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平专利>正文

一种后挂式气传导蓝牙耳机及充电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8973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后挂式气传导蓝牙耳机,包括左耳机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的左耳机尾部和左耳机佩戴部为弧形结构,且与左耳外轮廓随形设置,左耳机头部与左耳佩戴部弧度过渡设置,左耳机头部与左耳机佩戴部呈角度设置,且左耳机头部向左耳耳道方向贴合;左右耳机结构一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后挂式气传导蓝牙耳机及充电仓相较于传统的耳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蓝牙耳机不需要进入人的耳道也能使用,出音孔的位置和出音方向进行了专业的调整,使其分别紧贴于左右耳道,使耳机发挥最好的音色和音质,提升了通话质量和使用感受,有效减少了用户因为使用耳机而导致的耳科疾病,能更好的保护耳部健康,整体外观简约、大方、流畅。流畅。流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挂式气传导蓝牙耳机及充电仓


[0001]本技术涉及蓝牙耳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后挂式气传导蓝牙耳机及充电仓。

技术介绍

[0002]蓝牙耳机就是将蓝牙技术应用在免持耳机上,让使用者可以免除恼人电线的牵绊,自在地以各种方式轻松通话。自从蓝牙耳机问世以来,一直是行动商务族提升效率的好工具;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形式的蓝牙耳机,但是基本全部是直接入耳形式的蓝牙耳机,但入耳的蓝牙耳机会给耳道带来许多耳道疾病,同时目前的传统蓝牙耳机均是直接贴合在耳道,甚至有些蓝牙耳机在佩戴过程中极易掉落,且佩戴困难,因此需要一种后挂式气传导蓝牙耳机及充电仓,相较于传统的耳机本技术的蓝牙耳机不需要进入人的耳道也能使用,出音孔的位置和出音方向进行了专业的调整,使其分别紧贴于左右耳道,使耳机发挥最好的音色和音质,提升了通话质量和使用感受,使人不需要深入人体耳道便能享受音乐带来的轻松和愉悦,有效减少了用户因为使用耳机而导致的耳科疾病,能更好的保护耳部健康,同时蓝牙耳机本身线条整体且流畅,给人感受就跟丝带一般环绕,轻盈丝滑,巧妙运用线条,让电池仓和喇叭腔紧密结合,浑然一体,整体外观简约、大方、流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挂式气传导蓝牙耳机及充电仓,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后挂式气传导蓝牙耳机,包括左耳机和右耳机,所述左耳机和右耳机分别佩戴在左耳和右耳的外轮廓上,所述左耳机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左耳机尾部、左耳机佩戴部和左耳机头部,且所述左耳机尾部、左耳机佩戴部和左耳机头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左耳机尾部和左耳机佩戴部为弧形结构,且与左耳外轮廓随形设置,所述左耳机头部与所述左耳佩戴部弧度过渡设置,所述左耳机头部与所述左耳机佩戴部呈角度设置,且所述左耳机头部向左耳耳道方向贴合;所述左耳机头部上设置有出音部和充电部,且所述出音部和充电部在贴合耳道的一侧设置,所述出音部用于接收声音并进行传导;远离所述耳道一侧的所述左耳机头部上设置有语音对话部,用于进行语音对话声音的传递;
[0005]所述右耳机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右耳机尾部、右耳机佩戴部和右耳机头部,且所述右耳机尾部、右耳机佩戴部和右耳机头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右耳机尾部和右耳机佩戴部为弧形结构,且与右耳外轮廓随形设置,所述右耳机头部与所述右耳佩戴部弧度过渡设置,所述右耳机头部与所述右耳机佩戴部呈角度设置,且所述右耳机头部向右耳耳道方向贴合,所述右耳机头部与所述左耳机头部的结构一样,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外形线条为丝带流线型结构。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左耳机下壳,所述左耳机下壳上可拆卸连接有左耳机
上壳,所述左耳机下壳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有左耳机前腔下壳,所述左耳机前腔下壳上可拆卸连接有左耳机前腔上壳,所述左耳机下壳的尾部和中部为弧形结构,所述左耳机前腔上壳和所述左耳机上壳与所述左耳机前腔下壳和所述左耳机下壳弧度过渡设置,所述左耳机头部为所述左耳机前腔下壳与所述左耳机前腔上壳形成的空腔,所述左耳机佩戴部为所述左耳机下壳和所述左耳机上壳中部形成的空腔,所述左耳机尾部为所述左耳机下壳和所述左耳机上壳尾部形成的空腔。
[0007]优选的,所述左耳机下壳和所述左耳机上壳尾部形成的空腔内放置有第一电池,所述左耳机前腔下壳上开设有左耳机出音孔和安装有至少两个第一充电铜柱,且所述左耳机出音孔接近左耳耳道设置,所述左耳机前腔上壳上开设有左耳机MIC孔,所述左耳机前腔下壳与所述左耳机前腔上壳形成的空腔内放置有喇叭和麦克风,且所述喇叭与麦克风分别与所述左耳机出音孔和左耳机MIC孔对应设置,所述喇叭、麦克风和第一充电铜柱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池通过电线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右耳机下壳,所述右耳机下壳上可拆卸连接有右耳机上壳,所述右耳机下壳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有右耳机前腔下壳,所述右耳机前腔下壳上可拆卸连接有右耳机前腔上壳,所述右耳机下壳的尾部和中部为弧形结构,所述右耳机前腔上壳和所述右耳机上壳与所述右耳机前腔下壳和所述右耳机下壳弧度过渡设置,所述右耳机头部为所述右耳机前腔下壳与所述右耳机前腔上壳形成的空腔,所述右耳机佩戴部为所述右耳机下壳和所述右耳机上壳中部形成的空腔,所述右耳机尾部为所述右耳机下壳和所述右耳机上壳尾部形成的空腔。
[0009]优选的,所述右耳机下壳和所述右耳机上壳尾部形成的空腔内放置第二电池,所述右耳机前腔下壳上开设有右耳机出音孔和安装有至少两个第二充电铜柱,且所述右耳机出音孔接近右耳耳道设置,所述右耳机前腔上壳上开设有右耳机MIC孔,所述右耳机前腔下壳与所述右耳机前腔上壳形成的空腔内放置有喇叭和麦克风,且所述喇叭与麦克风分别与所述右耳机出音孔和右耳机MIC孔对应设置,所述喇叭、麦克风和第二充电铜柱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池通过电线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左耳机前腔上壳上固定安装有左耳机指示灯,所述左耳机指示灯与所述第一电池通过电线连接,所述右耳机前腔上壳上固定安装有右耳机指示灯,所述右耳机指示灯与所述第二电池通过电线连接。
[00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充电仓,用于对权利要求1

