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口用噪声消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9716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风口用噪声消声器。该消声器包括筒体,筒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气管和出气管,筒体内部沿其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隔板以将筒体内部分割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进气管的一端伸入筒体内部,位于筒体内部的进气管部分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与第一腔室连通的第一出气孔。第一隔板上设置有开口朝向第一腔室并与之连通的分流筒,分流筒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与第二腔室连通的第二出气孔。出气管的一端伸入筒体与第二腔室连通。新风进入进风管,经过第一出气孔进入第一腔室,再进入分流筒中,经过多个第二出气孔分散进入第二腔室,最后经过出气管排出。经过多次分散新风气流,降低新风的噪声,与仅使用吸音棉相比,消声效果大大提高。声效果大大提高。声效果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风口用噪声消声器


[0001]本技术涉及新风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新风口用噪声消声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新风系统也逐渐进入了家庭住宅和商业建筑中以及家用空调和中央空调上,将室外的新鲜空气送入室内以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但是在新鲜空气进去的新风口处存在噪音的问题,人们为了消除新风口处的噪音,设计出了消音器。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11550888 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管道消音器,用在新风系统的新风口处。该消音器包括外层的波纹管和内部的聚氨酯微孔发泡海绵管,波纹管的两端设置有连接件,气流通过波纹管内部时,通过聚氨酯微孔发泡海绵管进行吸音。该消音器整体呈管道式,安装到新风管道上,安装占用空间较小。但是,上述消音器仅通过内部的聚氨酯微孔发泡海绵管进行吸音,聚氨酯微孔发泡海绵管只能对一小部分气流进行吸音,导致消音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风口用噪音消声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消音效果差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新风口用噪音消声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风口用噪声消声器,包括筒体,筒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气管、另一端设置有出气管,筒体内部沿其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隔板以将筒体内部依次分割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进气管的一端伸入筒体内部,位于筒体内部的进气管部分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与第一腔室连通的第一出气孔,第一隔板上设置有开口朝向第一腔室并与之连通的分流筒,分流筒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与第二腔室连通的第二出气孔;出气管的一端伸入筒体与第二腔室连通。
[0005]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吸音材料层。
[0006]所述第二腔室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吸音材料层。
[0007]所述筒体内还设置有第二隔板,以将第二腔室额外分割出来一个第三腔室,出气管的端部穿过第三腔室与第二隔板并与第二隔板连接。
[0008]所述第一腔室内于第一吸音材料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一限位管,第一限位管的两端分别与筒体的端板和第一隔板接触;第二腔室内于第二吸音材料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限位管,第二限位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接触;第三腔室内设置有第三限位管,第三限位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隔板与筒体的另一端板接触。
[0009]所述分流筒的数量为3个以上,并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于第一隔板上。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外界新风通过进风管进入,经过多个第一出气孔使新风分散进入第一腔室中,而后进入分流筒中,并经过分流筒上的多个第二出气孔再次分散进入第二腔室中,最后经过出气管排出以进入空调系统中或相应的新风系统的管路中。经过
多次分散新风气流,消耗气流能量,降低新风带来的噪声,与现有技术中仅使用吸音棉相比,消声效果大大提高。
[0011]进一步地,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使用吸音材料层,进一步提高消声效果。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新风口用噪声消声器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4]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新风口用噪声消声器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本技术的一种新风口用噪声消声器的实施例一,如图1

图2所示,包括筒体1,筒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气管2、另一端设置有出气管3,进气管用于连接过滤器以过滤新风使新风进入,出气管用于连接空调系统或其他相应管道。筒体内部沿其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以将筒体内腔分割成第一腔室6、第二腔室7和第三腔室8。进气管的一端伸入筒体内部,位于筒体内部的进气管部分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与第一腔室连通的第一出气孔9,使新风由进风管进入通过多个第一出气孔分散进入第一腔室内部。
[0016]第一隔板上设置有开口朝向第一腔室并与之连通的分流筒10,分流筒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与第二腔室连通的第二出气孔11。分流筒的数量为3个以上,并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于第一隔板上,本实施例中分流筒的数量为4个。第一腔室内的新风通过分流筒一端的开口进入分流筒,并从各分流筒上的第二出气孔分散进入第二腔室中。出气管的一端伸入筒体内部,经过第三腔体与第二腔室连通,第二腔室中的新风经过出风管排出筒体外部。第一腔室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吸音材料层12。第二腔室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吸音材料层14。吸音材料层可采用泡沫塑料吸音材料,例如聚氨酯泡沫。也可以采用无机泡沫吸音材料、无机纤维吸音材料或有机纤维吸音材料中的一种。
[0017]为了便于制造,进风管与第一隔板焊接在一起或整体制造而成,出风管与第二隔板焊接在一起或整体制造而成。筒体一端开口,筒体具有筒底17即一端端板,开口处设置有开口端板18即另一端端板。筒底上设置有供进风管穿过的第一安装孔,开口端板上设置有供出风管穿过的第二安装孔。第一腔室内于第一吸音材料层12的外侧设置有第一限位管13,第一限位管13的两端分别与筒体的端板(即筒底17)和第一隔板接触。第二腔室内于第二吸音材料层14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限位管15,第二限位管1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接触。第三腔室内设置有第三限位管16,第三限位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隔板5与筒体的另一端板(即开口端板18)接触,通过上述方式进行轴向固定。进风管与筒底之间焊接在一起,出风管与开口端板焊接在一起,开口端板与筒体焊接在一起,通过上述三处的焊接即可完成整个消声器的成型制造。第三腔室的设置,可以很好的对出风管进行支撑固定,增加出风管的强度,而且还可以增加筒体与开口端板的焊接处与第二腔室内吸音材料层之间的距离,避免焊接时高热量对吸音材料层的影响。
[0018]在使用时,新风气流通过进风管,经过多个第一出气孔分散进入第一腔室内部,第一腔室内部的新风经过四个分流筒的端部开口进入四个分流筒中并通过各分流筒筒壁上的多个第二出气孔分散进入第二腔室,第二腔室内的新风经过出风管排出,能够大大降低
新风气流的噪音。而且,新风由进风管上的多个第一出气孔排出后可以直接吹到第一吸音材料层上,同样地,分流筒中经过第二出气孔排出的新风也可以直接吹到第二吸音材料层上,更加有利于吸音材料层的吸音效果。
[0019]本技术的一种新风口用噪声消声器的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分流筒的端部限位不同,实施例一分流筒朝向第二隔板的端部为盲端,该盲端的端板上可以设置第二出气孔,也可以不设置第二出气孔,该盲端与第二隔板间隔分开。本实施例中,第二隔板安装到位时,第二隔板同时与第二限位管的端部和各分流筒的端部接触顶压,保证各分流筒的安装强度。
[0020]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分流筒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例如1个、2个、3个或5个及以上;第一隔板与进风管之间也可以螺纹连接;第二隔板与出风管之间也可以螺纹连接;在能够保证出风管的强度以及焊接热量不会影响第二腔室内第二吸音材料层的前提下,筒体内也可以不设置第二隔板,只设置一个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口用噪声消声器,包括筒体,筒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气管、另一端设置有出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部沿其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隔板以将筒体内部依次分割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进气管的一端伸入筒体内部,位于筒体内部的进气管部分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与第一腔室连通的第一出气孔,第一隔板上设置有开口朝向第一腔室并与之连通的分流筒,分流筒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与第二腔室连通的第二出气孔;出气管的一端伸入筒体与第二腔室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口用噪声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吸音材料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口用噪声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吸音材料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口用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鹏李丙义崔晓璐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众汇和制冷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