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度高适应性灭火弹发射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00301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精度高适应性灭火弹发射机构,该发射机构由驱动轮组、双目测距云台摄像机、横风传感器、方向微调机构、高低微调机构、长杆型灭火弹和移动底盘组成;驱动轮组通过方向微调机构和高低微调机构安装在底盘上,双目测距云台摄像机和横风传感器同样安装在底盘上,长杆型灭火弹夹在驱动轮组的中间,当需要用灭火弹进行灭火时,利用双目测距云台摄像机检测火源的方位,利用横风传感器测量横向风速,通过控制系统计算后,利用方向和高低微调机构对灭火弹发射机构的发射方向进行补偿微调,以便将长杆型灭火弹精准发射到火源上,达到灭火目的。达到灭火目的。达到灭火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精度高适应性灭火弹发射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灭火弹相关
,具体说是一种高精度高适应性灭火弹发射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消防灭火弹具有体积小、使用方便的优点,但是实际使用中用手投掷的距离过短,使投掷人员身处火险之中,不安全,另外精度也难以保证,有些研发团队设计了灭火弹投掷装置以改善手投灭火弹产生的问题。但是目前的投掷装置存在如下问题:比如使用对转双轮驱动方案,则弹体在双轮之间的加速距离理论上只有一个点,实际操作中也受限于过短的施力距离,导致初速度小,抛投距离近,并且由于对转的双轮不可能做到绝对一致,导致弹体射出时受力不均,影响飞行轨迹,降低命中精度。另外亦有研发团队设计过大单轮方案的发射机构,但是此方案的缺陷是:由于发射道的外壁为静止状态,灭火弹射出过程中与外壁接触的一侧速度为0,与驱动轮接触一侧速度与驱动轮相同,导致弹体整体射出速度仅有驱动轮线速度的一半,影响射程;同时,弹体射出时高速旋转,受伯努利效应影响,弹体飞行轨迹会产生偏转,不走直线,难以准确控制射中目标位置;另外由于驱动轮及发射道外壁的间距尺寸无法改变,不能适应不同直径的弹体,驱动轮或发射道外壁磨损时也不能方便的进行补偿,导致弹道性能不稳定,进而影响灭火弹的发射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精度高适应性灭火弹发射机构,该机构利用成组的对夹式驱动轮,配合长杆型灭火弹,实现弹体的有效平稳加速,并利用横风传感器感知现场实时风速,用水平方向和高低微调机构进行补偿,从而实现灭火弹的精准投掷。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精度高适应性灭火弹发射机构,该发射机构由驱动轮组、双目测距云台摄像机、横风传感器、方向微调机构、高低微调机构、长杆型灭火弹和移动底盘组成。所述双目测距云台摄像机、横风传感器和方向微调机构安装在移动底盘上,所述高低微调机构安装在方向微调机构上,所述驱动轮组安装在高低微调机构上面;所述驱动轮组由驱动轮、滚轮滑道和驱动轮支架组成,所述驱动轮组为成排布置的对轮式驱动机构,驱动轮以左右两排的形式安装在驱动轮支架上,左右两侧的驱动轮转速相同,方向相反,并且同侧的驱动轮转速和转向完全同步,左右两侧的驱动轮之间的间距可调整,通过调整左右两侧驱动轮的间距,使驱动轮在长杆型灭火弹的左右两侧夹住弹体,驱动轮组底部有一排由自由转动的滚轮构成的滚轮滑道,用于发射时在灭火弹底部对弹体构成支撑。
[0005]所述横风传感器用于获得风速数据,所述双目测距云台摄像机用于取得火源目标的仰角、距离参数。
[000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发射机构采用成排的驱动轮组延长加速距离,用长杆型灭火弹实现弹体在多组轮对之间的平稳过渡,利用双目测距云台摄像机以及横风传感器取
得的风速、距离等数据对弹道进行计算以及瞄准调整,从而实现精准射击、精准灭火,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专利技术组成结构示意图。
[0008]图2驱动轮组安装示意图。
[0009]图3为灭火弹射出时本专利技术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1]如图1、图2所示,一种高精度高适应性灭火弹发射机构,该发射机构由:驱动轮组1、双目测距云台摄像机2、横风传感器3、方向微调机构4、高低微调机构5、长杆型灭火弹6和移动底盘7组成;在移动底盘7上安装有双目测距云台摄像机2、横风传感器3和方向微调机构4,所述高低微调机构5安装在方向微调机构4上,所述驱动轮组1安装在高低微调机构5上面;所述驱动轮组1由驱动轮8、滚轮滑道9和驱动轮支架10组成,驱动轮组1为成排布置的对轮式驱动机构,驱动轮8以左右两排的形式安装在驱动轮支架10上,长杆型灭火弹6安放在左右两排驱动轮8中间,长杆型灭火弹6左右两侧的驱动轮8转速相同,方向相反,并且同侧的驱动轮8转速和转向完全同步,左右两侧的驱动轮8之间的间距可调整,通过调整左右两侧驱动轮8的间距,使驱动轮8在长杆型灭火弹6的左右两侧夹住弹体,有效为长杆型灭火弹6提供驱动力;同时,通过调整左右两侧驱动轮8的间距,可使发射机构适应不同弹径的灭火弹。所述驱动轮组1底部有一排由自由转动的滚轮构成的滚轮滑道9,用于发射时在灭火弹6底部对弹体构成支撑。
[0012]所述双目测距云台摄像机2用于取得火源目标的仰角和距离参数,所述横风传感器3用于获得风速数据、所述方向微调机构4可带动驱动轮组1左右旋转,用于调节灭火弹6的水平发射方向,所述高低微调机构5用于调节灭火弹6的垂直方向发射角度;在灭火弹6发射期间,控制系统通过计算风速、火源距离后,对高低微调机构和方向微调机构对发射机构的指向进行补偿修正,而后控制驱动轮8转动,从而带动灭火弹6加速离开滚轮滑道9,直至击中火源目标后释放灭火剂,实现灭火功能。所述移动底盘7采用履带式行走机构,用于该灭火弹发射机构的移动载体。
[0013]参照图3,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是:当需要用灭火弹6进行灭火时,移动底盘7载着灭火弹发射机构行驶到灭火发射阵位处并将发射机构大致指向火源方向,而后双目测距云台摄像机2检测到火源相对发射机构的方位,得到俯仰角、偏转角和相对距离,通过横风传感器3测量当时周围环境的横向风速,控制系统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后,通过方向微调机构4和高低微调机构5对驱动轮组1的发射方向进行补偿微调,微调到位后,驱动机构带动驱动轮8转动,从而带动长杆型灭火弹6加速离开滚轮滑道9,将长杆型灭火弹6精准发射到火源上,长杆型灭火弹6受到高温后自动释放灭火剂,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0014]本专利技术所述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实施例,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专利技术方案得出其他的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创新及保护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精度高适应性灭火弹发射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发射机构由驱动轮组(1)、双目测距云台摄像机(2)、横风传感器(3)、方向微调机构(4)、高低微调机构(5)、长杆型灭火弹(6)和移动底盘(7)组成;在移动底盘(7)上安装有双目测距云台摄像机(2)、横风传感器(3)和方向微调机构(4),所述高低微调机构(5)安装在方向微调机构(4)上,所述驱动轮组(1)安装在高低微调机构(5)上面;所述驱动轮组(1)由驱动轮(8)、滚轮滑道(9)和驱动轮支架(10)组成,驱动轮组(1)为成排布置的对轮式驱动机构,驱动轮(8)以左右两排的形式安装在驱动轮支架(10)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文良严海鹏郭映言李爱军谢海峰马静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中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