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距离输水工程突发水污染安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34195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长距离输水工程突发水污染安全防护装置,以悬浮于水面的炭节吸附水污染物,炭节表面的外螺纹增强的炭节于水面的滚动效果,增强吸附效果;通过设于水道两侧的再生桩,螺动穿过再生腔的炭节,并在螺接的同时切割缠绕在炭节表面的固体物,经蒸汽吹脱并使活性炭再生。再通过第一蓄水池、第二蓄水池为蒸汽提供稳定的水源。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维护成本低,绿色节能,可根据水质调节运转功率,以适应不同水质的防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长距离输水工程突发水污染安全防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污染安全防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长距离输水工程突发水污染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污染事件是指含有高浓度污染物的液体或者固体突然进入水体,使得某一水域的水体遭受污染从而降低或失去使用功能并产生严重危害的现象。
[0003]突然性水污染事件目前尚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是指人为或者自然灾害引起,使污染物在短期内恶化速率突然加大的水污染现象;没有固定的排放方式或途径,且突发、凶猛,在瞬间内排放大量有害污染物或某种物质进入水体,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使社会、经济的正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危害的事件。
[0004]长距离输水工程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输水距离长、沿线输水建筑物分布多、控制站点多、要求实行不间断供水,调度和控制都很复杂,一旦形成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将严重危及总干渠水质安全。
[0005]因此,需要一种适用于长距离输水工程突发水污染的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距离输水工程突发水污染安全防护装置。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长距离输水工程突发水污染安全防护装置,包括设于水道两侧的一对再生桩;以再生桩为基桩,浮绳透过再生桩的再生腔,以环绕的方式浮于水道的水面,浮绳上套有若干用于吸附污染物的炭节;
[0009]沿周向,所述炭节的外壁环设有外螺纹;
[0010]所述再生腔内设与外螺纹匹配的螺杆装置,用于螺接炭节移动;
[0011]所述再生腔内侧设有正对炭节的喷汽装置,用于蒸汽吹脱并使炭再生。
[0012]上述炭节呈圆柱体,包括外层的吸附层和内层的浮质层,绳腔于浮质层内沿轴向设置;
[0013]所述吸附层的材质包括活性炭、活性炭复合材料。
[0014]上述螺杆装置包括由电机轴联动的螺杆,电机由电源模块供电;
[0015]所述电源模块包括设于再生桩顶面的太阳能电源。
[0016]进一步的,上述螺杆的螺纹的脊背处呈锯齿状。
[0017]上述再生腔的底部设有导垢腔,导垢腔的底面倾斜设置接储垢罐;
[0018]所述储垢罐内悬设过滤网,过滤网底部的罐体壁敞口,为排液口。
[0019]上述喷汽装置包括与蒸汽发生器连接的若干喷头,设于再生桩腔底的蓄水池为蒸汽发生器供水;
[0020]电源模块为蒸汽发生器供电。
[0021]进一步的,上述蓄水池包括由上隔板和下隔板分隔的第一蓄水池和第二蓄水池;
[0022]第一蓄水池为蒸汽发生器供水,第二蓄水池通过内设的超声波雾化模块为第一蓄水池供水。
[0023]再进一步的,上述第二蓄水池通过水管接入水道;水管中段设有溢水管,且溢水管的管口高度低于下隔板的高度。
[0024]更进一步的,上述水管设于第二蓄水池的底部,水管设于第二蓄水池间设有过滤棉,水通过上溢的方式溢入第二蓄水池;
[0025]水管内,于溢水管的进水口一侧设有净水装置,包括过滤棉、活性炭。
[0026]上述再生腔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设有导引槽;
[0027]所述导引槽的截面呈弧形,且导引槽的外侧端下倾斜设置。
[002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0029]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长距离输水工程突发水污染安全防护装置,以悬浮于水面的炭节吸附水污染物,炭节表面的外螺纹增强的炭节于水面的滚动效果,增强吸附效果;通过设于水道两侧的再生桩,螺动穿过再生腔的炭节,并在螺接的同时切割缠绕在炭节表面的固体物,经蒸汽吹脱并使活性炭再生。再通过第一蓄水池、第二蓄水池为蒸汽提供稳定的水源。
