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线圈测振传感器抗干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2133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线圈测振传感器抗干扰装置,属于抗干扰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软磁外壳,软磁外壳包括顶板、侧板以及底板,侧板分别与顶板、底板连接形成腔室,腔室内设置有无磁钢承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软磁外壳使用硅钢制成,具有高导磁率且易于退磁的特性,无磁钢承台使用无磁钢制成,其磁导率较低,使自生磁场磁力线和外界绝大部分磁力线从软磁外壳的壁内通过,不会通过无磁钢承台和空气传入动线圈测振传感器和永磁体磁力线叠加,从而避免测量失真;硅钢和无磁钢的刚度高,对被测物体的振动传导性能好,减少测量误差。减少测量误差。减少测量误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线圈测振传感器抗干扰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抗干扰
,具体涉及一种动线圈测振传感器抗干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振动量的测量在航空、石油、采矿等行业均有需求。动线圈测振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频率范围及动态、线性范围宽,便于分析和遥测等优点,是目前振动测量中最广泛采用的方法,在工业领域广泛用于旋转设备(如风机、汽轮机、发动机等)罩壳的振动测量,但易受电磁场干扰。因大部分旋转设备均有自身产生磁场(简称自生磁场)的特性,其自生磁场磁力线与传感器内部磁力线叠加,造成传感器测量失真。目前的旋转设备多使用动线圈测振传感器测量数据作为联锁保护,测量失真导致设备联锁误动作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不必要的设备停机损失。现有技术使用动线圈测振传感器测量振动时,自生磁场磁力线、外界磁力线会与动线圈测振传感器中的永磁体磁力线叠加,造成测量失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线圈测振传感器抗干扰装置,用于解决如下技术问题:
[0004]现有技术使用动线圈测振传感器测量振动时,动线圈测振传感器中的永磁体以外的磁力线与动线圈测振传感器中的永磁体磁力线叠加,造成测量失真。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动线圈测振传感器抗干扰装置,包括软磁外壳,软磁外壳包括顶板、侧板以及底板,侧板分别与顶板、底板连接形成腔室,腔室内设置有无磁钢承台。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无磁钢承台刚性连接在腔室内靠底板的一侧。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无磁钢承台上设置有安装孔。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孔上安装有动线圈测振传感器且安装孔的尺寸以及螺纹与动线圈测振传感器的螺柱相适配。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软磁外壳的材料为硅钢。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无磁钢承台的材料为无磁钢。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1、软磁外壳使用硅钢制成,具有高导磁率且易于退磁的特性,在工作时不会对动线圈测振传感器自身磁场造成干扰,并且还可以引导并改变动线圈测振传感器周边区域的磁力线方向,从而消除外部磁场对传感器的扰动,防止瞬间扰动导致的设备联锁误动作,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0014]2、无磁钢承台使用无磁钢制成,其磁导率较低,因此自生磁场磁力线和外界绝大部分磁力线从导磁率高的软磁外壳壁内通过,不会通过无磁钢承台传入动线圈测振传感器和永磁体磁力线叠加,从而避免测量失真。
[0015]3、硅钢和无磁钢的刚度高,对被测物体的振动传导性能好,减少测量误差。
附图说明
[0016]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7]图1为一种动线圈测振传感器抗干扰装置的正视图;
[0018]图2为一种动线圈测振传感器抗干扰装置的俯视图;
[0019]图3为一种动线圈测振传感器抗干扰装置磁力线引导示意图;
[0020]图4为动线圈测振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软磁外壳;101、顶板;102、侧板;103、底板;2、腔室;3、无磁钢承台;4、安装孔;5、动线圈测振传感器;501、引线;502、芯轴;503、阻尼环;504、动线圈;505、永磁体;506、支架;507、传感器外壳;508、弹簧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3]本申请中涉及的动线圈测振传感器5,如图4所示,包括引线501、芯轴502、阻尼环503、动线圈504、永磁体505、支架506、传感器外壳507以及弹簧片508,工作时动线圈504和永磁体505做相对运动,动线圈504切割永磁体505的磁力线,使动线圈504上产生电磁感应现象,使动线圈测振传感器5类似于一台小型永磁发电机,将振动转变为电信号进行测量。
[0024]请参阅图1

图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动线圈测振传感器抗干扰装置,包括软磁外壳1,软磁外壳1包括顶板101、侧板102以及底板103,侧板102分别与顶板101、底板103连接形成腔室2,腔室2内设置有无磁钢承台3,无磁钢承台3上设置有安装孔4,安装孔4的尺寸以及螺纹与动线圈测振传感器5的螺柱相适配。
[0025]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

图4,将动线圈测振传感器5安装在安装孔4上,再将侧板102分别和顶板101、底板103连接,确保腔室2为密闭空间,最后将该装置安装在被测物体上,使该装置和被测物体一起振动,由于软磁外壳1和无磁钢承台3的刚度较大,因此动线圈测振传感器5与被测物体刚性连接,当被测物体振动时,传感器外壳507和永磁体505随之振动,而架空的芯轴502、动线圈504和阻尼环503因惯性而不随之振动,此时动线圈504切割永磁体505的磁力线而产生正比于振动速度的感应电动势,然后将动线圈504上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测出,再通过动线圈504上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推出振动大小。由于软磁外壳1的导磁率比无磁钢承台3和空气的导磁率大得多,因此自生磁场磁力线和外界绝大部分磁力线从软磁外壳1的壁内通过,不会和永磁体505磁力线叠加,从而避免测量失真。图3中实心箭头为外界磁力线方向,空心箭头为引导后的磁力线在软磁外壳1壁内的方向。
[0026]本实施例中,无磁钢承台3刚性连接在腔室2内靠底板103的一侧,刚性连接对振动的传导较好,测量误差较小。
[0027]本实施例中,无磁钢承台3上设置有安装孔4,安装孔4上安装有动线圈测振传感器
5且安装孔4的尺寸以及螺纹与动线圈测振传感器5的螺柱相适配,方便装置装卸,当动线圈测振传感器5出现故障时只需单独更换动线圈测振传感器5,而无需更换无磁钢承台3,便于维修且减少维修成本。
[0028]本实施例中,软磁外壳1使用的材料可以是硅钢,也可以是坡莫合金,不限于具体的一种刚度高的软磁材料。
[0029]本实施例中,无磁钢承台3使用上海晟通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5CR21MN9NI4N的无磁钢制成,其刚度高、磁导率低,能够减少装置测量误差。
[0030]本实施例中,顶板101与侧板102之间采用螺栓连接,便于装卸。
[0031]本实施例中,无磁钢承台3与软磁外壳1使用螺栓连接,螺栓孔位及大小固定,便于装卸的同时,能够使软磁外壳1和多种规格的无磁钢承台3进行匹配,适配性强。
[0032]本实施例中,软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线圈测振传感器抗干扰装置,包括软磁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磁外壳(1)包括顶板(101)、侧板(102)以及底板(103),所述侧板(102)分别与顶板(101)、底板(103)连接形成腔室(2),所述腔室(2)内设置有无磁钢承台(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线圈测振传感器抗干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磁钢承台(3)刚性连接在腔室(2)内靠底板(103)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线圈测振传感器抗干扰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联宋澜波黄杰光李登亮胡灿陆意明贺兴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华菱节能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