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小野专利>正文

一种可撕裂式无伤腹腔穿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1775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撕裂式无伤腹腔穿刺器,包括:穿刺针和可撕裂式穿刺针套管;所述可撕裂式穿刺针套管套设在所述穿刺针上,用以保护所述穿刺针;其中,所述穿刺针包括:针柄和钢针;所述钢针的尾端与所述针柄固定连接;所述钢针的头部设有槽孔和尖锐端;所述尖锐端的尾部固定设置在所述槽孔内,且与所述槽孔底部连接;所述钢针能够借助于所述尖锐端穿刺腹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无伤腹腔穿刺器在穿刺腹壁的过程中,穿刺针的保护管受力回缩,露出穿刺针尖端,轻松穿刺皮下脂肪、腹肌筋膜、腹肌及腹膜。腹腔穿刺器通过腹膜后,由于穿刺压力减小,穿刺套管回弹,将穿刺针保护在穿刺套管内,避免损伤腹腔内脏器。避免损伤腹腔内脏器。避免损伤腹腔内脏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撕裂式无伤腹腔穿刺器


[0001]本技术属于穿刺器
,尤其涉及一种可撕裂式无伤腹腔穿刺器。

技术介绍

[0002]腹腔穿刺术是通过穿刺针或者导管直接从腹前壁刺入腹膜腔抽取腹腔积液,用以协助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项技术。癌性腹水、恶性肿瘤腹膜转移、其他原因大量腹水的病人需反复进行腹腔穿刺或灌注化疗药物。现有的腹腔穿刺针不能很好的控制穿刺针插入腹腔的深度,只能凭借感觉,且针头带有尖,不利于安全操作,易刺伤其它器官。为避免损伤,临床上常在B超引导下,于腹腔积液最深处,避开其他腹腔脏器进行穿刺。然而,即使在B超引导下穿刺,对于腹腔积液较少的部位也容易损伤腹部脏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撕裂式无伤腹腔穿刺器。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0007]一种可撕裂式无伤腹腔穿刺器,包括:穿刺针和可撕裂式穿刺针套管;
[0008]所述可撕裂式穿刺针套管套设在所述穿刺针上,用以保护所述穿刺针;
[0009]其中,所述穿刺针包括:针柄和钢针;
[0010]所述钢针的尾端与所述针柄固定连接;
[0011]所述钢针的头部设有槽孔和尖锐端;
[0012]所述尖锐端的尾部固定设置在所述槽孔内,且与所述槽孔底部连接;
[0013]所述钢针能够借助于所述尖锐端穿刺腹壁。
[0014]优选地,所述尖锐端包括:内置弹簧、针头部和保护管;
[0015]所述保护管和所述内置弹簧自上至下串联套设在所述针头部上;
[0016]所述内置弹簧的顶端与所述保护管的底端连接;
[0017]所述内置弹簧的底端与所述槽孔底部连接,且所述内置弹簧的长度小于所述槽孔的深度;
[0018]所述针头部的底端与所述槽孔的底端连接;
[0019]所述保护管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完全缩入所述槽孔内,露出所述针头部,在外力消失后,所述保护管在所述内置弹簧的作用下复出,用以保护所述针头部。
[0020]优选地,所述针头部包括:针尖端和针杆部;
[0021]所述针杆部的底部与所述槽孔的底部固定连接;
[0022]所述针尖端固定设置在所述针杆部的顶端。
[0023]优选地,所述针头部的长度大于所述槽孔的深度;
[0024]所述针头部的直径小于所述内置弹簧的内径;
[0025]所述针头部的直径小于所述保护管的内径;
[0026]所述保护管的外径小于所述槽孔的内径;
[0027]所述内置弹簧的外径小于所述槽孔的内径。
[0028]优选地,所述针尖端为实心圆锥形;
[0029]所述针尖端的长度小于所述保护管的长度;
[0030]所述针杆部为实心圆柱形;
[0031]所述针杆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槽孔的深度。
[0032]优选地,所述可撕裂式穿刺针套管上设有对称的两条撕裂线;
[0033]所述两条撕裂线将所述可撕裂式穿刺针套管划分为左右两半;
[0034]沿所述两条撕裂线向左右两侧用力即可将所述可撕裂式穿刺针套管撕裂为左右两半;
[0035]所述左右两半的套管上分别对称设有两个撕裂手柄。
[0036]优选地,所述穿刺针的外径小于等于所述可撕裂式穿刺针套管的内径;
[0037]所述穿刺针的长度大于所述可撕裂式穿刺针套管的长度。
[0038]优选地,所述穿刺针和所述可撕裂式穿刺针套管的材质均为硬质金属。
[0039](三)有益效果
[004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撕裂式无伤腹腔穿刺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1]本申请提供的无伤腹腔穿刺器在穿刺腹壁的过程中,穿刺针的保护管受力回缩,露出穿刺针尖端,轻松穿刺皮下脂肪、腹肌筋膜、腹肌及腹膜。腹腔穿刺器通过腹膜后,由于穿刺压力减小,保护管回弹,将穿刺针保护在保护管内,避免损伤腹腔内脏器。
附图说明
[0042]图1为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撕裂式无伤腹腔穿刺器的第一使用示意图;
[0043]图2为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撕裂式无伤腹腔穿刺器的第二使用示意图;
[0044]图3为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撕裂式无伤腹腔穿刺器的第三使用示意图;
[0045]图4为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撕裂式无伤腹腔穿刺器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5为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撕裂式无伤腹腔穿刺器的结构示意图。
[0047]【附图标记说明】
[0048]1:保护管口;2:针头部;3:内置弹簧;4:针柄;5:撕裂线;6:保护管;7:针尖端;8:槽孔口;9:槽孔外壁;10:针杆部;11:穿刺针;12:可撕裂式穿刺针套管;1201:撕裂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为了更好的解释本技术,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
[0050]如图1

