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型手传振动测定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3318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护型手传振动测定仪,涉及手传振动测定仪技术领域,包括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所述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的下方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底面的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垫块,所述垫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尼龙编织带。它能够通过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和防护机构的设置,能够将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固定在检测人员的手臂上,在使用时,不需要将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放置在距离被测设备较近的合适位置,从而避免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掉落的几率,同时避免掉落会导致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的损坏,为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起到防护作用,便于使用。便于使用。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护型手传振动测定仪


[0001]本技术涉及手传振动测定仪
,具体是一种防护型手传振动测定仪。

技术介绍

[0002]手传振动又称手臂振动或局部振动,指生产中使用振动工具或接触受振动工件时,直接作用或传递到人手臂的机械振动或冲击。检测手传振动时会使用手传振动测定仪,振动检测仪是一款基于微处理器最新设计的机器状态监测仪器,具备有振动检测功能。其操作简单,非常适合现场设备运行和维护人员监测设备状态,及时发现问题,保证设备正常可靠运行。
[0003]根据专利号为CN208313415U的专利公开的手传振动测定仪,该装置设有绕线杆、弹簧蓄能密封圈与滤波器,能够缠绕数据线,方便携带测定仪,并能高压密封住测定仪,防止灰尘进入测定仪,还能降低震动噪声对测定仪的干扰,提高测定仪的测量精度,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0004]但是上述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具备将手传振动测定仪固定在检测人员的手臂上的功能,在使用时,为便于对测定仪进行观察与操作,一般会将测定仪放置在距离被测设备较近的合适位置,然后通过手部操作将振动传感器放置在被测设备上,此方式容易造成手传振动测定仪的掉落,测定仪属于精密仪器,掉落容易造成测定仪的损坏;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防护型手传振动测定仪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防护型手传振动测定仪。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护型手传振动测定仪,包括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所述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的下方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底面的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垫块,所述垫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尼龙编织带,所述第一尼龙编织带远离垫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固定箱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柱,所述转动杆靠近第一限位孔的一端贯穿固定箱并延伸至固定箱的外部,所述转动杆靠近第一限位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转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盘,所述第一圆盘靠近第一弹簧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杆,所述垫块远离第一尼龙编织带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尼龙编织带。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杆贯穿转动板并与转动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杆与第一限位孔相适配,第一限位杆插入第一限位孔内时,能够对挤压柱进行限位。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尼龙编织带与固定箱相适配,且第二尼龙编织带与挤压柱相适配,固定箱的内顶壁与挤压柱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滑纹路,当第二尼龙编织带插入固定
箱内部,使挤压柱与固定箱将第二尼龙编织带挤压时,能够对第二尼龙编织带进行固定。
[0009]进一步的,所述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盘,所述第二圆盘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滑动连接在固定座的内壁,第二弹簧的设置,避免第二限位杆非人为从第二限位孔内脱离。
[0010]进一步的,所述垫块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等距离排列的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与第二限位杆相适配,第二限位杆插入第二限位孔中时,能够对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进行限位。
[0011]进一步的,所述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的上表面安装有多个操作按键,所述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的上表面安装有显示屏,操作按键为现有技术,操作按键能够对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进行调节、设置,显示屏为现有技术,能够将检测所得数据进行显示。
[0012]进一步的,所述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线缆,所述连接线缆远离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的一端安装有手传振动传感器,连接线缆和手传振动传感器均为现有技术,手传振动传感器是由弹簧、阻尼器及惯性质量块组成的单自由振荡系统,手传振动传感器通过其中的换能元件,将机械振动转换为便于传递、变换、处理和储存的电信号,并经过连接线缆传输给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防护型手传振动测定仪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通过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和防护机构的设置,能够将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固定在检测人员的手臂上,在使用时,不需要将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放置在距离被测设备较近的合适位置,从而避免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掉落的几率,同时避免掉落会导致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的损坏,为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起到防护作用,便于使用。
[0015]2、本技术通过固定座、第二弹簧、第二圆盘、第二限位杆和第二限位孔的设置,将第二圆盘向上移动,使第二限位杆从第二限位孔中拔出,同时第二弹簧为被拉伸状态,此时能够转动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至最合适使用角度,松开第二圆盘并将第二限位杆插入对应的第二限位孔中,第二弹簧恢复正常状态,并将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进行固定,通过调节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的角度,从而便于检测人员能够便于对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进行观察与操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固定座和第二弹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垫块和固定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挤压柱和转动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2、防护机构;21、转动柱;22、垫块;23、第一尼龙编织带;24、固定箱;25、第一限位孔;26、转动杆;27、挤压柱;28、转动板;29、第一弹簧;210、第一圆盘;211、第一限位杆;212、第二尼龙编织带;213、固定座;214、第二弹簧;215、第二圆盘;216、第二限位杆;217、第二限位孔;3、操作按键;4、显示屏;5、连接线缆;6、手传振动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护型手传振动测定仪,该装置能够将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1固定在检测人员的手臂上,在使用时,不需要将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1 放置在距离被测设备较近的合适位置,从而避免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1掉落的几率,同时避免掉落会导致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1的损坏,为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1起到防护作用,便于使用。
[0023]参见图1和图3,一种防护型手传振动测定仪,包括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1,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1为现有技术,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置有 ZH3053型前置放大器、频率记权网络、NJM4250放大器、CP

CDJ

D检波器、保持电路、AD9048JQ A/D转换器与输出电路,从而对手传振动传感器6收集信息进行检测,不再对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1内部结构进行赘述,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1的下方设置有防护机构2,防护机构2包括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护型手传振动测定仪,包括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1)的下方设置有防护机构(2),所述防护机构(2)包括固定连接在手传振动测定仪本体(1)底面的转动柱(21),所述转动柱(21)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垫块(22),所述垫块(2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尼龙编织带(23),所述第一尼龙编织带(23)远离垫块(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箱(24),所述固定箱(24)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限位孔(25),所述固定箱(24)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杆(26),所述转动杆(2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柱(27),所述转动杆(26)靠近第一限位孔(25)的一端贯穿固定箱(24)并延伸至固定箱(24)的外部,所述转动杆(26)靠近第一限位孔(2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板(28),所述转动板(2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9),所述第一弹簧(29)远离转动板(2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盘(210),所述第一圆盘(210)靠近第一弹簧(29)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杆(211),所述垫块(22)远离第一尼龙编织带(23)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尼龙编织带(2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型手传振动测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杆(211)贯穿转动板(28)并与转动板(28)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莉魏世凯都政杨侯俊芳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众诚安信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