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堆聚态垃圾分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01785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10
一种堆聚态垃圾分类系统包括主支撑架以及安装在主支撑架上的垃圾分料装置、垃圾分类装置、垃圾识别装置、垃圾压缩装置、垃圾满载检测装置、四个垃圾储存容器和主控板,所述主支撑架包括底板、顶板、框架、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所述底板和顶板安装在框架上,所述底板的底部四个角分别设有一个万向轮,所述下支撑板安装在顶板上,上支撑板安装在下支撑板上,所述垃圾分料装置、垃圾分类装置、垃圾识别装置、垃圾压缩装置和垃圾满载检测装置均与主控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体积小的堆聚态垃圾分类系统。聚态垃圾分类系统。聚态垃圾分类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堆聚态垃圾分类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垃圾分类
,尤其是涉及一种堆聚态垃圾分类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多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垃圾的产生量也日渐增多。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是解决目前城市垃圾出产量激增,垃圾处理效率低,垃圾利用率低等问题的重要途经。国务院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在2020年底前全国46个城市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我国垃圾分类进入了全制度化推进的新时代。目前我国垃圾分类存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居民分类动力和意识不强、垃圾分类后续资源化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体积小的堆聚态垃圾分类系统。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堆聚态垃圾分类系统包括主支撑架以及安装在主支撑架上的垃圾分料装置、垃圾分类装置、垃圾识别装置、垃圾压缩装置、垃圾满载检测装置、四个垃圾储存容器和主控板,所述主支撑架包括底板、顶板、框架、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所述底板和顶板安装在框架上,所述底板的底部四个角分别设有一个万向轮,所述下支撑板安装在顶板上,上支撑板安装在下支撑板上,所述垃圾分料装置、垃圾分类装置、垃圾识别装置、垃圾压缩装置和垃圾满载检测装置均与主控板连接,所述四个垃圾储存容器设置在主支撑架的底板上,四个垃圾储存容器分别为可回收垃圾储存容器、厨余垃圾储存容器、其他垃圾储存容器和有害垃圾储存容器;
[0006]所述上支撑板上设有投放口,所述垃圾分料装置包括第一限位板和用于运输投入垃圾的垃圾传送机构,所述垃圾传送机构位于投放口的下方,所述第一限位板设置在上支撑板与垃圾传送机构之间,并且对称安装在投放口的左右两侧;
[0007]所述主支撑架的顶板上设有垃圾下落口,所述垃圾下落口位于垃圾传送机构的出料端下方,所述垃圾分类装置设置在垃圾下落口的下方;所述垃圾识别装置设置在垃圾下落口的一侧,并且安装在顶板上;所述垃圾压缩装置位于垃圾分类装置的下方,四个垃圾储存容器的上方均设有垃圾满载检测装置;
[0008]所述垃圾压缩装置包括电推杆、电推杆支架、压缩底部支架、辅助压缩板、推杆压缩法兰、开口合页、第二舵机、第二舵机盘、第二舵机支架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电推杆通过电推杆支架安装在主支撑架的中部杆前端上,所述辅助压缩板通过推杆压缩法兰与电推杆连接,所述压缩底部支架固定于主支撑架的中部杆后端上,所述开口合页的后侧铰接在压缩底部支架底部上,所述第二舵机通过第二舵机连接件安装在主支撑架的中部杆上,所述第二舵机通过舵机盘与开口合页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位于辅助压缩板与开口合页之间,并
且安装在主支撑架的中部杆上,同时第二限位板与开口合页齐平,所述辅助压缩板位于第二限位板的上方,所述第二限位板位于垃圾分类装置的置物盒的正下方,所述可回收垃圾储存容器位于开口合页的正下方。
[0009]进一步,所述垃圾传送机构包括传送带、第一步进电机、第一步进电机固定支架、主动皮带轮、从动皮带轮、第一轴承和第一光轴,所述主动皮带轮、从动皮带轮前后布置,并且分别安装在第一光轴上,第一光轴的左右两端通过第一轴承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轴承固定件,第一轴承固定件安装在下支撑板上,第一步进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安装主动皮带轮的第一光轴连接,主动皮带轮与从动皮带轮通过传送带连接,第一步进电机通过第一步进电机固定支架安装在下支撑板上。
[0010]再进一步,所述垃圾分类装置包括第二步进电机、支撑机构、第二光轴、光轴支架和复位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舵机和置物盒,所述置物盒通过光轴支架安装在第二光轴的上部,所述置物盒的底板为可开合的开合板,所述第一舵机通过第一舵机支架与开合板连接;复位机构包括接近开关、接近开关支架和接近开关感应器,所述接近开关通过接近开关支架安装在主支撑架的顶板上,所述接近开关感应器安装在第二光轴上,并且与接近开关前后正对布置;所述第二步进电机安装在主支撑架的顶板上,并且其通过联轴器与第二光轴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光轴的下端可转动地安装在主支撑架的中部杆上。
