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德生专利>正文

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1140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预制梁,还包括预制竖向构件,预制竖向构件包括一起整体预制的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钢筋混凝土梁柱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钢筋混凝土装配式是行业发展的趋势,目前常用的做法,包括预制柱、预制剪力墙、叠合梁和叠合板。总结其特点:梁柱的节点区后浇、剪力墙的边缘约束构件后浇;叠合梁的上部后浇;预制柱和预制剪力墙的纵向受力钢筋连接采用灌浆套筒连接;梁的上部纵向受力钢筋现场绑扎。这种做法,实现了梁、板、柱、剪力墙四种主要结构构件的工厂预制和现场装配施工。但存在很明显的痛点问题:
[0003](1)预制柱和预制剪力墙的纵向受力钢筋连接采用灌浆套筒连接,但灌浆套筒的灌浆密实度检测方法还不成熟,所以灌浆质量的可靠性行业内争议较大。
[0004]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相关规范推荐了用挤压套筒连接预制柱和预制剪力墙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方法,也有工程实践验证了挤压套筒施工工艺的可行性,但由于梁柱节点区需要现浇,故预制柱的钢筋挤压套筒连接位置只能选在梁柱节点区或节点区之上紧靠楼面的位置。当挤压套筒设置在节点区时,挤压套筒挤压施工时,距离已施工的楼面较远,施工难度大;当挤压套筒设置在节点区之上紧靠楼面时,楼面梁板结构完成后再施工挤压套筒,由于挤压套筒紧靠楼面导致无施工操作空间。因此,挤压套筒虽然较好避免了灌浆密实度的问题,但无法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导致目前的项目几乎全部使用灌浆套筒。
[0005]为了解决钢筋连接的问题,近几年还发展了笼模结构,解决了预制柱和预制剪力墙的钢筋连接,但笼模结构的成本高,现场的混凝土现浇量较大,仅起到了节省模板的作用,混凝土预制率不高。
[0006](2)叠合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安装过程中跟预制柱的纵向受力钢筋碰撞严重。由于梁柱节点区的后浇区空间有限,特别是柱四周均有叠合梁的情况下,叠合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在节点区无法对接连接,采用锚板又导致节点区钢筋碰撞严重。
[0007]为解决这个问题,通常将柱的纵向钢筋集中布置在柱四个角,但又产生了预制结构设计跟现浇设计差异过大,跟行业成熟的结构设计做法不一致的情况。且节点区箍筋安装困难、叠合梁下部受力钢筋的锚板相互碰撞的问题仍然存在。
[0008]为解决叠合梁的钢筋碰撞问题,有些项目干脆采用现浇梁,虽然不影响装配率的计算,但违背了装配式的发展初衷。
[0009](3)当预制柱和预制剪力墙的钢筋采用灌浆套筒连接,在灌浆料达到强度之前,上下预制柱、上下预制剪力墙未能形成安全的结构体系,需要大量的施工支撑固定预制柱和预制剪力墙;叠合梁的下部钢筋搁置在梁柱节点区,施工过程中梁柱不能形成安全的结构体系,导致需要大量的施工措施固定叠合梁。总之,当前的混凝土结构装配式做法,还无法像钢结构那样,在施工过程中构件快速自成稳定体系,这是混凝土结构装配式的一大缺点。
[0010]为解决这个问题,有些项目将梁柱节点做成钢结构,解决了施工过程中结构快速
自成稳定体系的问题,但钢结构又存在防火的问题,后期的维护成本高,不利于在住宅项目上使用,而且钢结构节点和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的结合,成本高,理论和实践还不成熟。
[0011]经过对混凝土结构装配式的行业通常做法,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当前的钢筋混凝土预制结构,梁柱节点区采用现浇,虽然符合当前装配整体式结构的规范要求,但产生了上述的三个突出的问题:灌浆套筒密实度无法有效检测、梁柱钢筋碰撞严重、预制件施工中无法快速自成稳定体系。而笼模装配式体系,仅部分解决了灌浆套筒密实度的问题,没有解决其余的两个问题。而钢结构节点和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的结合,虽然可以解决上述的三个问题,但产生了防火的问题,并非最好的解决方案。
[0012]正由于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装配建造不能迅速推广,即使全国各地出台了各种鼓励政策,但装配建造还处于强制推广的局面,很少有项目主动采用装配建造。

技术实现思路

[001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降低了混凝土构件深化设计、工厂生产和现场施工的难度,提高了混凝土结构的装配率和预制率,实现梁板柱墙的装配施工。
[001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预制梁,还包括预制竖向构件,预制竖向构件包括一起整体预制的梁

