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止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0177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止鼾器,体积较大,患者不适感较强,易变形,不易推广至基层,且等待周期较长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止鼾器,包括:上牙套、下牙套、至少一对固定件和牵引件;所述上牙套设有第一开口,所述下牙套设有第二开口;所述固定件粘附在牙齿的表面;所述固定件可穿过所述第一开口以及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牵引件用以连接所述一对固定件。本申请通过将固定件粘附于牙齿表面,使牵引件的作用力不再是直接作用于牙套上,可防止牙套松落以及变形,而且牙套能抵消牵引力对牙齿造成的不良影响。本申请所需材料、工具均为常见工具,制作技术较易掌握,制作时间短,便于推广。便于推广。便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止鼾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止鼾器。

技术介绍

[0002]医学研究知道,打鼾是指睡眠中因上呼吸道狭窄使悬雍垂(腭垂)发生振动而发出的鼾声。打鼾可导致白天嗜睡、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头痛、工作能力下降等。打鼾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的打鼾常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严重者危及生命。一般来说引起打鼾主要原因有气道狭窄、身体肥胖、不良生活习惯。除此之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的张力变低、软组织出现松弛,成人在仰卧位时会出现下颌的后坠,从而引起气流通过受限,这也是引起成人打鼾的原因之一,现有技术公开了可利用上颌拉住下颌,防止下颌后坠引起的打鼾。如公开号为CN107773342A的专利,公开了使用连杆连接上下牙套以达到牵引的目的,其存在连杆结构导致止鼾器整体较大的问题,患者在佩戴过程中异物感较为明显,且佩戴不便,制作时间亦较长。公开号为CN203815696U的专利,公开了使用皮圈进行牵引,但其依然没有解决等待时间较长和牵引力导致的牙套松落以及变形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止鼾器结构通常比较复杂,需要牙齿取模后送往工厂加工,工序复杂,体积较大,不适感较强且耗时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止鼾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能在医院直接制作止鼾器,以及止鼾器的牙套容易变形、脱落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新型止鼾器,包括:上牙套、下牙套、至少一对固定件和牵引件;所述上牙套设有第一开口,所述下牙套设有第二开口;所述固定件粘附在牙齿的表面;所述固定件可穿过所述第一开口以及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牵引件用以连接所述一对固定件。
[0006]优选的,所述上牙套与所述下牙套采用透明材质制成。
[0007]优选的,所述上牙套与所述下牙套均为压膜保持器。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口与前牙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开口与前牙的距离。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口开设于尖牙的位置,所述第二开口开设于第一磨牙的位置。
[0010]优选的,所述牵引件为弹性材料。
[0011]优选的,所述牵引件为皮圈或弹簧。
[0012]优选的,所述固定件为柱状且所述固定件的侧面有一环形凹槽,所述牵引件套于所述环形凹槽。
[0013]优选的,所述固定件为树脂材料。
[0014]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5]本申请通过将固定件粘贴在牙齿上,使牵引件的作用力不再是直接作用于牙套上,可防止牙套松落以及变形。由于牵引件使用皮圈,牙套使用压膜保持器,所以止鼾器体
积小,患者使用时异物感较低,同时止鼾器由于结构简单可以直接在医院制作。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7]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止鼾器结构图;
[0018]图2为图1的正视图;
[0019]图3为图1的固定件放大图;
[0020]图标:1

上牙套,2

下牙套,11

第一开口,21

第二开口,3

固定件,31

环形凹槽,4

牵引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提供的一种新型止鼾器,包括:
[0024]上牙套1、下牙套2、至少一对固定件3和牵引件4;所述上牙套1设有第一开口11,所述下牙套2设有第二开口21;所述固定件3粘附在牙齿的表面;所述固定件3可穿过所述第一开口11以及所述第二开口21;所述牵引件4用以连接所述一对固定件3。
[0025]具体实施过程中,固定件3由医生粘于患者牙齿表面,由于固定件3体积很小,所以并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当患者需要睡觉时,佩戴牙套使固定件3穿过第一开口11与第二开口21即可。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牙套1与所述下牙套2采用透明材质制成。
[0027]具体实施过程中,可采用树脂或橡胶,比如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的Biolon膜片,透明材质可提升止鼾器的美观性。
[0028]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牙套1与所述下牙套2均为压膜保持器。
[0029]压膜保持器可以直接在医院制作,小巧,美观,异物感小。
[003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与前牙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开口与前牙的距离;所述第一开口11开设于尖牙的位置,所述第二开口21开设于第一磨牙的位置。
[0031]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开口11开设于尖牙颈部的位置,所述第二开口21开设于第一磨牙颈部的位置,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21开设于哪颗牙齿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定,本实施例仅为优选方案,其他方案也在本申请保护范围内。
[0032]本实施例中,所述牵引件4为弹性材料,所述牵引件4可选为皮圈或弹簧,本实施例优选皮圈。
[0033]具体实施过程中,皮圈的型号可以根据患者情况,自行选择,优选采用4.0oz皮圈。
皮圈在拥有足够的牵引力的同时,体积小巧,柔软,给患者造成的异物感更小。
[0034]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3为柱状且所述固定件3的侧面有一环形凹槽31,所述牵引件4套于所述环形凹槽31。
[0035]由于皮圈需要稳定地套在固定件3上,固定件3设计有环形凹槽31,其他具有相同功能的设计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0036]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3为树脂材料,可采用聚氯乙烯或聚丙烯等。
[0037]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的止鼾器,采用皮圈和压膜保持器,使得止鼾器体积小且透明,患者在佩戴时异物感小而且美观。固定件3可通过树脂粘接剂粘附于牙齿,固定件3的颜色可采用与患者牙齿相近的颜色,提高美观度。由于皮圈粘附于牙齿,所以皮圈的牵引力不再直接作用于牙套,解决了牙套因牵引力造成的松落以及变形。为了方便医院工作人员在压膜保持器上剪出开口并且方便患者佩戴与摘取,作为优选的,在保持器边缘处剪出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且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为半圆形。本申请的止鼾器,整体设计制作简单,患者摘取容易且在医院便可以直接制作,患者无需等待过长时间才能拿到定制的止鼾器。
[0038]以上仅为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止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牙套、下牙套、至少一对固定件和牵引件;所述上牙套设有第一开口,所述下牙套设有第二开口;所述固定件粘附在牙齿的表面;所述固定件可穿过所述第一开口以及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牵引件用以连接所述一对固定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牙套与所述下牙套采用透明材质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牙套与所述下牙套均为压膜保持器。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止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梅范智博李胜鸿韩敏姚仪刘艳茹李俊玉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