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梁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9516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混凝土梁加固结构,涉及建筑技术领域,该混凝土梁加固结构至少包括一对梁侧加固板和至少一第一对拉螺栓,该对梁侧加固板分别设于混凝土梁的两侧,各梁侧加固板的一板面能够与混凝土梁的侧壁紧密贴合,梁侧加固板的一端朝向远离混凝土梁的方向弯折形成下肢端;第一对拉螺栓贯穿梁侧加固板和混凝土梁,并将两个梁侧加固板和混凝土梁固定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混凝土梁加固结构能够在不增加梁截面高度的前提下对混凝土梁进行加固。进行加固。进行加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梁加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梁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很多建筑物已接近设计工作年限,其中的大部分仍不可能推倒重建,这就迫切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加固改造方法来大幅度提高结构的承载力以及改善其抗震性能。此外,由于设计理论及规范不断的改进、各种自然灾害、偶然事故以及使用功能的改变,使得现有建筑的结构构件达不到现行规范要求,并且建筑结构经过长期的使用和外部环境的作用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可靠度下降、结构功能削弱等现象,降低了结构的安全度,因此急切需要对这些建筑结构进行相应的加固改造。
[0003]加固改造过程中,鉴于钢筋混凝土梁是实际工程中最常见的受弯构件,因此对钢筋混凝土梁的加固改造份额最大,对整个加固工程的结构效益影响也最大。现有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梁的改造方法是,在钢筋混凝土梁的梁底粘贴钢板,钢筋混凝土梁侧粘贴开口向上的正置U形箍板。但是在实际工程中,位于支座处的U形箍板其端部在上,其锚固端在剪拉区,容易造成粘结长度不足,剥离破坏较为容易发生,而U形箍对连续梁特别是T形梁进行加固时往往忽略这一不利影响,而使结构存在安全隐患。
[0004]此外,通过U形箍板加固后的简支T形梁,其翼缘位于受压区,U形箍板仅兜住剪拉区,梁延性性能较差,有可能使梁的加固效果出现负效应;对翼缘位于受拉区的T形梁,端部缺乏锚固的U形箍板来兜住剪压区,对提高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几乎没有作用,甚至导致加固后的梁延性更差。
[0005]现有的另一种钢筋混凝土梁的改造方法是,在钢筋混凝土梁全截面包裹钢板,但其施工复杂,且钢材利用率较低。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根据多年从事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经验,经过反复试验设计出一种混凝土梁加固结构,以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梁加固结构,能够在不增加梁截面高度的前提下对混凝土梁进行加固。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混凝土梁加固结构,其中,所述混凝土梁加固结构至少包括:
[0009]一对梁侧加固板,分别设于混凝土梁的两侧,各所述梁侧加固板的一板面能够与所述混凝土梁的侧壁紧密贴合,所述梁侧加固板的一端朝向远离所述混凝土梁的方向弯折形成下肢端;
[0010]至少一第一对拉螺栓,所述第一对拉螺栓贯穿所述梁侧加固板和混凝土梁,并将两个所述梁侧加固板和所述混凝土梁固定连接在一起。
[0011]如上所述的混凝土梁加固结构,其中,所述下肢端位于所述梁侧加固板的底部,且
所述下肢端与所述混凝土梁的底面齐平。
[0012]如上所述的混凝土梁加固结构,其中,所述混凝土梁的顶端支撑于楼板的下表面,所述梁侧加固板的顶部朝向远离所述混凝土梁的方向弯折形成上肢端,所述上肢端与所述楼板的下表面齐平。
[0013]如上所述的混凝土梁加固结构,其中,所述混凝土梁加固结构还包括至少一第二对拉螺栓,所述第二对拉螺栓贯穿所述上肢端和所述楼板并将所述上肢端和所述楼板固定连接在一起。
[0014]如上所述的混凝土梁加固结构,其中,所述混凝土梁加固结构还包括梁端顶部加固板和第三对拉螺栓,所述梁端顶部加固板盖设于楼板上并与混凝土梁对位配合,所述第三对拉螺栓贯穿所述梁端顶部加固板、所述楼板和所述上肢端并将所述梁端顶部加固板、所述楼板和所述上肢端固定连接在一起。
[0015]如上所述的混凝土梁加固结构,其中,所述混凝土梁的顶端支撑于楼板的下表面,所述混凝土梁加固结构还包括梁端顶部加固板和第三对拉螺栓,所述梁端顶部加固板盖设于楼板上并与混凝土梁对位配合,所述第三对拉螺栓贯穿所述梁端顶部加固板和所述楼板并将所述梁端顶部加固板和所述楼板固定连接在一起。
[0016]如上所述的混凝土梁加固结构,其中,在所述混凝土梁的正交位置处设有非加固柱,所述梁端顶部加固板朝向所述非加固柱的一端向上弯折形成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非加固柱的侧壁紧密贴合。
[0017]如上所述的混凝土梁加固结构,其中,所述的混凝土梁加固结构还包括第四对拉螺栓,所述第四对拉螺栓贯穿所述非加固柱和所述连接端并将所述非加固柱和所述连接端固定连接在一起。
[0018]如上所述的混凝土梁加固结构,其中,在所述混凝土梁的正交位置处设有非加固柱,所述混凝土梁加固结构还包括端部连接板、第五对拉螺栓和连接螺栓,所述端部连接板为L型板并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所述水平部位于所述下肢端的下方并与所述下肢端紧密贴合,所述竖直部与所述非加固柱的侧壁紧密贴合,所述水平部和所述下肢端通过所述连接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对拉螺栓贯穿所述非加固柱和所述竖直部并将所述非加固柱和所述竖直部固定连接在一起。
[0019]如上所述的混凝土梁加固结构,其中,所述梁侧加固板为钢板。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0021]本技术提出的混凝土梁加固结构,用于加固的梁侧加固板设于混凝土梁的两侧,在不增加混凝土梁的梁截面高度的前提下,实现了对混凝土梁的加固作用,不但对使用空间影响较小,还为二次加固设计留存了空间。同时,梁侧加固板的一板面与混凝土梁的侧紧密贴合并通过第一对拉螺栓固定连接,解决了新旧材料结合面易剥离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2]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技术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技术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技术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技术。
[0023]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混凝土梁加固结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中a

