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护理用脚部按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1364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护理用脚部按摩装置,涉及中医护理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足浴桶、药材放置盒、按摩机构和控制机构,足浴桶设有药材放置盒,药材放置盒上设有恒温器,药材放置盒上设有若干个交换孔,足浴桶通过隔板分为上、下两层区域,隔板上设有足形凹槽,足形凹槽上设有若干个穴位孔;下层区域内设有按摩机构和控制机构,按摩机构包括滑动安装在穴位孔上的穴位杆,足形凹槽下方设有前脚掌板和后脚掌板,前脚掌板和后脚掌板通过控制机构交替向上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目前不能交替按摩前脚掌和后脚掌的技术问题,通过按摩机构和控制机构实现了脚底交替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使患者得到更好的修养,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护理用脚部按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中医护理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中医护理用脚部按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脚底按摩是以刺激为原理,按摩病变器官或者腺体的反射区带,使其恢复原有功能,达到治疗效果,保持健康的自然健康法,是第三医学的一门传统医疗方法,脚底按摩是对脚底进行按摩的一种方式,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脚底按摩约在四千年前起源于中国,是属于中国古代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和同样是传统医学的“针灸”属于相同原理的治疗方法,脚底按摩,能显著刺激各部位反射区,使得血液循环畅通,排除积聚在体内的废物和毒素,能够使得新陈代谢作用正常运作,最终达到治疗效果,但是,目前的脚部按摩装置存在不能实现交替按摩前脚掌和后脚掌的技术问题。
[0003]公开号为CN21349044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中医护理用足浴桶,包括桶体,所述桶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上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板,所述连接杆的上侧外壁通过安装架安装有按摩装置,该装置利用微型电机驱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通过固定套和连接杆使搅拌板转动,对桶体内部的药液进行搅拌,转动杆通过固定套、连接杆带动转动环转动,转动环通过限位块、钢珠、推动柱、连接板和滑动杆控制按摩块运动,对脚底板进行间断性按摩,提高了脚部对药液的吸收,但是仍然会存在脚部穴位按摩不到位的情况,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中医护理用脚部按摩装置,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可以交替对脚部前脚掌和后脚掌穴位交替按摩的中医护理用脚部按摩装置。
[0005]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中医护理用脚部按摩装置,包括足浴桶、药材放置盒、按摩机构和控制机构,所述的足浴桶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药材放置盒,所述的药材放置盒上设有恒温器,所述的药材放置盒上设有若干个交换孔,用于保持药液浓度恒定不变,所述的足浴桶通过隔板分为上、下两层区域,所述的隔板上设有足形凹槽,所述的足形凹槽上设有若干个穴位孔;所述的足浴桶下层区域内设有按摩机构和控制机构,所述的按摩机构包括滑动安装在穴位孔上的穴位杆,所述的足形凹槽下方设有前脚掌板和后脚掌板,前脚掌板和后脚掌板上固定安装有穴位杆,前脚掌板和后脚掌板通过控制机构交替向上移动,对患者脚底进行按摩。
[0006]进一步地,所述的穴位杆外侧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上端和所述的足形凹槽下表面固定连接,复位弹簧下端和前脚掌板、后脚掌板上表面固定连接,前脚掌板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架一,后脚掌板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架二,用于前脚掌板和后脚掌板的自动复位。
[0007]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架一和联动杆二第二端转动连接,联动杆二第一端和转动套二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的支架二和联动杆一第二端转动连接,联动杆一第一端和转动套一上端转动连接,转动套一和转动套二交替转动,用于交替对前脚掌和后脚掌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转动套一上固定安装有副齿轮一,所述的转动套二上固定安装有副齿轮二,所述的足浴桶下层区域内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架,支撑架上转动安装有主动齿轮、副齿轮一、副齿轮二,主动齿轮间歇带动副齿轮一、副齿轮二转动,用于交替带动前脚掌板和后脚掌板升降。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主动齿轮为不完全齿轮,主动齿轮有齿部分和副齿轮一相啮合,主动齿轮有齿部分和副齿轮二相啮合,两个支撑架中间转动安装有控制轴,控制轴两端固定安装有主动齿轮,用于交替带动副齿轮一、副齿轮二转动。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控制轴上固定安装有小皮带轮,小皮带轮外侧设有输送皮带,所述的足浴桶下层区域内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输出轴同轴固定安装有大皮带轮,大皮带轮外侧设有输送皮带,用于提供动力。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按摩机构有两组,所述的按摩机构对称设置在所述的足形凹槽下方,用于同时对双脚进行按摩。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设置的足浴桶分为上、下两层区域,中间通过隔板分开,隔板上对称设置有足形凹槽,便于患者放置双脚,足形凹槽上设有若干个穴位孔,可以更好的对患者进行穴位按摩;(2)本技术设置的药材放置盒上设有恒温器,用于保证足浴桶上层区域温度恒定,药材放置盒设置在足浴桶的中间位置,药材放置盒上设有若干个交换孔,用于保证泡脚的药液浓度恒定不变;(3)本技术设置按摩机构和控制机构,足形凹槽下方设有前脚掌板和后脚掌板,前脚掌板和后脚掌板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穴位杆,穴位杆和足形凹槽上的穴位孔滑动连接,穴位杆和穴位孔连接处设有橡胶密封塞,防止上层药液进入足浴桶的下层区域,前脚掌板和后脚掌板通过控制机构实现上、下滑动,控制机构包括主动齿轮、副齿轮一、副齿轮二,主动齿轮为不完全齿轮,主动齿轮有齿部分交替与副齿轮一、副齿轮二相啮合,交替带动前脚掌板、后脚掌板向上移动,往复交替按摩,促进血液流动,使患者得到更好的修养。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足浴桶和药材放置盒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按摩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控制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号:1

