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传递拉力与压力并防止夹片松弛的钢筋转换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2512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23
一种可传递拉力与压力并防止夹片松弛的钢筋转换连接器,钢筋转换连接器包括单头直螺纹套筒、锚具夹片、变径转换套筒与组合垫片,一端通过锚具夹片与钢丝绳或预应力筋连接,另一端通过变径转换套筒与钢筋机械连接,可实现钢丝绳或预应力筋与钢筋间的拉力传递;当钢筋转换连接器端部伸入节点区时,可通过单头直螺纹套筒端部截面传递压力,并通过组合垫片防止锚具夹片在往复拉压荷载下松弛,以保证钢丝绳或预应力筋与锚具夹片的连接可靠。本发明专利技术构造简单,受力明确,加工成本低,安装便捷,可保证荷载在连接器处的有效传递,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益。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传递拉力与压力并防止夹片松弛的钢筋转换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钢筋连接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传递拉力与压力并防止夹片松弛的钢筋转换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建筑业的发展趋势,对于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预制梁与框架柱在节点区的连接问题是结构设计、施工的重难点问题。为解决钢筋碰撞问题、并保证节点区的抗弯强度,可采用以钢丝绳或预应力筋为主体结构的柔性锚具与预制梁底钢筋进行连接,并伸入节点区可靠锚固,实现节点区钢筋的自动避让。为此,需设计一种实现钢筋与钢丝绳或预应力筋可靠连接的转换连接器。同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节点区梁端将交替出现正、负弯矩,为使得连接可靠,上述钢筋转换连接器需兼顾拉力与压力的传递,并防止连接钢丝绳或预应力筋的夹片在往复拉压荷载作用下松弛导致的钢丝绳或预应力筋滑出、连接失效。此外,为降低施工难度和成本,钢筋转换连接器还应具有构造简单、安装便捷等特点。目前,现有的钢筋连接器难以兼顾上述三点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传递拉力与压力并防止夹片松弛的钢筋转换连接器,钢筋转换连接器由单头直螺纹套筒、锚具夹片、组合垫片与变径转换套筒组成,可实现与钢筋及钢丝绳或预应力筋的可靠连接,传递拉力,当钢筋转换连接器端部伸入节点区时,可通过单头直螺纹套筒端部截面传递压力,并通过组合垫片防止锚具夹片在往复拉压荷载下松弛,以保证钢丝绳或预应力筋与锚具夹片连接的可靠性。本专利技术构造简单,受力明确,加工成本低,安装便捷,可保证荷载在连接器处的有效传递,防止接头破坏产生。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可传递拉力与压力并防止夹片松弛的钢筋转换连接器,用于实现节点区梁端钢筋与钢丝绳或预应力筋的连接和荷载传递,钢筋转换连接器由单头直螺纹套筒、锚具夹片、变径转换套筒与组合垫片组成,所述钢筋转换连接器一端通过锚具夹片与钢丝绳或预应力筋连接,另一端通过变径转换套筒与钢筋进行机械连接,组合垫片置于锚具夹片与变径转换套筒间。
[000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头直螺纹套筒、锚具夹片与变径转换套筒组装后的中心轴位于同一轴线上。
[000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头直螺纹套筒内包括与锚具夹片锥度及长度一致的圆台形孔以及与变径转换套筒外径适配的圆柱形孔,锚具夹片置于所述圆台形孔中,变径转换套筒的一端安装所述圆柱形孔中,圆柱形孔与所述圆台形孔直径较大的一端贯通相连,圆柱形孔内径大于圆台形孔的最大内径,在两孔交接处存在一台状平面。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圆柱形孔内壁设有内螺纹,以与所述变径转换套筒连接;所述圆台形孔内表面进行粗糙处理,以增大和锚具夹片间的摩擦力。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锚具夹片为两片式或三片式圆台形锚具夹片,锚具夹片内侧设有螺纹以增大与钢丝绳或预应力筋的摩擦力。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径转换套筒内设贯通的圆柱形长孔,圆柱形长孔的内径与钢筋适配,且内壁设有内螺纹,以实现与钢筋的机械连接,变径转换套筒一侧端部设有六边形环板,以便于安装。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组合垫片由平垫片和弹簧垫片叠合而成,平垫片和弹簧垫片的形状均为圆环状,二者内径均略大于钢丝绳或预应力筋的直径,且外径均略小于单头直螺纹套筒的圆柱形孔的内径,平垫片与锚具夹片直接接触,弹簧垫片与变径转换套筒直接接触。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组装时,钢筋端部设置螺纹旋入变径转换套筒的圆柱形长孔中;钢丝绳或预应力筋由圆台形孔伸入单头直螺纹套筒后与锚具夹片连接,锚具夹片夹住钢丝绳或预应力筋后置入圆台形孔中,使锚具夹片的外表面与圆台形孔的内表面紧密接触;将组合垫片沿圆柱形孔置入单头直螺纹套筒中,使钢丝绳或预应力筋端头伸出组合垫片的中心圆孔,组合垫片的平垫片与锚具夹片紧密接触;钢丝绳或预应力筋、锚具夹片、组合垫片与单头直螺纹套筒组装完成后,四者作为整体通过圆柱形孔的内螺纹与变径转换套筒进行连接,使组合垫片的弹簧垫片与变径转换套筒的底面紧密接触,以防止夹片松弛、错位。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当钢筋转换连接器连接钢丝绳或预应力筋的一端伸入节点区时,拉力由钢丝绳或预应力筋通过锚具夹片传递至单头直螺纹套筒,再通过变径转换套筒传递至钢筋上;大部分压力通过核心区混凝土传递至单头直螺纹套筒的端部,再经变径转换套筒传递至钢筋上,压力传递过程中,锚具夹片由于组合垫片和变径转换套筒的约束不出现松弛情况,以保证连接可靠;钢筋转换连接器具有足够的受拉承载力与受压承载力,使得受拉、受压破坏时破坏区域发生在钢筋转换连接器以外的区域。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专利技术实现了柔性钢丝绳或预应力筋与钢筋的可靠连接,是采用柔性锚具解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节点区钢筋碰撞问题的关键构造和重要基础;
[0016](2)本专利技术的钢筋转换连接器可传递拉力与压力,并防止往复拉压荷载作用下锚具夹片出现松弛,传力路径清晰,连接可靠,适用于节点区梁端出现正、负弯矩的情况,保证了节点区的抗弯强度;
[0017](3)本专利技术的变径转换套筒可适用于不同直径钢筋的连接,施工灵活度高,采用机械连接的方式,安装便捷,节约时间与人力成本;
[0018](4)本专利技术的钢筋转换连接器构造与加工工艺简单,体积小,加工及运输成本低,在保证优异力学性能的同时成本可控,便于大面积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传递拉力与压力并防止夹片松弛的钢筋转换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所示的单头直螺纹套筒的三维示意图。
[0021]图3为图1所示的两片式锚具夹片的三维示意图。
[0022]图4为图1所示的三片式锚具夹片的三维示意图。
[0023]图5为图1所示的变径转换套筒的三维示意图。
[0024]图6为图1所示的组合垫片的三维示意图。
[0025]图7为图1、4所示的变径转换套筒与钢筋连接后的三维示意图。
[0026]图8为图1、3~5所示的单头直螺纹套筒、锚具夹片、组合垫片与钢丝绳或预应力筋连接后的三维示意图。
[0027]图9为图7、图8所示的两部分组件组装后的三维示意图。
[0028]图10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梁