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可撕裂式无伤腹腔穿刺器,包括:穿刺针和可撕裂式穿刺针套管12;所述可撕裂式穿刺针套管12套设在所述穿刺针上,用以保护所述穿刺针;其中,所述穿刺针包括:针柄4和钢针;所述钢针的尾端与所述针柄4固定连接;所述钢针的头部设有槽孔和尖锐端;所述尖锐端的尾部固定设置在所述槽孔内,且与所述槽
孔底部连接;所述钢针能够借助于所述尖锐端穿刺腹壁。
[0051]应说明的是:钢针的头部的槽孔的槽孔口8处为槽孔外壁9的外径在内径不变的前提下为逐渐缩小变化。
[0052]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尖锐端包括:内置弹簧3、针头部2和保护管6;所述保护管6和所述内置弹簧3自上至下串联套设在所述针头部2上;所述内置弹簧3的顶端与所述保护管6的底端连接;所述内置弹簧3的底端与所述槽孔底部连接,且所述内置弹簧3的长度小于所述槽孔的深度;所述针头部2的底端与所述槽孔的底端连接;所述保护管6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完全缩入所述槽孔内,露出所述针头部2,在外力消失后,所述保护管6在所述内置弹簧的作用下复出,用以保护所述针头部2。
[0053]应说明的是:保护管口1的口径应当大于所述针头部2的外径。
[0054]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针头部2包括:针尖端7和针杆部10;所述所述针杆部10的底部与所述槽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针尖端7固定设置在所述针杆部10的顶端。
[0055]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针头部2的长度大于所述槽孔的深度;所述针头部2的直径小于所述内置弹簧3的内径;所述针头部2的直径小于所述保护管3的内径;所述保护管6的外径小于所述槽孔的内径;所述内置弹簧3的外径小于所述槽孔的内径。
[0056]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针尖端7为实心圆锥形;所述针尖端7的长度小于所述保护管6的长度;所述针杆部10为实心圆柱形;所述针杆部10 的长度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撕裂式无伤腹腔穿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针和可撕裂式穿刺针套管;所述可撕裂式穿刺针套管套设在所述穿刺针上,用以保护所述穿刺针;其中,所述穿刺针包括:针柄和钢针;所述钢针的尾端与所述针柄固定连接;所述钢针的头部设有槽孔和尖锐端;所述尖锐端的尾部固定设置在所述槽孔内,且与所述槽孔底部连接;所述钢针能够借助于所述尖锐端穿刺腹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伤腹腔穿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尖锐端包括:内置弹簧、针头部和保护管;所述保护管和所述内置弹簧自上至下串联套设在所述针头部上;所述内置弹簧的顶端与所述保护管的底端连接;所述内置弹簧的底端与所述槽孔底部连接,且所述内置弹簧的长度小于所述槽孔的深度;所述针头部的底端与所述槽孔的底端连接;所述保护管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完全缩入所述槽孔内,露出所述针头部,在外力消失后,所述保护管在所述内置弹簧的作用下复出,用以保护所述针头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伤腹腔穿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部包括:针尖端和针杆部;所述针杆部的底部与所述槽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针尖端固定设置在所述针杆部的顶端。4.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野闫笑生郑智张军
申请(专利权)人:刘小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