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00916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3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包括:成像透镜组,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以及第八透镜;以及多个间隔元件,包括位于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之间且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的第四间隔元件、位于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之间且与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的第五间隔元件以及位于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之间且与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的第六间隔元件;其中,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所述第四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4m、所述第五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5m与所述第六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6m满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成像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光学元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了电子产品的蓬勃发展。现如今,电子产品也逐渐向着轻薄化以及高质量的趋势发展,常规的手机镜头的设计已经难以紧跟现在手机的发展需求,手机镜头正朝着多片数的设计发展,同时,手机镜头还要保证轻薄化。这意味着单颗镜头的空间占比越来越小,镜头的设计难度越来越大,克服这类困难,设计出兼具小型化、组立稳定,成像质量高的光学成像系统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0003]现有技术中,八片式光学成像系统存在空间占比大的问题,缩小空间占比又会出现组立不稳、杂光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系统,该光学成像系统包括:成像透镜组,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以及第八透镜;以及多个间隔元件,包括位于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之间且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的第四间隔元件、位于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之间且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的第五间隔元件以及位于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之间且与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的第六间隔元件;其中,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第四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4m、第五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5m与第六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6m满足:

6.0<f5/(D4m+D5m+D6m)<20.0。
[000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系统还包括用于容纳成像透镜组和多个间隔元件的镜筒,镜筒的像侧端的外径D0m与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满足:

3.0<R9/D0m<1.0。
[000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间隔元件的最大厚度CP4、第四间隔元件与第五间隔元件沿光轴的间隔EP45、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与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满足:

19.0<R11/(CP4+T45+EP45)<

10.0。
[000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间隔元件还包括位于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之间且与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的第七间隔元件,第五间隔元件的最大厚度CP5、第七间隔元件的最大厚度CP7、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56满足:

55.0<f7/(CP5+T56+CP7)<

10.0。
[000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间隔元件还包括位于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的第二间隔元件,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第二间隔元件的最大厚度CP2、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满足:11.0<R10/(CT2+CP2+T23+CT3)<71.0。
[000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间隔元件还包括位于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且与第二
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的第二间隔元件,第二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2s、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与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满足:

5.5<f2/D2s+D2s/R4<

2.5。
[00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间隔元件还包括位于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且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的第一间隔元件,第一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1s、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满足:

7.5<f5/f7+D1s/R1<6.0。
[00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间隔元件还包括位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的第三间隔元件,第三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3s与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满足:

11.0<R7/d3s<

6.0。
[00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间隔元件还包括位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的第三间隔元件,第三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3m、第五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5s、第三间隔元件与第四间隔元件沿光轴的间隔EP34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

110.0<(f4+D5s+D3m)/EP34<

40.0。
[00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正,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正。
[00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正。
[00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负。
[00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正。
[001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八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负。
[0018]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通过内置多个间隔元件拦截了多余的非成像光线,同时对各透镜的有效部位的曲率半径进行控制,可以有效减少透镜位置的反射光路的产生,减少了杂光、鬼影现象,提升了光学成像系统的品质。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具有弱鬼像、成像质量高、杂光少、组立稳定性好等至少一个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19]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0]图1A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排布图以及部分参数的示意图;
[0021]图1B示出了图1A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间隔元件减少杂光的示意图;
[0022]图2A和图2B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两种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A至图3D分别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0024]图4A和图4B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两种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A至图5D分别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0026]图6A和图6B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两种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7]图7A至图7D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0029]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像透镜组,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以及第八透镜;以及多个间隔元件,包括位于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之间且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的第四间隔元件、位于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之间且与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的第五间隔元件以及位于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之间且与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的第六间隔元件;其中,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所述第四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4m、所述第五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5m与所述第六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6m满足:

6.0<f5/(D4m+D5m+D6m)<2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还包括用于容纳所述成像透镜组和所述多个间隔元件的镜筒,所述镜筒的像侧端的外径D0m与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满足:

3.0<R9/D0m<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间隔元件的最大厚度CP4、所述第四间隔元件与所述第五间隔元件沿所述光轴的间隔EP45、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与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满足:

19.0<R11/(CP4+T45+EP45)<

10.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间隔元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七透镜和所述第八透镜之间且与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的第七间隔元件,所述第五间隔元件的最大厚度CP5、所述第七间隔元件的最大厚度CP7、所述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56满足:

55.0<f7/(CP5+T56+CP7)<

10.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间隔元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之间且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的第二间隔元件,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所述第二间隔元件的最大厚度CP2、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满足:11.0<R10/(CT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春春周雨张芳戴付建赵烈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