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决不锈钢粗轧尾部划伤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03117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决不锈钢粗轧尾部划伤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粗轧各道次平辊压下量和控制粗轧各道次立辊速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控制方法能够避免430钢种在粗轧第一、三道次轧制时出现尾部上翻现象,从而避免尾部划伤。从而避免尾部划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解决不锈钢粗轧尾部划伤的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冶金科学
,具体涉及一种解决不锈钢粗轧尾部划伤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图1显示的热连轧轧线布置是目前生产430钢种的一种常用热连轧生产线,具体分为炉区、粗轧区、精轧区、卷取区。采用该生产线粗轧轧制430钢种时会出现尾部划伤现象。
[0003]该热连轧生产线的主要生产过程为板坯首先在加热炉按照工艺规定的温度进行加热,加热至目标温度后首先进入粗轧机进行轧制,其中粗轧立辊控制宽度,平辊控制厚度,在粗轧机组进行可逆轧制,一般为5~7道次,最少为1道次轧制,最多为9道次轧制。其中第1、3、5、7等奇道次轧制时首先进入立辊轧制控制宽度,带钢头部出立辊后进入平辊,平辊轧制控制厚度,在平辊和立辊共同轧制期间,立辊的出口速度即平辊的入口速度,带钢尾部出立辊后,平辊和立辊之间的部分只经过平辊轧制完成该道次轧制;而在第2、4、6等偶道次轧制时,只进行平辊轧制,立辊开度放开不控制。
[0004]经过粗轧机组的轧制,使带钢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厚度、宽度及温度。之后再进入精轧机组进行七机架平辊连轧轧制,使带钢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厚度、温度。最后通过卷取机将带钢成形为钢卷。
[0005]400系不锈钢是常用的不锈钢品种,而430钢种是400系不锈钢最主要的不锈钢品种。430不锈钢经过热连轧轧制,在冷轧工序冷轧后交用户使用。
[0006]430不锈钢最重要的质量特性为表面质量,其中表面划伤缺陷是不锈钢最影响用户使用的缺陷,因为发生划伤缺陷后必须将有缺陷的部分切除后再流通,如全长划伤,则该卷钢做判废处理。连铸坯在热连轧生产线粗轧轧制过程中,频繁发生尾部划伤现象,严重时热连轧成品带钢需切除100米以上,对430成材率及物流效率都造成了很大影响。划伤缺陷如图2所示。
[0007]因此,提供一种解决不锈钢粗轧尾部划伤的控制方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决不锈钢粗轧尾部划伤的控制方法,通过改变平辊负荷及立辊速度而进行控制的方法,有效消除了尾部上翻现象,从而杜绝了尾部划伤现象。
[0009]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以上目的:
[0010]一种解决不锈钢粗轧尾部划伤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粗轧各道次平辊压下量和控制粗轧各道次立辊速度;
[0011]所述控制粗轧各道次平辊压下量包括:
[0012]确定第i道次给定初始压下量RA(i),其中i是1至5的整数;
[0013]计算粗轧给定总压下量
[0014]计算第i道次压下占比RR(i)=RA(i)/RA_sum;
[0015]计算粗轧实际总压下量RA_sum_act=slthc

barthc,其中slthc表示板坯厚度,barthc表示粗轧目标厚度;
[0016]计算第i道次实际压下量RA_act(i)=RA_sum_act
×
RR(i);
[0017]所述控制粗轧各道次立辊速度包括:
[0018]确定平辊第i道次轧制速度v(i);
[0019]计算平辊第i道次出口速度vexit(i)=v(i)
×
forwardslip(i),其中forwardslip(i)表示第i道次前滑值;
[0020]计算第i道次入口速度venty(i)=vexit(i)
×
exitthick(i)/entythick(i),其中exitthick(i)表示第i道次出口厚度,单位是mm,entythick(i)表示第i道次入口厚度,单位是mm;
[0021]计算第i道立辊速度ve(i),其中,当i是1、3或5时,ve(i)=venty(i),当i是2或4时,ve(i)=vexit(i)。
[0022]可选地,所述不锈钢是牌号为430的不锈钢。
[0023]可选地,所述不锈钢的板坯的厚度是200mm。
[0024]可选地,RA_act(1)=RA(1)=42.6mm,RA_act(3)=RA(3)=28.3mm。
[0025]可选地,所述不锈钢的板坯的厚度是180mm。
[0026]可选地,RA_act(1)=RA(1)=41.2mm,RA_act(3)=RA(3)=26.1mm。
[0027]可选地,所述控制粗轧各道次平辊压下量包括:
[0028]确定第2、4和5道次给定初始压下量RA(2)、RA(4)和RA(5);
[0029]计算第2、4和5道次粗轧给定总压下量RA1_sum=RA(2)+RA(4)+RA(5);
[0030]计算第2、4和5道次压下占比RR(i)=RA(i)/RA1_sum,其中i是2、4或5;
[0031]计算粗轧实际总压下量RA_sum_act=slthc