竖向构件节点区和预制竖向构件主体;上下相邻预制竖向构件之间通过竖向构件后浇段连接;预制梁端部通过梁后浇段与预制竖向构件的梁

竖向构件节点区连接;竖向构件后浇段位于楼层层间,且位于梁

竖向构件节点区上方。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制竖向构件包括预制柱和预制剪力墙两者的至少一种;所述预制柱包括一起整体预制的梁

柱节点区和预制柱主体;所述预制剪力墙包括一起整体预制的梁

剪力墙节点区和预制剪力墙主体。
[0016]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制梁包括预制主梁和预制次梁;预制主梁包括一起整体预制的主次梁节点区和主梁主体,预制次梁的端部通过次梁后浇段与预制主梁的主次梁节点区连接;预制次梁中预埋有次梁纵向受力钢筋,预制主梁的主次梁节点区中预埋有次梁纵向受力钢筋,预制次梁和主次梁节点区两者的次梁纵向受力钢筋端部均位于次梁后浇段内且通过挤压套筒、螺纹套筒以及焊接至少其中一种方式连接。
[0017]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制梁中预埋有梁纵向受力钢筋,预制竖向构件的梁

竖向构件节点区中预埋有梁纵向受力钢筋,预制梁和梁

竖向构件节点区两者的梁纵向受力钢筋端部均位于梁后浇段内且通过挤压套筒、螺纹套筒以及焊接至少其中一种方式连接。
[0018]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制柱中预埋有柱竖向受力钢筋,柱竖向受力钢筋竖直布置;上下相邻预制柱的预埋柱竖向受力钢筋端部均位于柱后浇段内且通过挤压套筒、螺纹套筒以及焊接至少其中一种方式连接。
[0019]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制竖向构件包括预制剪力墙,预制剪力墙中预埋有竖向钢筋;上下相邻预制剪力墙中直径大于或等于16mm的竖向钢筋端部位于剪力墙后浇段内且通过挤压套筒、螺纹套筒以及焊接至少其中一种方式连接;上下相邻预制
剪力墙直径小于16mm的竖向钢筋端部均位于剪力墙后浇段内且通过钢筋搭接连接。
[002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预制剪力墙,包括一起整体预制的边缘构件和剪力墙墙身。
[0021]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当剪力墙尺寸较大导致构件运输安装困难时,将剪力墙分成数量至少为两个的预制剪力墙,相邻预制剪力墙之间通过垂直后浇段连接,横向相邻预制剪力墙的预埋水平钢筋端部均位于垂直后浇段内且通过钢筋环锚搭接连接。
[0022]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楼板;楼板为装配式楼板,装配式楼板为钢筋桁架楼承板、叠合板和预制板的至少其中一种;装配式楼板通过后浇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预制梁(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制竖向构件(1),预制竖向构件(1)包括一起整体预制的梁

竖向构件节点区和预制竖向构件主体;上下相邻预制竖向构件(1)之间通过竖向构件后浇段(2)连接;预制梁(5)端部通过梁后浇段(6)与预制竖向构件(1)的梁

竖向构件节点区连接;竖向构件后浇段(2)位于楼层层间,且位于梁

竖向构件节点区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竖向构件(1)包括预制柱和预制剪力墙(18)两者的至少一种;所述预制柱包括一起整体预制的梁

柱节点区和预制柱主体;所述预制剪力墙(18)包括一起整体预制的梁

剪力墙节点区和预制剪力墙主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梁(5)包括预制主梁(101)和预制次梁(102);预制主梁(101)包括一起整体预制的主次梁节点区和主梁主体,预制次梁(102)的端部通过次梁后浇段(103)与预制主梁(101)的主次梁节点区连接;预制次梁(102)中预埋有次梁纵向受力钢筋(104),预制主梁(101)的主次梁节点区中预埋有次梁纵向受力钢筋(104),预制次梁和主次梁节点区两者的次梁纵向受力钢筋(104)端部均位于次梁后浇段(103)内且通过挤压套筒(4)、螺纹套筒以及焊接至少其中一种方式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梁(5)中预埋有梁纵向受力钢筋(7),预制竖向构件(1)的梁

竖向构件节点区中预埋有梁纵向受力钢筋(7),预制梁(5)和梁

竖向构件节点区两者的梁纵向受力钢筋(7)端部均位于梁后浇段(6)内且通过挤压套筒(4)、螺纹套筒以及焊接至少其中一种方式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德生
申请(专利权)人:胡德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