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镀锡软圆铜绞线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03516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镀锡软圆铜绞线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镀锡软圆铜绞线,包括数量为多个的镀锡铜丝,多个所述镀锡铜丝螺旋绞合制成内芯层,所述内芯层的外侧设置有绝缘包缠层,所述绝缘包缠层的外侧设置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外侧设置有编织层,所述编织层的外侧设置有阻燃层,所述阻燃层的外侧设置有外护套层。该镀锡软圆铜绞线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层与层之间的绞合方向不同,不同线束之间的绞合方向也不同,通过改变不同线束之间的绞线方向,有效提高软圆铜绞线的柔软度,有效改善软圆铜绞线鼓包、强度差等缺点,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平直,并且提高了软圆铜绞线的编织紧密度,剪断后的截面不会发生松散,有利于两端铜排或端子的装配。配。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镀锡软圆铜绞线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镀锡软圆铜绞线
,具体为一种镀锡软圆铜绞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铜编织线主要用于带电运动以及电力配套元件,带电运动例如动车、轻轨等,软圆铜绞线是将多根软圆铜线绞合在一起形成单股的软圆铜股线,再将若干股软圆铜股线绞合在一起形成软圆铜绞线。
[0003]例如,中国专利CN201821936964.7公开了一种抗拉伸破损的铜绞线,该一种抗拉伸破损的铜绞线使用新型材料陶瓷纤维做铜绞线芯,加强铜线的抗拉能力,使用多个薄层叠加而成,更有很强的耐磨性,内部使用多种绝缘物,可能造成电路短路的安全隐患大大地降低,然而现有的软圆铜绞线存在柔软性差、鼓包和强度不足等问题,在自然状态下会弯曲无法保持平直,并且在下料之后,横断面往往呈松散状态,难以直接与铜排、端子等连接,增加了装配难度,故而,提出一种镀锡软圆铜绞线及其制备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镀锡软圆铜绞线及其制备方法,具备柔软性好和强度高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软圆铜绞线存在柔软性差、鼓包和强度不足等问题,在自然状态下会弯曲无法保持平直,并且在下料之后,横断面往往呈松散状态,难以直接与铜排、端子等连接,增加了装配难度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镀锡软圆铜绞线,包括数量为多个的镀锡铜丝,多个所述镀锡铜丝螺旋绞合制成内芯层,所述内芯层的外侧设置有绝缘包缠层,所述绝缘包缠层的外侧设置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外侧设置有编织层,所述编织层的外侧设置有阻燃层,所述阻燃层的外侧设置有外护套层,所述外护套层的外侧设置有防腐涂层。
[0008]优选的,所述绝缘包缠层靠近内芯层的一侧与内芯层的外侧螺旋缠绕连接,所述绝缘包缠层为双层结构。
[0009]优选的,所述防水层靠近绝缘包缠层的一侧与绝缘包缠层的外侧缠绕连接,所述防水层为防水薄膜层。
[0010]优选的,所述编织层靠近防水层靠近一侧与防水层的外侧缠绕连接,所述编织层为编织密度不低于%的金属编织网。
[0011]优选的,所述阻燃层靠近编织层的一侧与编织层的外侧缠绕连接,所述阻燃层为低烟无卤封装层,所述低烟无卤封装层设置为低烟无卤阻燃可陶瓷化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复合材料层,且厚度设置为0.2

0.8mm。
[0012]优选的,所述外护套层靠近阻燃层的一侧与阻燃层的外侧缠绕连接,所述外护套层为交联聚乙烯护套。
[0013]优选的,所述防腐涂层靠近外护套层的一侧与外护套层的外侧粘连,所述防腐涂层为过氯乙烯涂料层。
[0014]优选的,所述阻燃层设置在编织层和外护套层之间。
[001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镀锡软圆铜绞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1)束丝,通过采用束丝机,束丝的节距为16

