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手洗衣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2476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洗衣粉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护手洗衣粉,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烷基苯磺酸钠1~12份,月桂醇醚硫酸酯钠1~10份,烯基磺酸钠1~6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护手洗衣粉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洗衣粉
,尤其涉及一种护手洗衣粉。

技术介绍

[0002]洗衣粉是固体洗涤剂中使用最广、占比最高的洗涤剂形式,每年的产销量高达数百万吨,拥有一大批忠实的用户。目前市面上的洗衣粉产品琳琅满目,品牌众多,功能齐全,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产品,但基本都为碱性产品,带来的优势是相比洗衣液、肥皂、洗衣片等其他形式的洗涤剂具有更强的去污性能,但由此也带来温和性不足的问题,特别是碱性较高的产品,甚至会伤手、伤衣物。
[0003]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快速提升,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局限于产品的基本功能,例如要求洗衣粉不仅仅要去污力强,还要温和、无刺激,在选购产品时,也会优先考虑产品的温和性,具有护肤成分或功效的产品更受欢迎。因此,开发能降低刺激性,使皮肤保湿、光滑,具有良好用后肤感的洗衣粉具有重要意义。
[0004]专利CN202210152162.1公开了一种深层洁净的洗衣液及其制备方法,其按重量配比如下:植物原料15

20份、植物杀菌剂8

12份、表面活性剂10

20份、甘油3

6份、透明质酸钠10

15份、发泡剂1

5份、稳定剂3

10份、增白剂1

3份、增香剂1

3份和余量水。该专利利用纯天然植物来实现对衣物的洗涤,通过使用皂荚粉、茶麸粉、无患子提取液、草木灰提取液和瓜蒌提取液等植物原料作为基料,减少化学物质的添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洗衣液的刺激性。但对于洗衣粉而言,无法采用液态的植物提取液,而将其制成固态的植物提取物后去污能力有限;并且,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致力于通过改变去污功效成分来降低洗衣粉的刺激性,很难在这方面有进一步突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进一步降低洗衣粉刺激性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护手洗衣粉。该洗衣粉能够在皮肤表面形成水化膜,并产生一定的赋脂作用,构成双重防护,从而发挥较好的保湿和润滑作用,减小洗衣粉对手部皮肤的刺激性。
[0006]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护手洗衣粉,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烷基苯磺酸钠1~12份,月桂醇醚硫酸酯钠(AES)1~10份,烯基磺酸钠(AOS)1~6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9(AEO