barthc,其中slthc表示板坯厚度,barthc表示粗轧目标厚度;
[0032]计算第2、4和5道次实际压下量RA_act(i)=RA1_sum_act
×
RR(i),其中RA1_sum_act=RA_sum_act

RA(1)

RA(3)。
[0033]可选地,所述控制粗轧各道次立辊速度包括控制第1道次和第3道次的立辊速度,其中,ve(i)=venty(i)
×
(1

coff),其中i是1或3,coff表示立辊速度修正系数。
[0034]可选地,所述立辊速度修正系数coff的取值是:
[0035]侧压量,单位:mmcoff取值<100.0010~200.0120~300.0230~400.0340~500.04≥500.05。
[003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解决不锈钢粗轧尾部划伤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7]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方法能够有效避免430钢种在粗轧第一、三道次轧制时出现尾部上翻现象,从而杜绝了尾部划伤现象,平均每块钢减少切损长度45米,提升成材率2%左右,经济效益明显。
[0038]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方法能够对改善430不锈钢表面质量、提高成材率等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可以推广应用至所有400系不锈钢品种,对同行业热连轧生产线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附图说明
[0039]图1是热连轧工艺涉及的设备的示意图,其中:1.加热炉,包括4座加热炉、1座台车炉;2.高压水除鳞箱;3.粗轧立辊轧机(VE0);4.粗轧平辊轧机(R0);5.保温罩;6.转鼓式切头飞剪;7.精轧机架(7个机架);8.凸度仪;9.测宽仪;10.测厚仪;11.平直度仪;12.层流冷却;13.卷取机。
[0040]图2显示了430不锈钢尾部划伤情况。
[0041]图3是立辊结构示意图,其中的H部分表示辊身。
[0042]图4显示了430不锈钢5道次轧制的粗轧负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解决不锈钢粗轧尾部划伤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粗轧各道次平辊压下量和控制粗轧各道次立辊速度;所述控制粗轧各道次平辊压下量包括:确定第i道次给定初始压下量RA(i),其中i是1至5的整数;计算粗轧给定总压下量计算第i道次压下占比RR(i)=RA(i)/RA_sum;计算粗轧实际总压下量RA_sum_act=slthc

barthc,其中slthc表示板坯厚度,barthc表示粗轧目标厚度;计算第i道次实际压下量RA_act(i)=RA_sum_act
×
RR(i);所述控制粗轧各道次立辊速度包括:确定平辊第i道次轧制速度v(i);计算平辊第i道次出口速度vexit(i)=v(i)
×
forwardslip(i),其中forwardslip(i)表示第i道次前滑值;计算第i道次入口速度venty(i)=vexit(i)
×
exitthick(i)/entythick(i),其中exitthick(i)表示第i道次出口厚度,单位是mm,entythick(i)表示第i道次入口厚度,单位是mm;计算第i道立辊速度ve(i),其中,当i是1、3或5时,ve(i)=venty(i),当i是2或4时,ve(i)=vexit(i)。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决不锈钢粗轧尾部划伤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是牌号为430的不锈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解决不锈钢粗轧尾部划伤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的板坯的厚度是200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解决不锈钢粗轧尾部划伤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RA_act(1)=RA(1)=42.6mm,RA_act(3)=RA(3)=28.3m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解决不锈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华东甘超韩智龙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