足浴桶;2

药材放置盒;3

按摩机构;4

控制机构;301

前脚掌板;302

后脚掌板;303

支架一;304

支架二;305

穴位杆;306

复位弹簧;401

电机;402

大皮带轮;403

输送皮带;404

小皮带轮;405

控制轴;406

支撑架;407

主动齿轮;408

副齿轮一;409

副齿轮二;410

转动套一;411

联动杆一;412

转动套二;413

联动杆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19]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20]实施例:如图1

图4所示的一种中医护理用脚部按摩装置,包括足浴桶1、药材放置盒2、按摩机构3、控制机构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护理用脚部按摩装置,包括足浴桶(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足浴桶(1)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药材放置盒(2),所述的药材放置盒(2)上设有恒温器,所述的药材放置盒(2)上设有若干个交换孔,用于保持药液浓度恒定不变,所述的足浴桶(1)通过隔板分为上、下两层区域,所述的隔板上设有足形凹槽,所述的足形凹槽上设有若干个穴位孔;所述的足浴桶(1)下层区域内设有按摩机构(3)和控制机构(4),所述的按摩机构(3)包括滑动安装在穴位孔上的穴位杆(305),所述的足形凹槽下方设有前脚掌板(301)和后脚掌板(302),前脚掌板(301)和后脚掌板(302)上固定安装有穴位杆(305),前脚掌板(301)和后脚掌板(302)通过控制机构(4)交替向上移动,对患者脚底进行按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护理用脚部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穴位杆(305)外侧设有复位弹簧(306),复位弹簧(306)上端和所述的足形凹槽下表面固定连接,复位弹簧(306)下端和前脚掌板(301)、后脚掌板(302)上表面固定连接,前脚掌板(301)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架一(303),后脚掌板(302)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架二(30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医护理用脚部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一(303)和联动杆二(413)第二端转动连接,联动杆二(413)第一端和转动套二(412)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的支架二(304)和联动杆一(411)第二端转动连接,联动杆一(411)第一端和转动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芳戴想荣王小玲李林娒李佩运刘欢李京蔡樟林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