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配电网的电压互感器低频振荡抑制接线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压互感器低频振荡抑制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配电网的电压互感器低频振荡抑制接线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10kV~35kV配电网为系统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系统,按照负荷特点,又分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电容电流较小的网络)、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以架空线路为主的网络)和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以电缆线路为主的网络)等主要中性点接地方式,此外还有中性点经消弧线圈并联小电阻接地、中性点经电抗接地等方式。
[0003]配电网中,电磁式电压互感器(以下简称“PT”)具有非线性特性,当电网发生某些扰动时,过电压或过电流通过PT高压线圈,使其达到饱和状态,励磁电感下降,当系统电感(主要是PT励磁电感)与系统电容参数匹配构成谐振回路时,可激发铁磁谐振过电压和过电流。
[0004]随着配电网的发展,电缆线路规模越来越大,架空线路长度和数量也有所增加,尤其是复合密集区大量使用对地电容较大的电力电缆,使得配电网系统对地电容显著增大,此时,系统容抗较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配电网的电压互感器低频振荡抑制接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双绕组的V
‑
V型接线的电压互感器,所述电压互感器包括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所述第一绕组设置在第一端和公共端之间,所述第一端和公共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绕组设置在第二端和所述公共端之间,所述第二端和所述公共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电压互感器第一绕组的第一短接点和第二绕组的第二短接点进行短接,所述第一短接点至所述公共端的距离为2/3第一距离,所述第二短接点至所述公共端的距离为2/3第二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配电网的电压互感器低频振荡抑制接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组和第一端的连接点为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一绕组和公共端的连接点为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一短接点至所述第一连接点的绕组长度和所述第一短接点至所述第二连接点的绕组长度之间的比例为1:2;所述第二绕组和公共端的连接点为第三连接点,所述第二绕组和第二端的连接点为第四连接点,所述第二短接点至所述第三连接点的绕组长度和所述第二短接点至所述第四连接点的绕组长度之间的比例为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配电网的电压互感器低频振荡抑制接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短接点处接入第一阻尼电阻,在所述第二短接点处接入第二阻尼电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配电网的电压互感器低频振荡抑制接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电阻和第二阻尼电阻的阻值范围为60kΩ~120kΩ。5.一种应用于配电网的电压互感器低频振荡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双绕组的V<...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凤,李谦,杨贤,庞小峰,蔡玲珑,杨雷,陈祖伟,饶章权,李兴旺,邰彬,孙帅,姚聪伟,宋坤宇,罗实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