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低压反渗透膜壳生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0178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低压反渗透膜壳生产装置,包括底台,所述底台上设置有内孔倒角机、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第一滑槽、第二滑槽、上料输送线,所述内孔倒角机设有内孔倒角刀具,所述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第一推块,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第二推块,所述第一气缸用于将工件沿第一滑槽向一侧推动,所述第二气缸用于将工件沿第一滑槽向另一侧推动,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滑块,所述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相互垂直,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槽内,所述滑块设有限位槽,所述上料输送线与第二滑槽相互垂直,自动化程度高,减小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加工生产效率,设备运行稳定,结构紧凑。构紧凑。构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低压反渗透膜壳生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
,具体为一种中低压反渗透膜壳生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反渗透技术原理是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依据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反渗透膜的膜孔径非常小,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系统具有水质好、耗能低、无污染、工艺简单、操作简便等优点。
[0003]反渗透膜壳在生产过程中具有多个加工工艺流程,其中之一是对成型后的罐体进行内孔倒角,现有技术中倒角设备结构单一,需要工人人工放料后操作倒角,再进行取料换料,整个效率较低,工人劳动强度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涉及了一种中低压反渗透膜壳生产装置,该结构简单、可靠,有效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适合推广使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中低压反渗透膜壳生产装置,包括底台,所述底台上设置有内孔倒角机、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第一滑槽、第二滑槽、上料输送线,所述内孔倒角机设有内孔倒角刀具,所述第一滑槽位于内孔倒角刀具下方,所述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第一推块,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第二推块,所述第一气缸用于将工件沿第一滑槽向一侧推动,所述第二气缸用于将工件沿第一滑槽向另一侧推动,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滑块,所述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相互垂直,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槽内,所述滑块设有限位槽,所述上料输送线与第二滑槽相互垂直。
[0006]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还包括落料孔,所述落料孔位于第二滑槽与第二气缸之间,所述第一气缸可以通过第一推块推动工件沿第一滑槽移动并穿过滑块的限位槽后落入落料孔,所述落料孔的下方设有出料输送线。
[000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滑槽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限位板。
[000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滑槽的两侧设有第二限位板。
[000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推块、第二推块均设有弧形的凹槽。
[0010]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工人连续放料后使其自动排列在上料输送线上,随后可进行工件依次单个上料,并完成自动倒角,倒角完成后又可进行自动下料,自动化程度高,减小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加工生产效率,设备运行稳定,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出料输送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然而,以下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仅是说明的目的,而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5]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0016]反渗透膜壳在生产过程中具有多个加工工艺流程,其中之一是对成型后的罐体进行内孔倒角,现有技术中倒角设备结构单一,需要工人人工放料后操作倒角,再进行取料换料,整个效率较低,工人劳动强度也较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如图1

2所示,本技术涉及了一种中低压反渗透膜壳生产装置,包括底台1,所述底台1上设置有内孔倒角机2、第一气缸3、第二气缸4、第三气缸5、第一滑槽6、第二滑槽7、上料输送线8,所述内孔倒角机2设有内孔倒角刀具9,内孔倒角刀具9可转动以及进行升降,移动至罐体工件10对应端口即可进行倒角,内孔倒角机2的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为现有技术,本技术中不再进一步赘述。所述第一滑槽6位于内孔倒角刀具9下方且沿横向设置,所述第一气缸3与第二气缸4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气缸3的活塞杆连接有第一推块11,所述第二气缸4的活塞杆连接有第二推块12,所述第一气缸3用于将工件沿第一滑槽6向一侧推动,所述第二气缸4用于将工件沿第一滑槽6向另一侧推动,所述第三气缸5的活塞杆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槽7内,所述滑块设有限位槽13,限位槽13正好可以放入工件,所述上料输送线8与第二滑槽7相互垂直。
[0017]进一步地,还包括落料孔14,所述落料孔14位于第二滑槽7与第二气缸4之间,所述第一气缸3可以通过第一推块11推动工件沿第一滑槽6移动并穿过滑块的限位槽13后落入落料孔14,所述落料孔14的下方设有出料输送线15,工件落入送料孔后会被出料输送线15向外送出,在底台1一侧由工人放置收料箱即可接受加工完成的工件。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槽6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限位板16,用于对工件进行限位防止其脱离第一滑槽6。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槽7的两侧设有第二限位板17,同样用于对工件进行限位防止其脱离第二滑槽7。
[00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推块11、第二推块12均设有弧形的凹槽,可以贴合工件的外周面从而对其进行限位。
[0021]具体工作原理,内孔倒角刀具9下方为加工工位18,第二滑槽7上设有设置在上料
输送线8传输末端的第一换向工位19以及设置在与第一滑槽6交界位置的第二换向工位20,当工作人员或者自动上料设备(图中未示出)将待加工的工件陆续放上上料输送线8,此时滑块位于第一换向工位19,排列在第一个的工件被送上滑块的限位槽13内,然后第三气缸5将滑块移动至第二换向工位20,第二气缸4的活塞杆伸出将工件推至加工工位18,第一气缸3的活塞杆伸出使得第一推块11、第二推块12夹紧工件,然后内孔倒角刀具9降下完成倒角,完成后第二气缸4的活塞杆先收回,第一气缸3的活塞杆继续伸出推动工件穿过滑块的限位槽13后使其掉入落料孔14,往复运行,工人连续放料后使其自动排列在上料输送线8上,随后可进行工件依次单个上料,并完成自动倒角,倒角完成后又可进行自动下料,自动化程度高,减小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加工生产效率,设备运行稳定,结构紧凑。
[0022]值得注意的是,本技术专利申请涉及的气缸、内孔倒角机等技术特征应被视为现有技术,这些技术特征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控制方式、空间布置方式采用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即可,不应被视为本技术专利的专利技术点所在,本技术专利不做进一步具体展开详述。
[0023]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低压反渗透膜壳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台,所述底台上设置有内孔倒角机、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第一滑槽、第二滑槽、上料输送线,所述内孔倒角机设有内孔倒角刀具,所述第一滑槽位于内孔倒角刀具下方,所述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第一推块,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第二推块,所述第一气缸用于将工件沿第一滑槽向一侧推动,所述第二气缸用于将工件沿第一滑槽向另一侧推动,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滑块,所述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相互垂直,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槽内,所述滑块设有限位槽,所述上料输送线与第二滑槽相互垂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唯赛勃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