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电厂动态性能指标智能对标操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1934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火电厂动态性能指标智能对标操作装置,它解决了操作人员信息采集等问题,其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内部设置有操作系统,装置主体上端安装有与操作系统连接的人脸识别模块,人脸识别模块包括摄像头以及安装在摄像头与装置主体之间的支架铰链,支架铰链具有铰链底座,铰链底座上端转动连接有下支架,下支架上端铰接连接有上支架,摄像头转动安装在上支架端头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信息采集方便、人机交互效果好等优点。人机交互效果好等优点。人机交互效果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电厂动态性能指标智能对标操作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智能监控
,具体涉及一种火电厂动态性能指标智能对标操作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发电形式仍然以燃煤发电为主,火电厂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在碳中和背景下,促进火力发电企业节能减排,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运行人员的监盘操作经验层次不齐,而且人员更替频繁,如何应用一些设备和技术,把老运行人员的优秀操作经验进行捕捉并形成数字化模板,同时提供新运行人员的操作对标建议成为节能降耗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在火电机组优化运行应用存在着一个重要的瓶颈,大多数火电企业虽然都投资建设了性能计算和耗差分析,作为运行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目前该性能指标,是利用机组的静态实时数据而获得的,然而由于锅炉传热,蓄热的滞后受到负荷变化的影响,加上电力市场的应用,电厂负荷变化几乎很少有稳态的工况,这样使得传统的性能计算方法缺乏实际运行监盘的意义。因此性能指标计算的准确性和动态适应性变得重要。针对运行人员个人的操作经验的统计和评估,以往都是以班值为统计对象,但是班值成员经常有轮换和替班,每个人的操作经验不能被准确评估,因此需要对操作人员的身份进行辨识,建立个人操作经验档案,来提高每个人的运行水平,对火电厂锅炉燃烧的精准优化控制,实现节能降耗。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基于分数阶PI动态矩阵的火电厂锅炉主蒸汽温度控制方法[201510645517.0],其包括以下步骤:A、根据火电厂锅炉主蒸汽温度系统的阶跃响应数据建立火电厂锅炉主蒸汽温度系统的模型;B、根据分数阶PI动态矩阵控制算法计算减温喷水量u(k);步骤C、根据步骤B计算得到的u(k)调节减温喷水量,对火电厂锅炉主蒸汽温度实施控制;步骤D、进入下一个时刻,返回步骤B,重复进行步骤B到步骤D。
[0004]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电厂工况监控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无法有效识别操作人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可有效识别操作人员的火电厂动态性能指标智能对标操作装置。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火电厂动态性能指标智能对标操作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内部设置有操作系统,装置主体上端安装有与操作系统连接的人脸识别模块,人脸识别模块包括摄像头以及安装在摄像头与装置主体之间的支架铰链,支架铰链具有铰链底座,铰链底座上端转动连接有下支架,下支架上端铰接连接有上支架,摄像头转动安装在上支架端头处。传统人机交互屏幕上添加了一个摄像头,由支架铰链衔接实现灵活调节,摄像头用于对操作人员的人脸识别建立个人操作档案,方便
有效识别操作人员。
[0007]在上述的一种火电厂动态性能指标智能对标操作装置中,下支架和上支架转动连接处内部设置有第一转动组件,上支架与摄像头转动连接处内部设置有第二转动组件,下支架与铰链底座转动连接处内部设置有第三转动组件。支架铰链具有较好的调节灵活性,使用不同位置的人脸信息采集需求。
[0008]在上述的一种火电厂动态性能指标智能对标操作装置中,第一转动组件包括设置在下支架端头处内部的第一转动齿轮,上支架端头内部设置有与第一转动齿轮啮合的第一固定齿盘。第一转动组件实现下支架与上支架的角度的大范围调节。
[0009]在上述的一种火电厂动态性能指标智能对标操作装置中,下支架内部滑动安装有限位条,限位条端头处设置有与第一转动齿轮插接锁紧的限位插头。第一转动组件可锁紧固定,保证下支架与上支架结构稳定。
[0010]在上述的一种火电厂动态性能指标智能对标操作装置中,第二转动组件包括设置在上支架端头处内部的第二转动齿轮,摄像头下端内部设置有与第二转动齿轮啮合的第二固定齿盘。第二转动组件调整摄像头相对上支架的角度,实现摄像头图像采集方向的精确调节。
[0011]在上述的一种火电厂动态性能指标智能对标操作装置中,第二转动齿轮侧面沿周向布置有若干限位孔,上支架端头处侧面布置有与限位孔插接锁紧的限位销。第二转动组件锁紧固定后,摄像头竖直方向角度随之固定。
