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粉末活性炭下料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3620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改进的粉末活性炭下料混合装置,包括呈竖向安装的上镀锌管、下镀锌管及连接于上镀锌管和下镀锌管之间的波纹形软管,其特点是:所述下镀锌管的下端竖向连接有内壁呈光滑面的光面管,所述光面管的外壁上连接有振动器,且所述光面管的下方设有与污水池相连通的喷流混合装置,所述喷流混合装置用于将从光面管下料的粉末活性炭与水混合后流入污水池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使粉末活性炭下料不易堵塞、污水净化处理效果好,而且又便于清洁维护,可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中。可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中。可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进的粉末活性炭下料混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厂的下料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改进的粉末活性炭下料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污水厂的污水处理中,经常要将粉末活性炭下料到污水池中进行污水净化处理。现有的粉末活性炭下料装置大都是采用上下镀锌管和中间加一根软管形成,中间加软管的作用是:一、方便通过捏摸软管处来观察有没有下料及下料是否堵塞;二、方便拆开清洁和维护。但是由于软管有折痕,在下料时会残留粉末活性炭,所以容易发生堵塞事件。另外就是粉末活性炭直接从镀锌管下料至污水池中与污水混合再搅拌,容易发生粉末活性炭结团现象,影响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不仅下料不易堵塞、污水净化处理效果好,而且又便于清洁维护的改进的粉末活性炭下料混合装置。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本技术所述改进的粉末活性炭下料混合装置,包括呈竖向安装的上镀锌管、下镀锌管及连接于上镀锌管和下镀锌管之间的波纹形软管,其特点是:所述下镀锌管的下端竖向连接有内壁呈光滑面的光面管,所述光面管的外壁上连接有振动器,且所述光面管的下方设有与污水池相连通的喷流混合装置,所述喷流混合装置用于将从光面管下料的粉末活性炭与水混合后流入污水池内。
[0006]其中,所述喷流混合装置包括漏斗、装置于漏斗内的喷水管,所述漏斗的上端口处设有与所述光面管的下端固定连接的漏斗盖,该漏斗盖的中部相应的开有供光面管的下端穿置的插装口,喷水管的后端连接有进水管。进一步是:所述喷水管有多条,多条喷水管的前端为弯喷头,所述弯喷头朝同一方向依序安装在漏斗内周,使多条喷水管在喷水时形成旋转的水流。
[0007]进一步是:所述漏斗的下端处设有外连接环,所述漏斗通过外连接环及锁紧螺栓实现与污水池池盖的固定连接。所述软管的两端分别通过管箍固定在上镀锌管和下镀锌管上。光面管为不锈钢管。
[0008]粉末活性炭可以是直接从上镀锌管的上端口放入;一般是在上镀锌管上连接有横向式或下斜式进料管,粉末活性炭通过进料管进入上镀锌管。进一步是进料管上连接有支撑托架。
[000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
[0010]本技术由于采用在波纹型软管的下方加了一段光面管和振动器,因为光面管很滑,所以不易使粉末活性炭粘在上面,并且由于有振动器的振动作用,可使粘在软管和光面管及镀锌管上的粉末活性炭抖下来,所以确保了本技术的下料畅通。另外由于有软
管连接,所以拆装及清洁维护也方便。再加上本技术还采用在光面管的下方安装喷流混合装置的结构,使得粉末活性炭从软管再经过光面管后先在喷流混合装置内跟水混合,再流入污水池内,所以避免了现有的粉末活性炭直接掉入污水池与水混合而易造成结团、影响净化效果的问题。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

图3所示, 本技术所述改进的粉末活性炭下料混合装置,包括呈竖向安装的上镀锌管1、下镀锌管2及连接于上镀锌管1和下镀锌管2之间的波纹形软管3,所述软管3的两端分别通过管箍固定在上镀锌管1和下镀锌管2上。进一步是所述下镀锌管2的下端竖向连接有内壁呈光滑面的光面管4。光面管4可为塑料管,优选为不锈钢管。所述光面管4的外壁上连接有振动器5,振动器5上连接有振动开关及电源,且所述光面管4的下方设有与污水池相连通的喷流混合装置6,所述喷流混合装置6用于将从光面管4下料的粉末活性炭与水混合后流入污水池内。振动器5可以是粘贴在光面管的外壁上,也可以是通过锁紧螺丝锁定在光面管的外壁上。本技术由于在连接于上镀锌管1和下镀锌管2之间安装有波纹形软管3,所以在使用时可方便通过捏摸软管处来观察有没有下料及下料是否堵塞,同时又可方便拆开软管来进行清洁和维护。并且由于本技术还在软管下方加了一段光面管4,再加了一个振动器5,光面管的内壁光滑,粉末活性炭较难粘在上面,就算粘了,也能通过振动器的振动使粘在软管和光面管及镀锌管上的粉末活性炭抖下来,所以确保了本技术的下料畅通,提高了污水处理的净化效率。再加上本技术还采用在光面管的下方安装喷流混合装置6的结构,使得粉末活性炭从软管再经过光面管后,先在喷流混合装置内跟喷出的水流混合,再流入污水池内和通过污水池内的搅拌制备进行充分搅拌与污水混合进行污水净化处理,这种结构不仅粉末活性炭与水混合后下料速度快,又避免了现有的粉末活性炭直接掉入污水池与水混合而易造成结团、影响净化效果的问题。
[0016]进一步是:所述喷流混合装置6包括漏斗61、装置于漏斗61内的喷水管62,所述漏斗61的上端口处设有与所述光面管4的下端固定连接的漏斗盖63,该漏斗盖63的中部相应的开有供光面管4的下端穿置的插装口,喷水管62的后端连接有进水管。优选是所述喷水管62有多条,多条喷水管62的前端为弯喷头,所述弯喷头朝同一方向依序安装在漏斗61内周,使多条喷水管62在喷水时形成旋转的水流。一般是在漏斗内安装三至四根喷水管形成旋转的水流。所述漏斗61的下端处设有外连接环64,所述漏斗61通过外连接环64及锁紧螺栓实现与污水池池盖的固定连接。此外,粉末活性炭可以是直接从上镀锌管的上端口放入;一般是在上镀锌管1上连接有下斜式或横向式进料管7,粉末活性炭通过进料管进入上镀锌管1内。进一步是进料管7上连接有支撑托架8。
[0017]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部”、“上”、“下”、“前”、“后”、“竖直”、

横向”、“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18]尽管本技术是参照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这种描述并不意味着对本技术构成限制。参照本技术的描述,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可以预料的,这种的变化应属于所属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粉末活性炭下料混合装置,包括呈竖向安装的上镀锌管(1)、下镀锌管(2)及连接于上镀锌管(1)和下镀锌管(2)之间的波纹形软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镀锌管(2)的下端竖向连接有内壁呈光滑面的光面管(4),所述光面管(4)的外壁上连接有振动器(5),且所述光面管(4)的下方设有与污水池相连通的喷流混合装置(6),所述喷流混合装置(6)用于将从光面管(4)下料的粉末活性炭与水混合后流入污水池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粉末活性炭下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流混合装置(6)包括漏斗(61)、装置于漏斗(61)内的喷水管(62),所述漏斗(61)的上端口处设有与所述光面管(4)的下端固定连接的漏斗盖(63),该漏斗盖(63)的中部相应的开有供光面管(4)的下端穿置的插装口,喷水管(62)的后端连接有进水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改进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传武候太华张晓宁陈钊林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高栏港中法水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