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布贴合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3544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电布贴合治具,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相对所述第一底座前后移动,所述第二底座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凹槽且用于放置多个摄像头模组;压合组件,所述压合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上且相对所述第一底座上下移动,以用于将所述摄像头模组上的导电布贴合至所述摄像头模组的表面和/或侧面。如此,通过压合组件下压第二底座表面上的导电布,可以使导电布进行翻折并贴合至摄像头模组的表面和侧面,可保证导电布不会起皱,提高了贴合质量,避免了人工操作时压伤摄像头模组的可能性,以及减轻了离型膜克重的管控要求,降低成本,有效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益和生产效率。益和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电布贴合治具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工装
,尤其是涉及一种导电布贴合治具。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子设备中,摄像头模组是一个很常见的部件,摄像头模组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将摄像头模组上一层导电布对其翻折贴合于摄像头模组的外表面上。其中,大多是通过人工手动将导电布翻折贴合于摄像头模组上或者将导电布规律的排版在一块离型膜上,使用压合治具将导电布贴合在摄像头模组的底部,撕除整张离型膜,然后由人工翻折导电布。由于摄像头模组底部采用金属与塑胶结合的方式,在实际制造过程中容易存在段差,导致导电布与摄像头模组底部无法完全贴合,在撕除离型膜的过程中,由于粘贴面积小,容易将导电布带起,造成导电布起皱、损耗,且需要人工手工翻折,翻折速度慢,工作效率低,且由于摄像头底部存在影像芯片,不能受压,人工翻折的同时难免压伤芯片,导致摄像头模组报废。
[0003]相关技术中,有一种半自动化压合治具,在压合板上设置有多个定型槽,在底座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摄像头模组的安装凸起,贴合导电布时,需要先将带有导电布的成型膜对应贴在摄像头模组的表面,然后下压压合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布贴合治具(1),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座(11),所述第一底座(11)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11);第二底座(12),所述第二底座(12)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111)内且相对所述第一底座(11)前后移动,所述第二底座(1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凹槽(121)且用于放置多个摄像头模组;压合组件(13),所述压合组件(13)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11)上且相对所述第一底座(11)上下移动,以用于将所述摄像头模组上的导电布贴合至所述摄像头模组的表面和/或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布贴合治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组件(13)包括:安装座(131)和多个压头(132),多个所述压头(132)设置于所述安装座(131)上且与多个所述第二凹槽(121)上下对应,所述安装座(131)相对所述第一底座(11)上下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布贴合治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组件(13)还包括:第一调节件(133)和锁紧件(134),所述第一调节件(133)连接于所述压头(132)和所述锁紧件(134)之间,所述安装座(131)上设置有第一滑槽(135),所述第一调节件(133)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槽(135)内且在所述第一滑槽(135)内选择性地限位移动,所述锁紧件(134)与所述第一调节件(133)之间锁紧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布贴合治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132)的中间设置有第三凹槽(136)且对应于所述摄像头模组的表面,所述第三凹槽(136)的周侧设置有至少三个压块(137),至少三个所述压块(137)朝向所述第二底座(12)的一侧延伸设置且对应于所述摄像头模组的侧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布贴合治具(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组件(14),所述限位组件(14)包括:限位柱(141)和限位螺母(142),所述限位螺母(142)设置于所述压合组件(13)和所述第一底座(11)之间且固定在所述限位柱(141)上,所述限位柱(141)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131)固定连接且另一端穿设所述第一底座(11)后与所述第一底座(11)限位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电布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用秋王忠辉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