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碳纤维原丝纱锭的转运支架和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02874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28
一种用于碳纤维原丝纱锭的转运支架和使用方法,包含有具有作用在碳纤维原丝纱锭上膨胀部并且呈水平方向分布的辊轴(4)、设置在辊轴(4)上的机架装置,通过机架装置,实现了对辊轴(4)进行支撑,通过辊轴(4),实现了对位于横向状态布置的碳纤维原丝纱锭进行固定,实现了使处于搬运状态的碳纤维原丝纱锭上的原丝保持缠绕状态,解决了对位于竖向状态布置的碳纤维原丝纱锭上的原丝由于受到搬运振动产生错位的技术问题,因此保证了经过碳化处理的原丝处于正常放丝。处于正常放丝。处于正常放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碳纤维原丝纱锭的转运支架和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运支架和使用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于碳纤维原丝纱锭的转运支架和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碳纤维原丝纱锭生产过程中,需要采用叉车或轨道式运输车把碳纤维原丝纱锭运至存储区中,因此用于碳纤维原丝纱锭的转运支架和使用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工艺装置,在现有的用于碳纤维原丝纱锭的转运支架和使用方法中,多采用制作转运放置架,辊轴在转运放置架上竖向定位,为保证运输时的稳定性,采用纱锭竖向布置,但该布置方式存在以下技术缺陷,第一:装载时纱锭由水平布置转变为垂直布置,位移过程中丝锭抓取装置竖向抓取力较大,对辊轴伤害较大,第二:会导致纱锭上的原丝受振动产生错位,这种丝锭在进行碳化时,会发生原丝缠绕在一起无法正常放丝,需操作人员紧急处理,影响生产效率与碳化质量,本专利技术通过使处于搬运状态的碳纤维原丝纱锭上的原丝保持缠绕状态的技术特征,对位于竖向状态布置的碳纤维原丝纱锭上的原丝由于受到搬运振动产生错位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有效的探索研究,基于申请人于2022年5月26日提供的具有工作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碳纤维原丝纱锭的转运支架,其特征是:包含有具有作用在碳纤维原丝纱锭上膨胀部并且呈水平方向分布的辊轴(4)、设置在辊轴(4)上的机架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碳纤维原丝纱锭的转运支架,其特征是:按照使处于搬运状态的碳纤维原丝纱锭上的原丝保持缠绕状态的方式把辊轴(4)和机架装置相互联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碳纤维原丝纱锭的转运支架,其特征是:按照对位于横向状态布置的碳纤维原丝纱锭进行固定的方式把辊轴(4)与机架装置联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碳纤维原丝纱锭的转运支架,其特征是:机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框架(1)、支撑梁(3)和支腿(5),或,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机架装置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背座(2)和加强板(6),或,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辊轴(4)与机架装置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气罐(7)、减压阀(8)、换向阀(9)和单向阀(91)和触动开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碳纤维原丝纱锭的转运支架,其特征是:在框架(1)上分别设置有支撑梁(3)和支腿(5),在支撑梁(3)与框架(1)之间设置有背座(2)并且在支腿(5)与框架(1)之间设置有加强板(6),在支撑梁(3)上设置有辊轴(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碳纤维原丝纱锭的转运支架,其特征是:辊轴(4)设置为内端头具有法兰盘的气胀轴并且辊轴(4)的法兰盘设置为通过螺栓螺母与支撑梁(3)联接,或,框架(1)设置为矩形架状体并且框架(1)的边框的内壁的其中一段设置为与支撑梁(3)联接,框架(1)的边框的上端端面部的其中一段设置为背座(2)联接并且框架(1)的下端端面的角部设置为与支腿(5)联接,框架(1)的下端端面的角部的侧面设置为与加强板(6)联接,或,支撑梁(3)设置为包含有梁部(31)和法兰盘部(32)并且法兰盘部(32)设置为与梁部(31)的竖部嵌入式联接,梁部(31)的横部端头设置为与框架(1)联接并且梁部(31)的横部端头设置为与背座(2)嵌入式联接,法兰盘部(32)设置为通过螺栓螺母与辊轴(4)联接并且梁部(31)设置为T字形板状体,法兰盘部(32)设置为具有通孔体的盘状体并且法兰盘部(32)设置为沿梁部(31)的竖部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或,支腿(5)设置为包含有腿部(51)和外套部(52)并且腿部(51)的下端头设置为与外套部(52)贯串式联接,腿部(51)的上端头设置为与框架(1)联接并且腿部(51)的侧面部设置为与加强板(6)联接,腿部(51)设置为圆形棒状体并且外套部(52)设置为尼龙套,或,背座(2)设置为包含有第一座部(21)、第二座部(22)、下中间板部(23)和上中间板部(24)并且第一座部(21)的内侧面下部和第二座部(22)的内侧面下部分别设置为与下中间板部(23)的端头联接,第一座部(21)的内侧面上部和第二座部(22)的内侧面上部分别设置为与上中间板部(24)的端头联接,第一座部(21)的横部槽体和第二座部(22)的横部槽体分别设置为与支撑梁(3)联接并且第一座部(21)的竖部下端端面部和第二座部(22)的竖部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框架(1)联接,第一座部(21)的内侧面部和第二座部(22)的内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支撑梁(3)联接并且第一座部(21)和第二座部(22)分别设置为横部下端端面部具有槽体和竖部外侧面部具有槽体的L字形架状体,在第一座部(21)的竖部槽体和第二座部(22)的竖部槽体上分别设置有透漏孔体并且下中间板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军崔冰李华杨建美韩金强李宁高涵王镇东田硕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泰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