[0012]在上述的一种火电厂动态性能指标智能对标操作装置中,第三转动组件包括设置在铰链底座中心且供下支架下端插入的转动槽,下支架下端连接有转动盘,转动盘设置在铰链底座下方且与装置主体上端之间设置有弹性压紧件。第三转动组件实现人脸识别模块整体转动,采用手动方式进行调节。
[0013]在上述的一种火电厂动态性能指标智能对标操作装置中,转动盘上端与铰链底座下端之间设置有若干相互插接的限位凸点和限位凹槽,限位凸点和限位凹槽呈中心对称分布。转动盘和铰链底座调节后自动锁紧,避免其转动错位。
[0014]在上述的一种火电厂动态性能指标智能对标操作装置中,操作系统连接有控制主板,控制主板连接有触控显示屏和操作面板,装置主体背部设置有与控制面板连接的外部接口。配备触控显示屏,提高人机交互性。
[0015]在上述的一种火电厂动态性能指标智能对标操作装置中,控制主板连接有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包括SIS系统和MIS系统,数据采集模块通过TCP/IP网络连接方式和MODBUS通讯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数据采集模块全方位采集工况信息以及操作人员操作信息。
[0016]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人脸识别模块可灵活调整摄像头位置,方便精确采集操作人员信息;支架铰链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结构固定后不易发生松动错位;配备的触控显示屏和操作面板方便操作者进行工况在线监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装置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人脸识别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人脸识别模块的结构剖视图;
[0020]图4是本技术的装置主体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装置主体1、人脸识别模块2、摄像头21、支架铰链22、铰链底座23、下支架24、上支架25、第一转动组件3、第一转动齿轮31、第一固定齿盘32、限位条33、限位插头34、第二转动组件4、第二转动齿轮41、第二固定齿盘42、限位孔43、限位销44、第三转动组件5、转动槽51、转动盘52、弹性压紧件53、限位凸点54、限位凹槽55。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3]如图1

4所示,一种火电厂动态性能指标智能对标操作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内部设置有操作系统,装置主体1上端安装有与操作系统连接的人脸识别模块2,人脸识别模块2包括摄像头21以及安装在摄像头21与装置主体1之间的支架铰链22,支架铰链22具有铰链底座23,铰链底座23上端转动连接有下支架24,下支架24上端铰接连接有上支架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电厂动态性能指标智能对标操作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所述的装置主体(1)内部设置有操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主体(1)上端安装有与操作系统连接的人脸识别模块(2),所述的人脸识别模块(2)包括摄像头(21)以及安装在摄像头(21)与装置主体(1)之间的支架铰链(22),所述的支架铰链(22)具有铰链底座(23),所述的铰链底座(23)上端转动连接有下支架(24),所述的下支架(24)上端铰接连接有上支架(25),所述的摄像头(21)转动安装在上支架(25)端头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电厂动态性能指标智能对标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支架(24)和上支架(25)转动连接处内部设置有第一转动组件(3),所述的上支架(25)与摄像头(21)转动连接处内部设置有第二转动组件(4),所述的下支架(24)与铰链底座(23)转动连接处内部设置有第三转动组件(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火电厂动态性能指标智能对标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转动组件(3)包括设置在下支架(24)端头处内部的第一转动齿轮(31),所述的上支架(25)端头内部设置有与第一转动齿轮(31)啮合的第一固定齿盘(3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火电厂动态性能指标智能对标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支架(24)内部滑动安装有限位条(33),所述的限位条(33)端头处设置有与第一转动齿轮(31)插接锁紧的限位插头(34)。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火电厂动态性能指标智能对标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转动组件(4)包括设置在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静毅陈章伟虞仕杰蒋赢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浙能北仑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