[0011]再进一步,所述垃圾识别装置包括用于识别垃圾的摄像头、摄像头支架、用于检测是否有垃圾落下的红外对管、红外对管支架、树莓派控制器、树莓派显示屏和树莓派显示屏支架,所述摄像头、红外对管和树莓派显示屏均与树莓派控制器连接,所述摄像头设置在垃圾下落口的一侧,并且对着垃圾下落方向,同时摄像头通过摄像头支架固定在主支撑架的顶板上,所述红外对管通过红外对管支架安装在顶板的底面上,所述树莓派显示屏通过树莓派显示屏支架安装在顶板上。
[0012]更进一步,所述垃圾满载检测装置包括用于检测垃圾堆积高度的漫反射式光电传感器、用于显示每次分类的垃圾种类和垃圾预满警告信号的显示屏和显示屏支架,所述漫反射式光电传感器位于垃圾储存容器的上方并且安装在主支撑架上,所示显示屏通过显示屏支架安装在主支撑架的顶板上,并且与主控板连接。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本技术基于深度学习框架的垃圾分类压缩储存装置在满足现有相关领域垃圾分类装置的基础上,具有高效、准确、体积和占地面积小的优势,垃圾识别的准确率提高;装置还装有垃圾压缩装置,使易拉罐等可回收垃圾在回收时占用更少空间,提高回收效率;装置装有显示屏可播放垃圾分类宣传片,每次分类完毕后显示垃圾种类,显示屏与满载检测装置配合可在四个垃圾储存容器预满时发出预警信号,使本装置更加智能化、人性化。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摄像头及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垃圾传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垃圾分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漫反射及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是压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1]参照图1~图6,一种堆聚态垃圾分类系统包括主支撑架以及安装在主支撑架上的垃圾分料装置、垃圾分类装置、垃圾识别装置、垃圾压缩装置、垃圾满载检测装置、四个垃圾储存容器和主控板,所述主支撑架包括底板、顶板、框架、上支撑板8和下支撑板,所述底板和顶板安装在框架上,所述底板的底部四个角分别设有一个万向轮,所述下支撑板安装在顶板上,上支撑板8安装在下支撑板上,所述垃圾分料装置、垃圾分类装置、垃圾识别装置、垃圾压缩装置和垃圾满载检测装置均与主控板连接,所述四个垃圾储存容器设置在主支撑架的底板上,四个垃圾储存容器6分别为可回收垃圾储存容器、厨余垃圾储存容器、其他垃圾储存容器和有害垃圾储存容器15;
[0022]所述上支撑板8上设有投放口,所述垃圾分料装置包括第一限位板1和用于运输投入垃圾的垃圾传送机构,所述垃圾传送机构位于投放口的下方,所述第一限位板1设置在上支撑板与垃圾传送机构之间,并且对称安装在投放口的左右两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堆聚态垃圾分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撑架以及安装在主支撑架上的垃圾分料装置、垃圾分类装置、垃圾识别装置、垃圾压缩装置、垃圾满载检测装置、四个垃圾储存容器和主控板,所述主支撑架包括底板、顶板、框架、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所述底板和顶板安装在框架上,所述底板的底部四个角分别设有一个万向轮,所述下支撑板安装在顶板上,上支撑板安装在下支撑板上,所述垃圾分料装置、垃圾分类装置、垃圾识别装置、垃圾压缩装置和垃圾满载检测装置均与主控板连接,所述四个垃圾储存容器设置在主支撑架的底板上,四个垃圾储存容器分别为可回收垃圾储存容器、厨余垃圾储存容器、其他垃圾储存容器和有害垃圾储存容器;所述上支撑板上设有投放口,所述垃圾分料装置包括第一限位板和用于运输投入垃圾的垃圾传送机构,所述垃圾传送机构位于投放口的下方,所述第一限位板设置在上支撑板与垃圾传送机构之间,并且对称安装在投放口的左右两侧;所述主支撑架的顶板上设有垃圾下落口,所述垃圾下落口位于垃圾传送机构的出料端下方,所述垃圾分类装置设置在垃圾下落口的下方;所述垃圾识别装置设置在垃圾下落口的一侧,并且安装在顶板上;所述垃圾压缩装置位于垃圾分类装置的下方,四个垃圾储存容器的上方均设有垃圾满载检测装置;所述垃圾压缩装置包括电推杆、电推杆支架、压缩底部支架、辅助压缩板、推杆压缩法兰、开口合页、第二舵机、第二舵机盘、第二舵机支架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电推杆通过电推杆支架安装在主支撑架的中部杆前端上,所述辅助压缩板通过推杆压缩法兰与电推杆连接,所述压缩底部支架固定于主支撑架的中部杆后端上,所述开口合页的后侧铰接在压缩底部支架底部上,所述第二舵机通过第二舵机连接件安装在主支撑架的中部杆上,所述第二舵机通过舵机盘与开口合页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位于辅助压缩板与开口合页之间,并且安装在主支撑架的中部杆上,同时第二限位板与开口合页齐平,所述辅助压缩板位于第二限位板的上方,所述第二限位板位于垃圾分类装置的置物盒的正下方,所述可回收垃圾储存容器位于开口合页的正下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堆聚态垃圾分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传送机构包括传送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洋李振施伟豪黎思丹蔡卓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