部分所述移动组件(22)位于所述框架(21)内,所述框架(21)和所述滑槽(123)连通,所述连接组件(24)设于所述移动组件(22)和所述框架(21)之间,所述状态指示片(23)具有第一标识(231)和第二标识(232);线缆能够穿过所述穿线孔(122)并容置于所述框架(21)内,所述移动组件(22)沿第一方向移动时,带动所述连接组件(24)发生位移,所述连接组件(24)带动所述状态指示片(23)沿第二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123),使所述第一标识(231)和所述第二标识(232)中的一个裸露于所述状态观察孔(124);端子连接杆(3),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11),所述端子连接杆(3)连接多个所述端子单元(2)的框架(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识(231)为第一包覆层,所述第二标识(232)为第二包覆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观察孔(124)开设于所述滑槽(123)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中间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端子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单元(2)包括移动杆(221)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灿伦尹照新刘海涛梁嘉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