24mm,将若干根软圆铜线分别束成绞线方向为左向的第一线束及绞线方向为右向的第二线束。
[0017]2)第一次绞合,通过采用绞线机,绞线的节距为18

26mm,将3股第一线束绞合在一起,绞合方向为右向,得到第三线束。
[0018]3)第二次绞合,通过采用绞线机,绞线的节距为18

26mm,将9股第二线束绞合在第三线束外,绞合方向为左向,得到线芯线束。
[0019]4)第三次绞合,通过采用绞线机,绞线的节距为18

26mm,将3股第二线束绞合在一起,绞合方向为左向,得到第四线束。
[0020]5)第四次绞合,通过采用绞线机,绞线的节距为18

26mm,将9股第一线束绞合在第四线束外,绞合方向为右向,得到第五线束。
[0021]6)第五次绞合,通过采用笼绞机,绞线的节距为90

98mm,采用的绞线模具直径为9

11mm,将6股第五线束绞合在1股线芯线束外,绞合方向为左向,得到内层线束。
[0022]7)第六次绞合,通过采用笼绞机,绞线的节距为90

98mm,采用的绞线模具直径为16

18mm,将12股第五线束绞合在内层线束外,绞合方向为右向,得到内芯层后依次将绝缘包缠层,防水层,编织层,外护套层,防腐涂层,阻燃层,缠绕在内芯层上,从而就得到了镀锡软圆铜绞线。
[0023](三)有益效果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镀锡软圆铜绞线及其制备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5]1、该镀锡软圆铜绞线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层与层之间的绞合方向不同,不同线束之间的绞合方向也不同,通过改变不同线束之间的绞线方向,有效提高软圆铜绞线的柔软度,有效改善软圆铜绞线鼓包、强度差等缺点,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平直,并且提高了软圆铜绞线的编织紧密度,剪断后的截面不会发生松散,有利于两端铜排或端子的装配。
[0026]2、该镀锡软圆铜绞线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利用设置在内芯层外侧的绝缘包缠层,使得该镀锡铜绞线具备优良的绝缘性能,利用设置在绝缘包缠层外侧的防水层和设置在外护套层外侧的防腐涂层,使得该镀锡铜绞线具备优良的防水性能和耐候性能,利用设置在防水层外侧的编织层可增强该镀锡铜绞线的抗拉伸性能。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镀锡软圆铜绞线及其制备方法示意图。
[0028]图中:1、内芯层;11、镀锡铜丝;2、绝缘包缠层;3、防水层;4、编织层;5、外护套层;6、防腐涂层;7、阻燃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实施例一:一种镀锡软圆铜绞线,包括数量为多个的镀锡铜丝11,多个镀锡铜丝11螺旋绞合制成内芯层1,内芯层1的外侧设置有绝缘包缠层2,绝缘包缠层2靠近内芯层1的一侧与内芯层1的外侧螺旋缠绕连接,绝缘包缠层2为双层结构,绝缘包缠层2的外侧设置有防水层3,防水层3靠近绝缘包缠层2的一侧与绝缘包缠层2的外侧缠绕连接,防水层3为防水薄膜层,防水层3的外侧设置有编织层4,编织层4靠近防水层3靠近一侧与防水层3的外侧缠绕连接,编织层4为编织密度不低于50%的金属编织网,编织层4的外侧设置有阻燃层7,阻燃层7设置在编织层4和外护套层5之间,阻燃层7靠近编织层4的一侧与编织层4的外侧缠绕连接,阻燃层7为低烟无卤封装层,低烟无卤封装层设置为低烟无卤阻燃可陶瓷化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复合材料层且厚度设置为0.2,阻燃层7的外侧设置有外护套层5,外护套层5靠近阻燃层7的一侧与阻燃层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镀锡软圆铜绞线,包括数量为多个的镀锡铜丝(11),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镀锡铜丝(11)螺旋绞合制成内芯层(1),所述内芯层(1)的外侧设置有绝缘包缠层(2),所述绝缘包缠层(2)的外侧设置有防水层(3),所述防水层(3)的外侧设置有编织层(4),所述编织层(4)的外侧设置有阻燃层(7),所述阻燃层(7)的外侧设置有外护套层(5),所述外护套层(5)的外侧设置有防腐涂层(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镀锡软圆铜绞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包缠层(2)靠近内芯层(1)的一侧与内芯层(1)的外侧螺旋缠绕连接,所述绝缘包缠层(2)为双层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镀锡软圆铜绞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3)靠近绝缘包缠层(2)的一侧与绝缘包缠层(2)的外侧缠绕连接,所述防水层(3)为防水薄膜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镀锡软圆铜绞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层(4)靠近防水层(3)靠近一侧与防水层(3)的外侧缠绕连接,所述编织层(4)为编织密度不低于50%的金属编织网。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镀锡软圆铜绞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层(7)靠近编织层(4)的一侧与编织层(4)的外侧缠绕连接,所述阻燃层(7)为低烟无卤封装层,所述低烟无卤封装层设置为低烟无卤阻燃可陶瓷化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复合材料层,且厚度设置为0.2

0.8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镀锡软圆铜绞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套层(5)靠近阻燃层(7)的一侧与阻燃层(7)的外侧缠绕连接,所述外护套层(5)为交联聚乙烯护套。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镀锡软圆铜绞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涂层(6)靠近外护套层(5)的一侧与外护套层(5)的外侧粘连,所述防腐涂层(6)为过氯乙烯涂料层。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优钢陈庆红边东林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鑫海高导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