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电集成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9541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电集成灶,包括壳体组件,壳体组件上设有安装口;灶面组件,灶面组件可拆卸地设置在壳体组件上,灶面组件盖设在安装口上,灶面组件与安装口相邻的一侧形成安装面;电火灶装置,电火灶装置设置在灶面组件上,电火灶装置位于安装口处。本申请公开一种全电集成灶,通过设置电火灶装置作为新型的明火烹饪灶具应用到集成灶中使用,在电火灶装置上设有全电集成灶的灶面组件,灶面组件可拆卸地设置在全电集成灶的壳体组件上,与传统的燃气灶使用炉头锁和壳体组件固定的安装方法相比,用户能从壳体组件上直接将灶面组件拆卸下来,对集成灶内部进行清洁,减少烹饪过程中溢出的废液对全电集成灶内部装置的影响。出的废液对全电集成灶内部装置的影响。出的废液对全电集成灶内部装置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电集成灶


[0001]本技术涉及烹饪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全电集成灶。

技术介绍

[0002]集成灶是一种集成多种烹饪设备的产品,因其集成度高、美观、节省空间而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家庭厨房中,在实际的烹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油液汤汁等溅出、溢出到台面上的现象,为了保持台面的整洁,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劳动对灶台面进行清洁,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很难做到每次烹饪后都进行彻底的清洗,同时在擦拭的过程中,炉头边角、台面缝隙等隐蔽位置很难进行擦拭操作,废液还有可能沿隐蔽的边角渗进集成灶内部,长此以往,炉灶的台面会淤积油渍,还很可能会影响集成灶内部的干净卫生以及内部组件的耐用性,降低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油渍或其他烹饪废液渗进集成灶内部而造成难以清洁的问题,提供一种全电集成灶。
[0004]一种全电集成灶,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上设有安装口;灶面组件,所述灶面组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所述灶面组件盖设在所述安装口上,所述灶面组件与所述安装口相邻的一侧形成安装面;电火灶装置,所述电火灶装置设置在灶面组件上,所述电火灶装置位于所述安装口处。
[0005]本申请公开一种全电集成灶,通过设置电火灶装置作为新型的明火烹饪灶具应用到全电集成灶中使用,在电火灶装置上设有全电集成灶的灶面组件,灶面组件可拆卸地设置在全电集成灶的壳体组件上,与传统的燃气灶使用炉头锁与壳体组件固定的安装方法相比,用户不仅可以直接清洁灶面组件,还能从壳体组件上直接将灶面组件拆卸下来,对全电集成灶内部进行清洁,在该过程中,由于灶面组件盖设在电火灶装置上,拆卸灶面组件的同时还能将电火灶装置从全电集成灶中取出,一方面方便用户对炉头边角、台面缝隙的位置进行清洁,保证台面整洁,另一方面更方便用户直接清洁全电集成灶内部的卫生,减少烹饪过程中溢出的废液对全电集成灶内部装置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全电集成灶的使用安全性与耐用性。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本体和灶台组件,所述灶台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本体上,所述灶台组件开设有所述安装口,所述灶面组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灶台组件上,所述电火灶装置与所述灶台组件相适配。通过在壳体组件上设有灶台组件,灶台组件用于安装电火灶装置和灶面组件,灶台组件上开设有安装口,灶面组件可拆卸地盖设在安装口上,电火灶装置与灶面组件组合安装,电火灶装置通过安装口设置在全电集成灶上,通过将灶面组件从安装口上取出,方便用户对全电集成灶的内部进行直接清洁。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灶台组件包括安装架组件和第一限位部,所述安装架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本体上,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组件上,所述第一限位部
位于所述安装口处,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灶面组件的端部相适配。通过在灶台组件上设置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灶面组件相适配,通过第一限位部的设置使得灶台组件上形成安装限位,使灶面组件能卡合在灶台组件的安装限位上,方便灶面组件的安装与取出。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灶台组件还包括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组件上,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安装口处,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灶面组件的端部相适配。通过在灶台组件的安装口处设置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与灶面组件的另一端相适配卡合,使得灶面组件与灶台组件之间的安装关系更加稳固。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安装部和卡合部,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组件上,所述卡合部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卡合部与所述灶面组件的端部相适配。通过第二限位部通过安装部设置使其固定在安装架组件上,卡合部设置在安装部上,卡合部向灶面组件的方向延伸,卡合部与安装架组件之间形成限位槽,限位槽与灶面组件相适配,使得灶面组件能通过限位槽安装在灶台组件上,进一步提高灶面组件与灶台组件的安装稳定性。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对设置在所述壳体本体的两侧。通过将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相对设置在壳体本体的两侧,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配合设置,分别对灶面组件的相对两侧形成限位安装,更有利于提高灶面组件与灶台组件的安装稳定性。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灶面组件相邻的一侧形成侧壁,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所述灶面组件与所述第一侧壁相邻的部分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平行,所述第二侧壁位于所述第一侧壁远离所述安装口的一侧,所述第二侧壁沿所述第一侧壁远离所述灶面组件的方向延伸。第一限位部与灶面组件的一端相邻设置,第一限位部与灶面组件相邻的一侧形成第一侧壁,第一侧壁与灶面组件的安装侧壁相贴,第二侧壁设置在第一侧壁的外侧,并沿远离灶面组件的方向延伸,当取出灶面组件时,用户可以将灶面组件往第二侧壁的方向挪动,第二侧壁为灶面组件的取出让位,使其能更容易从灶台组件上取出,有利于降低灶面组件的拆卸难度,方便用户操作。
