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劲性钢板的大截面转换梁梁内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9636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劲性钢板的大截面转换梁梁内框架结构,包括梁上部主筋、梁下部主筋、通长且立设于梁上部主筋和梁下部主筋之间的加劲钢板以及用于支撑固定梁上部主筋、梁下部主筋及加劲钢板的梁内骨架;所述梁内骨架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梁内框架沿所述梁上部主筋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梁内骨架包括分别用于支撑梁上部主筋和梁下部主筋的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支撑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杆两端和所述第二横杆两端之间的两根竖杆、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加劲钢板的加固组件,解决了传统施工中大截面转换梁内钢筋难绑扎,结构复杂,浇筑困难等问题,提高了结构稳定性,提高了施工效率。提高了施工效率。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劲性钢板的大截面转换梁梁内框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劲性钢板的大截面转换梁梁内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建筑结构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建筑空间开度和建筑功能转化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超大截面劲性混凝土框架结构不断增多。
[0003]与常规的框架结构和普通劲性混凝土结构相比,该结构梁截面尺寸普遍大于3m,跨度大,内置型钢重,节点构造更复杂;钢筋强度高、规格大、箍筋密集,且梁柱节点柱梁纵筋交互穿过钢结构,多肢箍需穿过型钢梁、柱腹板,钢筋绑扎困难;梁柱节点钢筋纵横交错,型钢柱节点附加板与钢筋之间空隙较小,增加了混凝土浇筑难度,易产生质量缺陷;常规施工工艺难以满足施工需要,给工程施工带来较大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含劲性钢板的大截面转换梁梁内框架结构,解决了上述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包括梁上部主筋、梁下部主筋、通长且立设于梁上部主筋和梁下部主筋之间的加劲钢板以及用于支撑固定梁上部主筋、梁下部主筋及加劲钢板的梁内骨架;
[0007]所述梁内骨架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梁内框架沿所述梁上部主筋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梁内骨架包括分别用于支撑梁上部主筋和梁下部主筋的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支撑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杆两端和所述第二横杆两端之间的两根竖杆、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加劲钢板的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包括两根斜杆,两根所述斜杆的一端分别固定至所述第二横杆的两端、另一端分别固定至所述加劲钢板的相对两侧。
[0008]本技术含劲性钢板的大截面转换梁梁内框架结构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加固组件还包括两根第三横杆,两根所述第三横杆的一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竖杆固定,另一端分别固定至所述加劲钢板的相对两侧。
[0009]本技术含劲性钢板的大截面转换梁梁内框架结构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横杆的两端和所述第二横杆的两端均分别延伸出所述梁上部主筋的相对两侧和所述梁下部主筋的相对两侧,所述竖杆上与所述第一横杆的相交处、以及与所述第二横杆的相交处均固定有用于承托并固定所述第一横杆或所述第二横杆的角钢。
[0010]本技术含劲性钢板的大截面转换梁梁内框架结构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竖杆底端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竖杆固定至地面的第二角钢。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势在于:
[0012]1.通过设置所述第三横杆和所述斜杆对所述加劲钢板进行固定,提高了所述加劲钢板的连接稳定性,且所述加劲钢板提高了梁内抗剪效果。
[0013]2.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既承托了梁主筋,防止其下坠,利于后期绑扎,又限制了主筋的钢筋间距,易于钢筋排布。
[0014]3.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角钢,避免了所述第一横杆,所述第二横杆以及所述第三横杆与所述竖杆的直接焊接,加强了结构的稳定性。
[0015]4.通过设置第二角钢使所述竖杆与梁底面连接固定,进一步加强了整体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梁内框架主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加劲钢板固定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梁内框架侧视图。
[0020]图中:1、梁上部主筋;2、梁下部主筋;3、加劲钢板;4、第一横杆;5、第二横杆;6、第三横杆;7、竖杆;8、斜杆;9、第一角钢;10、第二角钢。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混凝土梁模板加固结构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请参阅图1~图3,含劲性钢板的大截面转换梁梁内框架结构,包括梁上部主筋1、梁下部主筋2、通长且立设于梁上部主筋1和梁下部主筋2之间的加劲钢板3以及用于支撑固定梁上部主筋1、梁下部主筋2及加劲钢板3的梁内骨架;
[0024]该梁内骨架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梁内框架沿该梁上部主筋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该梁内骨架包括分别用于支撑梁上部主筋1和梁下部主筋2的第一横杆4和第二横杆5、支撑固定于该第一横杆4两端和该第二横杆5两端之间的两根竖杆7、以及用于固定该加劲钢板3的加固组件,该加固组件包括两根斜杆8,两根该斜杆8的一端分别固定至该第二横杆5的两端、另一端分别固定至该加劲钢板3的相对两侧,通过设置该第一横杆4和该第二横杆5,既承托了梁主筋,防止其下坠,利于后期绑扎,又限制了主筋的钢筋间距,易于钢筋排布。
[0025]较佳地,该加固组件还包括两根第三横杆,两根该第三横杆6的一端分别与两根该竖杆7固定,另一端分别固定至该加劲钢板3的相对两侧,通过设置两根该第三横杆6,加强了该加劲钢板3的固定,提高了整体结构稳定性,且该加劲钢板3提高了梁整体的抗剪效果。
[0026]较佳地,该第一横杆4的两端和该第二横杆5的两端均分别延伸出该梁上部主筋1的相对两侧和该梁下部主筋2的相对两侧,该竖杆7上与该第一横杆4的相交处、以及与该第
二横杆5的相交处均固定有用于承托并固定该第一横杆4或该第二横杆5的第一角钢9,通过设置该第一角钢9,避免了该第一横杆4,该第二横杆5以及该第三横杆6与该竖杆7的直接焊接,加强了结构的稳定性。
[0027]较佳地,该竖杆7底端设置有用于将该竖杆固定至地面的第二角钢10,通过设置第二角钢10使该竖杆7与梁底面连接固定,进一步加强了整体结构稳定性。
[0028]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9]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劲性钢板的大截面转换梁梁内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梁上部主筋、梁下部主筋、通长且立设于梁上部主筋和梁下部主筋之间的加劲钢板以及用于支撑固定梁上部主筋、梁下部主筋及加劲钢板的梁内骨架;所述梁内骨架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梁内框架沿所述梁上部主筋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梁内骨架包括分别用于支撑梁上部主筋和梁下部主筋的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支撑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杆两端和所述第二横杆两端之间的两根竖杆、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加劲钢板的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包括两根斜杆,两根所述斜杆的一端分别固定至所述第二横杆的两端、另一端分别固定至所述加劲钢板的相对两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劲性钢板的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颂谢铭刘孝龙王宜彬崔瑞国张志平黎映呈贾红学魏鹏张杰汪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