a向的剖面图;
[0025]图3为图1中a

a处加固结构的剖视图;
[0026]图4为图1中b

b向剖面图;
[0027]图5为图1中b

b处加固结构的剖视图;
[0028]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混凝土梁加固结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技术提出的混凝土梁加固结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图7中a
’‑
a

向的剖面图;
[0031]图9为图7中a
’‑
a

处加固结构的剖视图;
[0032]图10为图7中b
’‑
b

向剖面图;
[0033]图11为图7中b
’‑
b

处加固结构的剖视图;
[0034]图12为本技术提出的混凝土梁加固结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说明:
[0036]100、混凝土梁加固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梁加固结构至少包括:一对梁侧加固板,分别设于混凝土梁的两侧,各所述梁侧加固板的一板面能够与所述混凝土梁的侧壁紧密贴合,所述梁侧加固板的一端朝向远离所述混凝土梁的方向弯折形成下肢端;至少一第一对拉螺栓,所述第一对拉螺栓贯穿所述梁侧加固板和混凝土梁,并将两个所述梁侧加固板和所述混凝土梁固定连接在一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肢端位于所述梁侧加固板的底部,且所述下肢端与所述混凝土梁的底面齐平。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梁的顶端支撑于楼板的下表面,所述梁侧加固板的顶部朝向远离所述混凝土梁的方向弯折形成上肢端,所述上肢端与所述楼板的下表面齐平。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梁加固结构还包括至少一第二对拉螺栓,所述第二对拉螺栓贯穿所述上肢端和所述楼板并将所述上肢端和所述楼板固定连接在一起。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梁加固结构还包括梁端顶部加固板和第三对拉螺栓,所述梁端顶部加固板盖设于楼板上并与混凝土梁对位配合,所述第三对拉螺栓贯穿所述梁端顶部加固板、所述楼板和所述上肢端并将所述梁端顶部加固板、所述楼板和所述上肢端固定连接在一起。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梁加固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超李家富闫思凤尚志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诚华宇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