柱连接节点区域的三维示意图。
[0029]图中:1

钢筋转换连接器;11

单头直螺纹套筒;111

圆台形孔;112

圆柱形孔;12

锚具夹片;13

变径转换套筒;131

圆柱形长孔;132

六边形环板;14
‑ꢀ
组合垫片;141

平垫片;142

弹簧垫片;2

钢丝绳或预应力筋;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传递拉力与压力并防止夹片松弛的钢筋转换连接器,用于实现节点区梁端钢筋与钢丝绳或预应力筋的连接和荷载传递,其特征在于,钢筋转换连接器(1)由单头直螺纹套筒(11)、锚具夹片(12)、变径转换套筒(13)与组合垫片(14)组成,所述钢筋转换连接器(1)一端通过锚具夹片(12)与钢丝绳或预应力筋(2)连接,另一端通过变径转换套筒(13)与钢筋(3)进行机械连接,组合垫片(14)置于锚具夹片(12)与变径转换套筒(13)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传递拉力与压力并防止夹片松弛的钢筋转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头直螺纹套筒(11)、锚具夹片(12)与变径转换套筒(13)组装后的中心轴位于同一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传递拉力与压力并防止夹片松弛的钢筋转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头直螺纹套筒(11)内包括与锚具夹片(12)锥度及长度一致的圆台形孔(111)以及与变径转换套筒(13)外径适配的圆柱形孔(112),锚具夹片(12)置于所述圆台形孔(111)中,变径转换套筒(13)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圆柱形孔(112)中,圆柱形孔(112)与所述圆台形孔(111)直径较大的一端贯通相连,圆柱形孔(112)内径大于圆台形孔(111)的最大内径,在两孔交接处存在一台状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传递拉力与压力并防止夹片松弛的钢筋转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孔(112)内壁设有内螺纹,以与所述变径转换套筒(13)连接;所述圆台形孔(111)内表面进行粗糙处理,以增大和锚具夹片(12)间的摩擦力。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传递拉力与压力并防止夹片松弛的钢筋转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具夹片(12)为两片式或三片式圆台形锚具夹片,锚具夹片(12)内侧设有螺纹以增大与钢丝绳或预应力筋(2)的摩擦力。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可传递拉力与压力并防止夹片松弛的钢筋转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转换套筒(13)内设贯通的圆柱形长孔(131),圆柱形长孔(131)的内径与钢筋(3)适配,且内壁设有内螺纹,以实现与钢筋(3)的机械连接,变径转换套筒(13)一侧端部设有六边形环板(132),以便于安装。7.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明吕晚晴韩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