[0012]可选地,所述第二侧壁为弧面或斜面。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壳体本体上,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电火灶装置相邻设置。通过在壳体本体上设有支撑架,支撑架设置在电火灶装置的下方,对电火灶装置起到承托支撑的作用,电火灶装置的一侧通过与灶面组件的连接使其设置在灶台组件上,同时,电火灶装置的底部有支撑架的承托,有利于提高电火灶装置的安装稳定性。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包括固定部和支撑部,所述固定部一端设置在所述壳体本体上,所述固定部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两侧上,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电火灶装置相邻设置。通过在支撑架上设有固定部,固定部的一端设置在支撑部的两端,固定部的另一端设置在壳体本体的相对两侧上,通过固定部使得支撑部设置在壳体本体上,支撑部位于电火灶装置的下方,对电火灶装置其支撑作用。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火灶装置包括炉头壳体组件、等离子发生装置和高压装置,所述炉头壳体组件设置在所述灶面组件上,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设置在所述炉头壳体组件上,所述高压装置与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电连接。通过设置炉头壳体组件,等离子
发生装置和高压装置设置在炉头壳体组件内,与传统的燃气灶相比,电火灶装置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少,能采用嵌入式安装在全电集成灶上,方便全电集成灶的安装与清洁。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或灶面组件上,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电火灶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电火灶装置。通过设置有控制装置与电火灶装置电连接,用于控制电火灶装置的启动、关闭与功率调节,控制装置可以设置在灶台组件上也可以设置在灶面组件上,方便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全电集成灶的部分装置爆炸图;
[0018]图2为壳体组件的示意图;
[0019]图3为灶台组件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3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5为图3中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电集成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1),所述壳体组件(1)上设有安装口(101);灶面组件(2),所述灶面组件(2)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所述灶面组件(2)盖设在所述安装口(101)上,所述灶面组件(2)与所述安装口(101)相邻的一侧形成安装面;电火灶装置(3),所述电火灶装置(3)设置在灶面组件(2)上,所述电火灶装置(3)位于所述安装口(101)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电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壳体本体(11)和灶台组件(12),所述灶台组件(12)设置在所述壳体本体(11)上,所述灶台组件(12)开设有所述安装口(101),所述灶面组件(2)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灶台组件(12)上,所述电火灶装置(3)与所述灶台组件(12)相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电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台组件(12)包括安装架组件(121)和第一限位部(122),所述安装架组件(121)设置在所述壳体本体(11)上,所述第一限位部(122)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组件(121)上,所述第一限位部(122)位于所述安装口(101)处,所述第一限位部(122)与所述灶面组件(2)的端部相适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电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台组件(12)还包括第二限位部(123),所述第二限位部(123)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组件(121)上,所述第二限位部(123)位于所述安装口(101)处,所述第二限位部(123)与所述灶面组件(2)的端部相适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电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123)包括安装部(1231)和卡合部(1232),所述安装部(1231)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组件(121)上,所述卡合部(1232)设置在所述安装部(1231)上,所述卡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刚梁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国爱全电化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