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锈剂转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9506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转运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除锈剂转运设备,依次设置有分隔部、传送带和分拣部以及接收部,所述传送带上放置有第一瓶体和第二瓶体,所述第一瓶体高于所述第二瓶体,所述分拣部包括第一机械夹爪和第二机械夹爪,所述第一机械夹爪的夹取高度高于所述第二瓶体且小于所述第一瓶体,所述第二机械夹爪的夹取高度小于所述第二瓶体,所述第一机械夹爪包括夹送组件和支撑组件,所述夹送组件与所述支撑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机械夹爪与所述第一机械夹爪结构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对不同瓶体高度的区分来实现分拣,还可以改变分拣高度来实现多种高度瓶体组合的分拣。拣高度来实现多种高度瓶体组合的分拣。拣高度来实现多种高度瓶体组合的分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锈剂转运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转运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锈剂转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转运设备是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的装置,结构简单,方便操作,便于进行机械加工时转运货物时使用,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的货物的转运。
[0003]为了方便货物的转移运输,现有的技术制备出了很多不同的转运设备,如专利公开号为CN213103262U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货物分拣转运装置,包括转运机构、分拣机构和放件机构,所述分拣机构与转运机构连接,所述放件机构安装于转运机构上;所述转运机构包括转运道、转运口、分拣口、红外线扫描仪机构和红外线接收器;所述分拣机构包括气缸、滑道、滑块和推件器;所述放件机构包括连接片和固定片、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横杆,可将转运机构、分拣机构和放件机构结合在一起,结构精密,操作方便,提升了分拣货物的效率。
[0004]然而,上述转运设备在转运的过程中,货物分拣转运装置大大提高了货物分拣转运装置的转运效率,但是该货物分拣转运装置只能对货品进行推送,不能对不同高度的物体进行夹取,导致转运后各种高度的物体堆在一起,如果后续工序需要区分高度,还需进行分拣操作,且推件器推件时可能将物体推倒,影响分拣进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锈剂转运设备,解决以下技术问题:
[0006]目前的转运设备转运效率较高,但是多数转运设备无法对高度不同的物体进行分拣,如后续需要区分不同高度,还需进一步进行分拣操作。
[0007]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除锈剂转运设备,依次设置有分隔部、传送带和分拣部以及接收部,所述传送带上放置有第一瓶体和第二瓶体,所述第一瓶体高于所述第二瓶体;
[0009]所述分拣部包括第一机械夹爪和第二机械夹爪,所述第一机械夹爪的夹取高度高于所述第二瓶体且小于所述第一瓶体,所述第二机械夹爪的夹取高度小于所述第二瓶体;
[0010]所述第一机械夹爪包括夹送组件和支撑组件,所述夹送组件与所述支撑组件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机械夹爪与所述第一机械夹爪结构相同;
[0011]所述分隔部将所述第一瓶体和所述第二瓶体分隔预设距离,所述预设距离等于所述第一机械夹爪和所述第二机械夹爪夹取中心的间隔距离;
[0012]所述接收部包括第一接收部、第二接收部以及第三接收部。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除锈剂瓶体从靠近分隔部的一端开始运输,多个瓶体一起经过分隔部时,分隔部使瓶体之间间隔相等的距离,分隔后的瓶体经传送带继续向分拣部传送,经过分拣部时,如果瓶体运送顺序是高、中、低,则高瓶体被第一机械夹爪夹走运送至第一接收部,中瓶体被第二机械夹爪夹走运送至第二接收部,低瓶体被直接传送至第
三接收部;如果瓶体运送顺序是中、高、低,则中瓶体经第一机械夹爪后未被抓走,经第二机械夹爪时被第二机械夹爪抓走运送至第二接收部,高瓶体经第一机械夹爪抓走运送至第一接收部,低瓶体被直接传送至第三接收部,其他运送顺序也与上述运送原理相同,在使用时,通过分隔部将瓶体分隔开来,使其运送至后续分拣部进行分拣,分拣部依据瓶体高度对瓶体实现分拣,如此可以实现对不同高度的瓶体的分类。
[001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夹送组件包括上壳体、下壳体、第一气缸以及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在所述下壳体上,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上壳体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气缸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内,所述上壳体远离所述第一气缸的一端连接有外壳,所述第二气缸输出轴设置推杆,所述推杆与所述第二气缸输出轴共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
[0015]所述夹送组件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外壳远离所述第二气缸的一端的半球壳和转动设置在所述半球壳内的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以及第三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上同轴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半球壳内;
[0016]所述主动轮与所述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啮合,所述第二从动轮与所述第三从动轮啮合,所述推杆与所述转轴抵紧;
[0017]所述第一从动轮和所述第三从动轮的轴心均固定连接有手指,所述手指折弯处铰接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远离所述手指的一端铰接有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远离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固定在所述外壳上。
