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吴茱萸种植用安全移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0868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吴茱萸种植用安全移苗装置,属于移栽设备领域,包括支撑杆、安装架、固定架、转动架、第一铲刀和第二铲刀;安装架设置在支撑杆的下端固定架设置在安装架的下端;转动架的一侧与固定架转动连接;第一铲刀设置在固定架的下端;第二铲刀设置在转动架的下端;转动架的另一端与固定架抵接和可拆连接;固定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架转动的开合机构;固定架上设置有转动架展开的推动机构;安装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架合拢的锁紧机构;推动机构和锁紧机构均与开合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将吴茱萸苗和土块从铲刀中取出。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将吴茱萸苗和土块从铲刀中取出。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将吴茱萸苗和土块从铲刀中取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吴茱萸种植用安全移苗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移栽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吴茱萸种植用安全移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吴茱萸(学名Tetradium ruticarpum,原名Euodia ruticarpa),别名吴萸。移植苗是指将播种苗或者营养繁殖苗在苗圃中起出后,经过移栽继续培育的苗木。通过移植的苗木能增加营养面积,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侧、须根生长,提高质量,并且增进对造林立地条件的适应性,随着经济和科技发展,许多中药材的种植往往需要移植,因此,对吴茱萸种植用移苗装置的需求日益增长。
[0003]现有技术中,移苗装置主体为一个圆筒结构,在使用时,将圆筒插入到吴茱萸苗的外周侧,并将吴茱萸苗和土块一同翘起,而现有技术中,在将吴茱萸苗翘起后,吴茱萸苗连同土块一同停留在圆筒内,需要敲击圆筒才能使土块掉落,当土块掉落后,吴茱萸苗的根部没有水和养分,导致其在运输时极易死亡,不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方便将吴茱萸苗和土块从铲刀中取出的吴茱萸种植用安全移苗装置。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吴茱萸种植用安全移苗装置,包括支撑杆、安装架、固定架、转动架、第一铲刀和第二铲刀;
[0006]安装架设置在支撑杆的下端固定架设置在安装架的下端;转动架的一侧与固定架转动连接;第一铲刀设置在固定架的下端;第二铲刀设置在转动架的下端;转动架的另一端与固定架抵接和可拆连接;固定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架转动的开合机构;固定架上设置有转动架展开的推动机构;安装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架合拢的锁紧机构;推动机构和锁紧机构均与开合机构连接。
[0007]优选的,开合机构包括连杆和转动杆;固定架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块;转动架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块;转动杆转动设置在第一固定块上;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固定块和转动杆转动连接;推动机构与转动杆的下端连接;锁紧机构与转动杆的上端连接。
[0008]优选的,推动机构包括滑动杆、弹性件和阻挡块;滑动杆滑动设置在固定架上;滑动杆设置在转动杆上;弹性件设置在滑动杆的外周侧,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架和转动杆连接;阻挡块设置在滑动杆上,阻挡块与固定架卡接。
[0009]优选的,锁紧机构包括绳索、滑轮和把手;滑轮设置在安装架上;绳索的一端设置在转动杆上;把手设置在绳索的另一端。
[0010]优选的,支撑杆上设置有支撑台;绳索滑动设置在支撑台上;把手位于支撑台的上方。
[0011]优选的,支撑杆的上端设置有手柄;手柄位于把手的上方。
[0012]优选的,第一铲刀和第二铲刀的下端均开刃设置。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4]本技术中,通过锁紧机构拉动开合机构移动,开合机构带动转动架移动,转动架带动第二铲刀移动,从而使得第二铲刀与第一铲刀合拢,将第一铲刀和第二铲刀插入到吴茱萸苗的外周侧的土中,并通过支撑杆翘起土块和吴茱萸苗,将吴茱萸苗翘起后,松开锁紧机构,推动机构推动开合机构移动,开合机构推动转动架与固定架分离,从而带动第二铲刀移动,使得第二铲刀与土块之间产生间隙,使得土块和吴茱萸苗能够受其自重从第一铲刀和第二铲刀上滑落,方便进行移苗操作,且能够防止土块散落,能够土块能对吴茱萸提供保护和养分。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1、支撑杆;2、安装架;31、固定架;32、转动架;41、第一铲刀;42、第二铲刀;5、第一固定块;6、第二固定块;7、开合机构;701、连杆;702、转动杆;8、推动机构;801、滑动杆;802、弹性件;803、阻挡块;9、锁紧机构;901、绳索;902、滑轮;903、把手;10、支撑台;11、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一