9)1~5份,烷基糖苷1~3份,甘油聚醚0.05~4.2份,乳酸钠0.05~4.2份,脂肪酸钠2~10份。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洗衣粉中,甘油聚醚、乳酸钠和水分子之间可以形成交联氢键,在皮肤表面形成水化膜,阻止水分挥发,更好地发挥保湿效果,同时还能赋予皮肤光滑感;脂肪酸钠在使用环境下,因pH下降到偏中性,会以游离脂肪酸的形式存在,具有油脂属性,在皮肤上残留后,具有一定的赋脂作用,与水化膜相互配合,能够在皮肤表面形成双重防护,进一步提高效果。通过以上方式,将乳酸钠、甘油聚醚和脂肪酸钠复配后,三者之间能够产生协同效果,更好地发挥锁水保湿和赋予皮肤光滑感的作用,从而在更大程度上降低洗衣粉的
刺激性,提高其使用后肤感。
[0008]本专利技术采用甘油聚醚,才能与脂肪酸钠和乳酸钠实现较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并非将甘油聚醚换成其他任何保湿剂,均能实现与之相当的效果,原因在于:要实现较好的协同效果,首先要形成交联氢键,组成类似网格状的结构,从而具备较好的锁水效果,实现保湿;其次要在皮肤表面形成膜层结构,才能实现整体的锁水保湿,而这正是基于甘油聚醚独特的分支状柔性长聚醚链结构,才可以与乳酸钠和水配合,形成全面均匀覆盖于皮肤表面的水化膜,并与脂肪酸钠构成双重防护,在保湿的同时,使皮肤具有柔软润滑的质感。而常规的其他保湿剂,如吡咯烷酮羧酸钠、透明质酸钠等,均难以形成类似结构,因此也无法实现与甘油聚醚相当的协同增效作用。
[0009]作为优选,所述护手洗衣粉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烷基糖苷磺基琥珀酸酯盐0.05~4.7份。
[0010]表面活性剂作为洗衣粉中的功效成分,在赋予洗衣粉去污作用的同时,也会渗入皮肤角质层膜中,通过脱脂作用破坏其完整性,导致皮肤出现粗糙感,甚至疼痛感。本专利技术团队经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后发现,将烷基糖苷磺基琥珀酸酯盐用于洗衣粉配方中,能够有效降低洗衣粉的刺激性,提高洗衣粉的使用后肤感,其作用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1)减小表面活性剂对皮肤的刺激性:烷基糖苷磺基琥珀酸酯盐中含有多个强亲水基团,亲水性强,在洗涤过程中,更容易存在于水中进而被冲走,而不容易待在皮肤上。并且,烷基糖苷磺基琥珀酸酯盐在结构上兼具非离子和阴离子的特性,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其与洗衣粉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好的亲和力,因而能够使洗衣粉中的表面活性剂也更容易被水冲走,从而降低皮肤上残留的表面活性剂的量,使其刺激性大大下降。
[0011](2)与乳酸钠和甘油聚醚产生协同效果:未添加烷基糖苷磺基琥珀酸酯盐时,洗衣粉中常用的成分,如表面活性剂、助剂,会更多地残留在皮肤上,破坏甘油聚醚、乳酸钠和水分子之间交联氢键结构和水化膜层结构的形成;而通过添加烷基糖苷磺基琥珀酸酯盐,能够减少表面活性剂在皮肤表面的残留,从而促进交联氢键和水化膜的形成,使其发挥锁水保湿和赋予皮肤光滑感的作用。
[0012]作为优选,所述护手洗衣粉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沸石5~15份,纯碱5~15份,泡花碱3~15份,丙烯酸聚合物1~6份,过碳酸钠0.1~5份,复合酶0.1~2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2~2份,元明粉30~75份。
[0013]作为优选,所述护手洗衣粉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香精0.1~1份,增白剂0.05~0.3份,彩色粒子0.2~2份,色素0.0001~0.01份。
[0014]作为优选,所述脂肪酸钠的碳链长度为C
8~22

[0015]作为优选,所述甘油聚醚包括甘油聚醚

12、甘油聚醚

18和甘油聚醚

26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6]甘油聚醚中聚醚链的长度会影响其与乳酸钠和脂肪酸钠之间的协同作用效果,具体而言:当聚醚链长度过短时,会造成甘油聚醚、乳酸钠和水之间形成的交联氢键网状结构不完整;而当聚醚链长度过长时,则会造成甘油聚醚的亲水性过强,在皮肤上的残留量不足,同样不利于交联氢键和水化膜结构的形成。基于此,本专利技术选用甘油聚醚

12、甘油聚醚

18和甘油聚醚

26中的一种或几种,其聚醚链长度适中,可以较好地与乳酸钠和水形成水化膜,进而发挥降低洗衣粉刺激性、提高其使用后肤感的作用。
[0017]作为优选,所述甘油聚醚、乳酸钠和脂肪酸钠的总质量中,甘油聚醚的质量占1~32wt%,乳酸钠的质量占1~32wt%,脂肪酸钠的质量占50~98wt%。
[0018]在甘油聚醚、乳酸钠和脂肪酸钠中,为了实现较好的协同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手洗衣粉,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烷基苯磺酸钠1~12份,月桂醇醚硫酸酯钠1~10份,烯基磺酸钠1~6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9 1~5份,烷基糖苷1~3份,甘油聚醚0.05~4.2份,乳酸钠0.05~4.2份,脂肪酸钠2~10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手洗衣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烷基糖苷磺基琥珀酸酯盐0.05~4.7份。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护手洗衣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沸石5~15份,纯碱5~15份,泡花碱3~15份,丙烯酸聚合物1~6份,过碳酸钠0.1~5份,复合酶0.1~2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2~2份,元明粉30~75份。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护手洗衣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香精0.1~1份,增白剂0.05~0.3份,彩色粒子0.2~2份,色素0.0001~0.01份。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手洗衣粉,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英张骥张晋菲郭宁丁亚平何一波张蕾
申请(专利权)人:纳爱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