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衰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2631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心衰治疗装置,包括底板和主床板,所述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固定杆的前后两端转动连接有摆动杆,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腿部放置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头肩部放置板。该心衰治疗装置,通过电机、螺旋丝杆、电动推杆、固定杆、固定轴等元件的设置,电机带动螺旋丝杆旋转从而带动滑块向右滑动,电动推杆向上推动第一连接板,带动第二连接板和固定杆向右上方移动,此时摆动杆向右带动腿部放置板向下旋转,头肩部放置板向上旋转,通过控制电机及电动推杆的运行,根据病人情况调节病人体位,使得病人处于坐位或半坐位时双腿下垂,减少心衰病人的回心血量,减轻病人心脏负荷。荷。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衰治疗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心衰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心衰,全称为心力衰竭,是指在适量静脉回流的情况下,由于心肌舒张和(或)收缩功能障碍,心排血量不足以维持组织代谢需要而引起的以循环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临床上以心排血量降低,组织血液灌流减少以及肺循环和(或)体循环静脉淤血为特征,故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
[0003]心力衰竭的患者需要减少回心血量来减轻心脏的负担,所以对于心力衰竭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采取坐位或者是半坐位,使患者的双腿下垂可以减少静脉的回心血量,从而减轻心脏的负荷,现有的急救门诊没有设立专门针对心衰患者的治疗装置,医院的常规急救病床只能够做到调节病人的上半身位置,不能做到将病人双腿完全下垂,无法减少心衰病人的回心血量,不利于心衰病人的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衰治疗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心衰治疗装置,包括底板和主床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前后对称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左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旋丝杆,所述螺旋丝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限位槽的右内侧壁呈固定连接;所述螺旋丝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限位槽呈滑动连接,所述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前后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贯穿第二连接板,所述固定杆的前后两端转动连接有摆动杆,所述位于左侧的摆动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腿部放置板,所述位于右侧的摆动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头肩部放置板,所述主床板的下表面前后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三安装板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贯穿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所述固定轴与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呈转动连接。
[0007]为了使得达到防止摆动杆脱落的目的,作为本技术一种心衰治疗装置,所述固定杆的前后两端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
[0008]为了使得达到给主床板提供稳定支撑的目的,作为本技术一种心衰治疗装置,所述第三安装板的中部下表面前后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底板的上表面呈固定连接。
[0009]为了使得达到将病人上半身固定的目的,防止重症昏迷心衰病人在处于坐位时从
两侧歪倒,作为本技术一种心衰治疗装置,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前后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机构。
[0010]为了使得达到根据病人体态特征调节固定位置的目的,作为本技术一种心衰治疗装置,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安装板前后两侧的L形支撑座,所述L形支撑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板,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板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板。
[0011]为了使得达到将医疗用具及器械安装放置的目的,作为本技术一种心衰治疗装置,所述位于后侧的第三支撑板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放置槽。
[0012]为了使得达到给病人提供充足供氧量,减轻病人呼吸困难症状的目的,作为本技术一种心衰治疗装置,所述放置槽的内底壁安装有呼吸机。
[0013]为了使得该装置达到便于移动转移病人的目的,作为本技术一种心衰治疗装置,所述底板的下表面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按照矩形阵列分布在底板的下表面,所述支撑脚的下表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脚轮。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中,通过电机、螺旋丝杆、电动推杆、固定杆、固定轴等元件的设置,同时启动电机和电动推杆,电机带动螺旋丝杆顺时针旋转从而带动滑块在限位槽内向右滑动,在滑块滑动的同时电动推杆向上推动第一连接板,从而带动第二连接板和固定杆向右上方移动,固定杆带动摆动杆在固定杆和固定轴上转动,此时摆动杆向右摆动,左侧的摆动杆向右摆动带动第一安装板从而带动腿部放置板以左侧的固定轴为旋转中心向下旋转,右侧的摆动杆向右摆动带动第二安装板从而带动头肩部放置板向上旋转,通过控制电机及电动推杆的运行,调节滑块位置从而调节摆动杆的摆动幅度,使得腿部放置板及头肩部放置板的旋转角度得以调节,从而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调节病人体位,使得病人处于坐位或半坐位时双腿下垂,减少心衰病人的回心血量,减轻病人心脏负荷。
[0016]2.本技术中,通过固定机构的设置,首先将病人平躺放置在该装置上,使病人的上半身位于头肩部放置板上,启动第一电动伸缩板,第一电动伸缩板根据病人的身体厚度调节固定空隙的高度,接着启动第二电动伸缩板,两侧的第二电动伸缩板同时向中心推进,直至两侧第二电动伸缩板的端面紧密贴合,从而将病人上半身固定在头肩部放置板上,接着调节病人体位,待病人处于坐位时固定机构已经将其固定,从而防止病人歪倒,保障病人安全,通过呼吸机的设置,将呼吸机安装到放置槽内,在给心衰病人治疗时呼吸机给病人持续供氧,减轻病人呼吸困难症状,提高治疗效果,通过支撑脚、脚轮的设置,将支撑脚、脚轮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安装在底板的下表面,脚轮转动带动整个装置移动,从而便于转移病人。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摆动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螺旋丝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腿部放置板向下旋转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脚轮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底板;2、主床板;3、限位槽;4、电机;5、螺旋丝杆;6、固定块;7、滑块;8、电动推杆;9、第一连接板;10、第二连接板;11、固定杆;12、摆动杆;13、第一安装板;14、腿部放置板;15、第二安装板;16、头肩部放置板;17、第三安装板;18、固定轴;19、固定螺栓;20、支撑板;21、固定机构;211、L形支撑座;212、第一电动伸缩板;213、第二电动伸缩板;22、连接块;23、支撑座;24、放置槽;25、呼吸机;26、支撑脚;27、脚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

4所示,一种心衰治疗装置,包括底板1和主床板2,底板1的上表面前后对称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衰治疗装置,包括底板(1)和主床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前后对称开设有限位槽(3),所述限位槽(3)的左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电机(4),所述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旋丝杆(5),所述螺旋丝杆(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块(6),所述固定块(6)与限位槽(3)的右内侧壁呈固定连接;所述螺旋丝杆(5)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滑块(7),所述滑块(7)与限位槽(3)呈滑动连接,所述滑块(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8),所述电动推杆(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9),所述第一连接板(9)的前后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10),所述第二连接板(10)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1),所述固定杆(11)贯穿第二连接板(10),所述固定杆(11)的前后两端转动连接有摆动杆(12),所述位于左侧的摆动杆(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13),所述第一安装板(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腿部放置板(14),所述位于右侧的摆动杆(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15),所述第二安装板(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头肩部放置板(16),所述主床板(2)的下表面前后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三安装板(17),所述第三安装板(17)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轴(18),所述固定轴(18)贯穿第一安装板(13)、第二安装板(15)和第三安装板(17),所述固定轴(18)与第一安装板(13)和第二安装板(15)呈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荆峰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集团公司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