[0020]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吴茱萸种植用安全移苗装置,包括支撑杆1、安装架2、固定架31、转动架32、第一铲刀41和第二铲刀42;
[0021]安装架2设置在支撑杆1的下端固定架31设置在安装架2的下端;转动架32的一侧与固定架31转动连接;第一铲刀41设置在固定架31的下端;第二铲刀42设置在转动架32的下端;转动架32的另一端与固定架31抵接和可拆连接;固定架3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架32转动的开合机构7;固定架31上设置有转动架32展开的推动机构8;安装架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架32合拢的锁紧机构9;推动机构8和锁紧机构9均与开合机构7连接。
[0022]第一铲刀41和第二铲刀42的下端均开刃设置;开刃设置能够使得第一铲刀41和第二铲刀42方便插入到土中。
[0023]本实施例中,通过锁紧机构9拉动开合机构7移动,开合机构7带动转动架32移动,转动架32带动第二铲刀42移动,从而使得第二铲刀42与第一铲刀41合拢,将第一铲刀41和第二铲刀42插入到吴茱萸苗的外周侧的土中,并通过支撑杆1翘起土块和吴茱萸苗,将吴茱萸苗翘起后,松开锁紧机构9,推动机构8推动开合机构7移动,开合机构7推动转动架32与固定架31分离,从而带动第二铲刀42移动,使得第二铲刀42与土块之间产生间隙,使得土块和吴茱萸苗能够受其自重从第一铲刀41和第二铲刀42上滑落,方便进行移苗操作,且能够防止土块散落,能够土块能对吴茱萸提供保护和养分。
[0024]实施例二
[0025]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吴茱萸种植用安全移苗装置,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的开合机构7包括连杆701和转动杆702;固定架31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块5;转
动架32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块6;转动杆702转动设置在第一固定块5上;连杆70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固定块6和转动杆702转动连接;推动机构8与转动杆702的下端连接;锁紧机构9与转动杆702的上端连接。推动机构8包括滑动杆801、弹性件802和阻挡块803;滑动杆801滑动设置在固定架31上;滑动杆801设置在转动杆702上;弹性件802设置在滑动杆801的外周侧,弹性件802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架31和转动杆702连接;阻挡块803设置在滑动杆801上,阻挡块803与固定架31卡接。本实施例中,滑动杆801对弹性件802进行支撑,弹性件802推动转动杆702转动,转动杆702推动连杆701移动,使得连杆701能够推动转动架32稍微移动连杆701与转动架32为间隙配合,能够增大转动架32移动的空间,转动架32带动第二铲刀42移动,从而使得第二铲刀42与土块之间产生间隙,方便土块和吴茱萸苗掉落
[0026]实施例三
[0027]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吴茱萸种植用安全移苗装置,相较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吴茱萸种植用安全移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1)、安装架(2)、固定架(31)、转动架(32)、第一铲刀(41)和第二铲刀(42);安装架(2)设置在支撑杆(1)的下端固定架(31)设置在安装架(2)的下端;转动架(32)的一侧与固定架(31)转动连接;第一铲刀(41)设置在固定架(31)的下端;第二铲刀(42)设置在转动架(32)的下端;转动架(32)的另一端与固定架(31)抵接和可拆连接;固定架(3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架(32)转动的开合机构(7);固定架(31)上设置有转动架(32)展开的推动机构(8);安装架(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架(32)合拢的锁紧机构(9);推动机构(8)和锁紧机构(9)均与开合机构(7)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吴茱萸种植用安全移苗装置,其特征在于,开合机构(7)包括连杆(701)和转动杆(702);固定架(31)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块(5);转动架(32)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块(6);转动杆(702)转动设置在第一固定块(5)上;连杆(70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固定块(6)和转动杆(702)转动连接;推动机构(8)与转动杆(702)的下端连接;锁紧机构(9)与转动杆(702)的上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吴茱萸种植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长汀县仁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