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AAO和AOA双模式运行的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3613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AAO和AOA双模式运行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总进水管、总配水渠、两个污水处理池,每个污水处理池中分隔为第一厌氧区、第二厌氧区、好氧区、缺氧区、转换区、补/脱气区、第一配水渠、第二配水渠、第三配水渠,第一厌氧区一侧安装有第一污泥外回流系统;第二厌氧区一侧安装有厌氧区进水管,好氧区中安装有两组第一曝气系统和两组第一推流器,好氧区一侧安装有好氧区进水管,缺氧区一侧安装有第二污泥外回流系统;补/脱气区中安装有第一变频回流泵、第四搅拌机和第三曝气系统,补/脱气区一侧安装有带电磁流量计的出水管。能够根据来水情况,切换不同的运行模式,以最优的运行方式处理污水,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处理负荷。处理负荷。处理负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AAO和AOA双模式运行的污水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AAO和AOA双模式运行的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AAO工艺脱氮除磷对外部环境条件的要求相互矛盾,生物脱氮要求有机负荷低、生化系统污泥龄长,而生物除磷要求有机负荷高、生化系统污泥龄短,两者之间难以平衡,脱氮除磷要求都高的情况下,往往为了保证生化脱氮效果而牺牲除磷效果,导致深度处理段的除磷药剂投加量过大;AAO工艺污泥回流至厌氧池,污泥回流中含有大量的硝酸盐,硝酸盐对污泥厌氧产生不利的影响,导致在厌氧段污泥的释磷效果差,聚磷菌吸收污水中的易生物降解的COD较少,胞内碳源储存物聚羟基烷酸(PHA)聚集量少,细胞能量少,导致在缺氧或好氧环境下,聚磷菌可氧化代谢的胞内碳源储存物聚羟基烷酸(PHA)不足,不能过量的摄取污水中的磷酸盐,除磷效果较差;缺氧区位于处理系统中部,同时存在硝化反硝化的阶段,存在反硝化菌和硝化菌进行碳源抢夺,碳源分配不均,存在生化系统的脱氮效果不佳的情况;同时,采用AOA模式运行时,存在由于实际进水量少,导致后端的A段实际停留时间过长,在碳源充足的情况下,当生化系统脱氮较彻底后,系统中基本无残留的硝态氮或亚硝态氮,缺氧末端和二沉池存在厌氧释磷的情况,导致生化除磷效果差。
[0003]目前,由于管网建设不健全,多数城市的老城区未进行雨污分流,存在污水厂雨季进水浓度底,旱季进水浓度高,进水污染物的比例波动较大,同时雨季污水厂进水量大,旱季污水厂进水量小。污水厂单一的运行模式无法实现污水厂进水水质水量波动较大的情况下稳定、节能、高效的处理污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基于AAO和AOA双模式运行的污水处理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基于AAO和AOA双模式运行的污水处理装置,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总进水管、总配水渠、两个污水处理池,所述总配水渠位于两个污水处理池的交界处,所述总进水管的主出口与总配水渠连通,
[0007]每个所述污水处理池中用隔板分隔为第一厌氧区、第二厌氧区、好氧区、缺氧区、转换区、补/脱气区、第一配水渠、第二配水渠、第三配水渠;
[0008]所述第一厌氧区一侧安装有第一污泥外回流系统,所述第一厌氧区中安装有第一搅拌机;
[0009]所述第二厌氧区一侧安装有与总进水管连通的厌氧区进水管,所述厌氧区进水管上安装有第一流量阀,所述第二厌氧区中安装有第二搅拌机;
[0010]所述好氧区中安装有两组呈中心对称排布的第一曝气系统和两组呈中心对称排
布的第一推流器,所述好氧区一侧安装有与总进水管连通的好氧区进水管,所述好氧区进水管上安装有第二流量阀;
[0011]所述缺氧区一侧安装有第二污泥外回流系统,所述缺氧区中安装有两组呈中心对称排布的第二推流器;
[0012]所述转换区中安装有第二曝气系统和第三搅拌机;
[0013]所述补/脱气区中安装有第一变频回流泵、第四搅拌机和第三曝气系统,所述第一变频回流泵的出水口通过管道排入缺氧池中,所述补/脱气区一侧安装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安装有电磁流量计。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污水处理装置能够根据来水情况,切换不同的运行模式,以最优的运行方式处理污水,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处理负荷,节省了常规工艺为提高脱氮效率设置的高比例回流,节能降耗。
