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洞实验装置及风洞实验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3388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洞实验装置及风洞实验设备,涉及风洞实验设备技术领域。该风洞实验装置包括安装框架和实验框架,实验框架相对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轴安装于位于实验框架相对两侧的测振横梁上,连接轴上固定安装有六分量测力天平,测振横梁上下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实验框架上设有与测振横梁上下两侧的第一滑槽相对应的第二滑槽,每个第一滑槽的位于连接轴的两侧位置均设置有弹性件。基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由于设置第一滑槽和相对应的第二滑槽,以使弹性件的位置可调节,且可通过调整弹性件的刚度,以控制测振实验的竖弯振动和扭转振动,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洞实验装置的测力精度和方便性。的风洞实验装置的测力精度和方便性。的风洞实验装置的测力精度和方便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洞实验装置及风洞实验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风洞实验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风洞实验装置及风洞实验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大跨度桥梁结构已遍及全国各地,桥梁普遍存在风致振动的问题,大跨度桥梁的风致振动问题则更为突出。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大跨度桥梁持续增多,有些场景已经开始设计双幅邻近的大跨度桥梁,甚至还有三幅邻近的大跨度桥梁。
[0003]大跨度桥梁结构具有刚度小、柔度大、阻尼小和重量轻的特点,因而对于风作用敏感性较强。颤振是一种危险性的自激发散振动,当风速达到临界风速时,振动的桥梁通过气流的反馈作用不断吸取能量从而使振幅逐步增大,导致结构破坏。抗风设计要求桥梁的颤振临界风速必须高于相应的颤振检验风速,因而需要在颤振试验中对桥梁的动力抗风稳定性进行严格评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风洞实验装置及风洞实验设备,以对风致振动的桥梁进行实验。
[0005]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风洞实验装置,所述风洞实验装置包括安装框架和实验框架,所述实验框架用于安装实验模型,所述实验框架相对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轴安装于位于所述实验框架相对两侧的测振横梁上,所述连接轴上固定安装有六分量测力天平,所述测振横梁的轴向与所述连接轴的轴向垂直,且其上下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安装框架上分别设有与所述测振横梁上下两侧的所述第一滑槽相对应的第二滑槽,每个所述第一滑槽的位于所述连接轴的两侧位置均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滑动限位于所述第一滑槽中,其另一端滑动限位于相应的所述第二滑槽中。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7]上述的风洞实验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框架上安装有转角驱动件,所述转角驱动件的输出轴与所述测振横梁固定相连,所述转角驱动件用于调整所述实验框架的旋转角度。
[0008]上述的风洞实验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框架上安装有安装横梁,所述转角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横梁上。
[0009]上述的风洞实验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框架上设有对中竖梁,所述转角驱动件的输出轴可转动穿过所述对中竖梁与所述测振横梁相连。
[0010]上述的风洞实验装置,进一步地,所述测振横梁上设有开设有竖向滑槽的安装块,所述连接轴的横截面为方形,所述连接轴的端部竖向滑动限位于所述竖向滑槽中。
[0011]上述的风洞实验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实验框架包括环形框以及安装于所述环形
框内部的安装台,且所述安装台的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所述连接轴固定相连。
[0012]上述的风洞实验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台通过安装板安装于所述环形框的内侧壁。
[0013]上述的风洞实验装置,进一步地,环形框的内侧壁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向孔,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导向孔与所述安装台相连,所述安装板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环形框的内侧壁,所述导向孔用于调整所述安装台在所述环形框内的安装位置。
[0014]上述的风洞实验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框架上还安装有多个用于移动其本身的滚轮。
[0015]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风洞实验设备,所述风洞实验设备包括风机装置以及如上述的风洞实验装置。
[0016]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各种适合的方式组合或由等效的技术特征来替代,只要能够达到本技术的目的。
[001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风洞实验装置及风洞实验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备有以下有益效果:当需要使用该风洞实验装置对实验模型进行测振实验时,首先将实验模型安装于实验框架上,调节各弹性件在第一滑槽和相对应的第二滑槽中的位置,以使实验模型安装于实验框架保持平衡,最后将该风洞实验装置放置于风洞中进行风洞实验,六分量测力天平在风洞试验中测得所需要的实验数据,以为桥梁风致振动响应的计算分析提供可靠的参数依据。该风洞实验装置由于设置第一滑槽和相对应的第二滑槽,以使弹性件的位置可调节,且可通过调整弹性件的刚度,以控制测振实验的竖弯振动和扭转振动,从而提高该风洞实验装置的测力精度和方便性。
[0018]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0]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0021]图1显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洞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显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洞实验装置的主视图;
[0023]图3显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洞实验装置的左视图。
[0024]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
[0025]附图标记:
[0026]100

风洞实验装置,110

安装框架,111

第二滑槽,112

安装横梁,113

对中竖梁,114

滚轮,120

实验框架,121

环形框,122

安装台,123

安装板,124

导向孔,130

连接轴,140

测振横梁,141

第一滑槽,142

安装块,150

六分量测力天平,160

弹性件,170

转角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洞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洞实验装置(100)包括安装框架(110)和实验框架(120),所述实验框架(120)用于安装实验模型,所述实验框架(120)相对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轴(130)安装于位于所述实验框架(120)相对两侧的测振横梁(140)上,所述连接轴(130)上固定安装有六分量测力天平(150),所述测振横梁(140)的轴向与所述连接轴(130)的轴向垂直,且其上下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141),所述安装框架(110)上分别设有与所述测振横梁(140)上下两侧的所述第一滑槽(141)相对应的第二滑槽(111),每个所述第一滑槽(141)的位于所述连接轴(130)的两侧位置均设置有弹性件(160),所述弹性件(160)的一端滑动限位于所述第一滑槽(141)中,其另一端滑动限位于相应的所述第二滑槽(111)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洞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110)上安装有转角驱动件(170),所述转角驱动件(170)的输出轴与所述测振横梁(140)固定相连,所述转角驱动件(170)用于调整所述实验框架(120)的旋转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洞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110)上安装有安装横梁(112),所述转角驱动件(170)安装于所述安装横梁(112)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洞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110)上设有对中竖梁(1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钦琳石飞黄大明杜凤林庄小平谢祖育李欢何旭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