[00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高瓶体经传送带被传送至分拣部第一机械夹爪处时,启动第二气缸推动推杆往复滑动,推杆推动转轴转动使主动轮转动,带动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以及第三从动轮发生转动,使手指向前移动,同时两个手指间的夹角变小,直至夹住瓶体完成抓夹动作,同时第一气缸驱动上壳体以及手指向第一接收部伸长,直至将瓶体放入第一接收部,第二机械夹爪与第一机械夹爪结构相同。如此可以实现精准抓夹,保证瓶体被抓住并送往指定接收部,还可以通过多设置一些接收部和对应的机械夹爪来实现对更多高度瓶体的同时分类。
[001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手指内表面覆盖有橡胶垫层。
[00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机械夹爪抓夹住瓶体时,手指内部覆盖的橡胶垫层会增大夹爪与瓶体之间的摩擦力,使瓶体被牢牢抓住而不发生松脱。
[002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筒、第二支撑筒以及卡扣组件,所述卡扣组件包括第二弹簧和卡槽以及卡块,所述第二支撑筒滑移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筒内,所述第一支撑筒靠近所述第二支撑筒的一端开有通孔,所述第二支撑筒侧面开有多个卡槽,所述第二弹簧远离槽口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卡槽内,所述第二弹簧靠近槽口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卡块上,所述卡块和所述第二弹簧固定在所述卡槽内,所述卡块与所述通孔相匹配,所述卡扣组件沿所述第二支撑筒的外壁沿长度方向等距排列设置。
[00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传送带传送过来的瓶体高度与预设的第一机械夹爪和第二机械夹爪的高度不同时,可以通过拉长或下压支撑组件,使不同高度的卡块卡进通孔里来改变第一机械夹爪和第二机械夹爪的夹取高度,使第一机械夹爪的夹取高度和第二机械夹爪的夹取高度与新的瓶体高度适配,以此来改变分拣部对不同高度瓶体多样分拣,还可以增加更多的卡块,实现更多种夹取高度的组合。
[002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块侧面依次刻有数字标签,所述数字标签按由上到下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002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按压或拉长第一机械夹爪和第二机械夹爪支撑组件的高度,使不同高度的卡块卡进通孔里,按压或拉长时观察卡块侧面的数字,有助于分辨当前机械夹爪的高度,便于与当前要夹取的瓶体的高度匹配。
[002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三滑轨和第一弹簧以及滑块,所述第三滑轨与所述第一支撑筒同轴固定在所述下壳体下方,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固定在所述第三滑轨上,所述第一弹簧包括上弹簧和下弹簧;
[0026]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三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滑块固定设置在所述上弹簧和所述下弹簧之间。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锈剂转运设备,依次设置有分隔部(1)、传送带(2)和分拣部(3)以及接收部(4),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2)上放置有第一瓶体和第二瓶体,所述第一瓶体高于所述第二瓶体;所述分拣部(3)包括第一机械夹爪(5)和第二机械夹爪(6),所述第一机械夹爪(5)的夹取高度高于所述第二瓶体且小于所述第一瓶体,所述第二机械夹爪(6)的夹取高度小于所述第二瓶体;所述第一机械夹爪(5)包括夹送组件(51)和支撑组件(52),所述夹送组件(51)与所述支撑组件(5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机械夹爪(6)与所述第一机械夹爪(5)结构相同;所述分隔部(1)将所述第一瓶体和所述第二瓶体分隔预设距离,所述预设距离等于所述第一机械夹爪(5)和所述第二机械夹爪(6)夹取中心的间隔距离;所述接收部(4)包括第一接收部(41)、第二接收部(42)以及第三接收部(4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锈剂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送组件(51)包括上壳体(5101)、下壳体(5102)、第一气缸(5103)以及第二气缸(5104),所述第一气缸(5103)固定在所述下壳体(5102)上,所述下壳体(5102)与所述上壳体(510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气缸(5103)与所述上壳体(5101)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气缸(5104)设置在所述上壳体(5101)内,所述上壳体(5101)远离所述第一气缸(5103)的一端连接有外壳(5105),所述第二气缸(5104)输出轴设置推杆(5106),所述推杆(5106)与所述第二气缸(5104)输出轴共同设置在所述外壳(5105)内;所述夹送组件(51)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外壳(5105)远离所述第二气缸(5104)的一端的半球壳(5112)和转动设置在所述半球壳(5112)内的主动轮(5108)、第一从动轮(5109)、第二从动轮(5110)以及第三从动轮(5111),所述主动轮(5108)上同轴固定有转轴(5107),所述转轴(5107)转动设置在所述半球壳(5112)内;所述主动轮(5108)与所述第一从动轮(5109)、第二从动轮(5110)啮合,所述第二从动轮(5110)与所述第三从动轮(5111)啮合,所述推杆(5106)与所述转轴(5107)抵紧;所述第一从动轮(5109)和所述第三从动轮(5111)的轴心均固定连接有手指(5113),所述手指(5113)折弯处铰接有第三连杆(5114),所述第三连杆(5114)远离所述手指(51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光日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拓锐金属表面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