附图说明
[00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是本技术中污水处理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标号说明:总进水管1、第一污泥外回流系统2、第一闸门3、第二闸门4、第三闸门5、第一过水孔6、第一搅拌机7、第二过水孔8、第二搅拌机9、第三过水孔10、第四闸门11、第四过水孔12、第五闸门13、第五过水孔14、第一推流器15、第一曝气系统16、第六过水孔17、第二曝气系统18、第三搅拌机19、第六闸门20、第七闸门21、第八闸门22、第二推流器23、第九闸门24、第一变频回流泵25、第四搅拌机26、第三曝气系统27、出水管28、电磁流量计29、第二污泥外回流系统30、厌氧区进水管31、好氧区进水管32、第一厌氧区C1、第二厌氧区C2、好氧区C3、缺氧区C4、转换区C5、补/脱气区C6、总配水渠P、第一配水渠P1、第二配水渠P2、第三配水渠P3。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0]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AAO和AOA双模式运行的污水处理装置,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总进水管1、总配水渠P、两个污水处理池,两个污水处理池呈镜像对称排布,总配水渠P位于两个污水处理池的交界处,总进水管1的主出口与总配水渠P连通。
[0021]每个污水处理池中用隔板分隔为第一厌氧区C1、第二厌氧区C2、好氧区C3、缺氧区C4、转换区C5、补/脱气区C6、第一配水渠P1、第二配水渠P2、第三配水渠P3,第一厌氧区C1与第二厌氧区C2并排排布,好氧区C3与缺氧区C4并排排布,转换区C5与补/脱气区C6并排排布,缺氧区C3位于第一厌氧区C1与补/脱气区C6之间,好氧区C3位于第二厌氧区C2与转换区C5之间。
[0022]总配水渠P与第一配水渠P1之间安装有第一闸门3,第一配水渠P1与第一厌氧区C1之间安装有第二闸门4,第一配水渠P1与第二配水渠P2之间安装有第三闸门5,第二配水渠
P2与缺氧区C4之间安装有第一过水孔6,第一厌氧区与第二厌氧区之间安装有第二过水孔8,第二厌氧区与第三配水渠之间安装有第三过水孔10,第三配水渠的两头分别安装有与好氧区连通的第四过水孔12、与缺氧区连通的第五过水孔14,第三配水渠中位于第三过水孔与第四过水孔之间安装有第四闸门11、位于第三过水孔与第五过水孔之间安装有第五闸门13,好氧区与转换区之间安装有第六过水孔17,缺氧区与转换区之间安装有第六闸门20,转换区与补/脱气区之间安装有第七闸门21,好氧区与缺氧区之间安装有第八闸门22,缺氧区与补/脱气区之间安装有第九闸门24;
[0023]第一厌氧区C1一侧安装有第一污泥外回流系统2,第一污泥外回流系统包括安装在二沉池中的第二变频回流泵、安装在第一厌氧区一侧的第一污泥外回流管,第二变频回流泵的出口与第一污泥外回流管连通,第一污泥外回流管上安装有第一截止阀;第一厌氧区中安装有第一搅拌机7。
[0024]第二厌氧区C2一侧安装有与总进水管1连通的厌氧区进水管31,厌氧区进水管31上安装有第一流量阀;第二厌氧区C2中安装有第二搅拌机9。
[0025]好氧区C3中安装有两组呈中心对称排布的第一曝气系统16和两组呈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AAO和AOA双模式运行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总进水管、总配水渠、两个污水处理池,所述总配水渠位于两个污水处理池的交界处,所述总进水管的主出口与总配水渠连通;每个所述污水处理池中用隔板分隔为第一厌氧区、第二厌氧区、好氧区、缺氧区、转换区、补/脱气区、第一配水渠、第二配水渠、第三配水渠;所述第一厌氧区一侧安装有第一污泥外回流系统;所述第二厌氧区一侧安装有与总进水管连通的厌氧区进水管,所述厌氧区进水管上安装有第一流量阀;所述好氧区中安装有两组呈中心对称排布的第一曝气系统和两组呈中心对称排布的第一推流器,所述好氧区一侧安装有与总进水管连通的好氧区进水管,所述好氧区进水管上安装有第二流量阀;所述缺氧区一侧安装有第二污泥外回流系统;所述补/脱气区中安装有第一变频回流泵、第四搅拌机和第三曝气系统,所述第一变频回流泵的出水口通过管道排入缺氧池中,所述补/脱气区一侧安装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安装有电磁流量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污水处理池呈镜像对称排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兆黎付振李一龙李凌云薛晓飞陈嘉祺阳重阳梁辉政王志帅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北控环保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