[0030]本专利技术的水污染安全防护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维护成本低,绿色节能,可根据水质调节运转功率,以适应不同水质的防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浮绳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炭节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炭节的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再生桩的结构示意图。
[0035]附图中标记的含义如下:1、再生桩,2、浮绳,3、炭节,4、外螺纹,5、绳腔,6、浮质层,7、吸附层,8、再生腔,9、导垢腔,10、储垢罐,11、导引槽,12、第一蓄水池,13、第二蓄水池,14、喷头,15、溢水管,16、下隔板,17、超声波雾化模块,18、太阳能电源,19、净水装置,20、螺杆,21、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具体的介绍。
[0037]长距离输水工程突发水污染安全防护装置,由一对再生桩1和串接有炭节3的浮绳2组成。
[0038]再生桩1分设于水道的两侧。再生桩1内设有两端通透的再生腔8,再生腔8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设有截面呈弧形的导引槽11,且导引槽的外侧端均倾斜向下设置。再生腔8底通导垢腔9,导垢腔9的底面倾斜设置,下倾斜口通入储垢罐10;储垢罐10内悬设过滤网,于过滤网的底部,储垢罐10的罐体侧壁敞口,设为排液口,排液口可通入储液罐。
[0039]再生腔8的腔顶设有螺杆装置,由螺杆20和电机组成,螺杆20水平横置,由电机轴联动,电机由电源模块供电。且,螺杆螺纹的脊背处呈锯齿状。沿再生腔的长度方向,再生腔
的腔底设有若干倾斜向上的喷头14,喷头14接蒸汽发生器的出汽口,蒸汽发生器从设于导垢腔9底部的第一蓄水池12汲水。电源模块为蒸汽发生器供电。
[0040]第一蓄水池12的侧面设有连通的第二蓄水池13,第一蓄水池12和第二蓄水池13之间设有隔板,包括错位设置的上隔板和下隔板16,且上隔板近第一蓄水池12设置。第二蓄水池13内设有超声波雾化模块17,优选为超声波振动瓷片。第二蓄水池13的底部设有接入水道的水管21,水管21和第二蓄水池13之间设有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棉;水管21的中段设有溢水管15,且溢水管15的管口高度低于下隔板16的高度;于溢水管15的进水口一侧,水管内还设有净水装置19,包括过滤棉、活性炭。电源模块为超声波雾化模块供电。
[0041]电源模块优选为设于再生桩1顶面的太阳能电源18,包括接太阳能板的太阳能蓄电池。
[0042]炭节3呈圆柱体状,包括外层的吸附层7和内层的浮质层6,浮质层6内设有沿轴向的绳腔5,用于将炭节3串接在浮绳2上;浮质层6可选为轻质的、耐候、耐腐蚀的材质,例如塑料。吸附层7可选活性炭、活性炭复合材料的材质;活性炭复合材料,例如膨胀石墨—酚醛树脂基活性炭复合材料。环炭节3的外壁,沿周向,设有螺旋的外螺纹4,与螺杆的螺纹匹配。
[0043]实际使用时,
[0044]如图1所示,以再生桩1为基桩,串接若干炭节3的浮绳2透过再生桩1的再生腔,以环绕的方式截浮于水道的水面。炭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长距离输水工程突发水污染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水道两侧的一对再生桩;以再生桩为基桩,浮绳透过再生桩的再生腔,以环绕的方式浮于水道的水面,浮绳上套有若干用于吸附污染物的炭节;沿周向,所述炭节的外壁环设有外螺纹;所述再生腔内设与外螺纹匹配的螺杆装置,用于螺接炭节移动;所述再生腔内侧设有正对炭节的喷汽装置,用于蒸汽吹脱并使炭再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炭节呈圆柱体,包括外层的吸附层和内层的浮质层,绳腔于浮质层内沿轴向设置;所述吸附层的材质包括活性炭、活性炭复合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装置包括由电机轴联动的螺杆,电机由电源模块供电;所述电源模块包括设于再生桩顶面的太阳能电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的螺纹的脊背处呈锯齿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腔的底部设有导垢腔,导垢腔的底面倾斜设置接储垢罐;所述储垢罐内悬设过滤网,过滤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春玲贾治元崔文祥贡力姬照泰蔡慧春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