6所述的后挂式气传导蓝牙耳机进行充电,包括充电仓上壳和充电仓下壳,所述充电仓上壳和所述充电仓下壳可开合设置,所述充电仓下壳内设置有耳机放置部和充电部,所述耳机放置部用于放置所述左耳机和右耳机。
[0012]优选的,所述充电仓下壳内放置有充电仓下内托,所述下内托内开设有弧形凹槽和两个对称开设的放置槽,所述弧形凹槽和所述放置槽相连通,所述左耳机和所述右耳机分别与所述弧形凹槽和两个放置槽形成的空间相适配,且两个所述放置槽内分别放置左耳机头部和右耳机头部,所述充电仓上壳上放置有充电仓上内托,所述充电仓上内托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分别与两个放置槽的位置对应设置,所述充电仓下内托下方设置有充电部。
[0013]优选的,所述充电部包括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充电仓下内托下方的充电仓电池,所
述充电仓下壳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充电口,所述充电口内部通过电线与所述充电仓电池连接,所述充电仓电池上对称固接有至少两个耳机充电顶针,且两侧的所述耳机充电顶针贯穿所述放置槽分别与所述第一充电铜柱和第二充电铜柱相适配。
[0014]优选的,所述充电仓下壳上设置有若干个充电仓电量导光件和若干个充电仓主板LED灯,所述充电仓电量导光件位于所述充电仓主板LED灯上方且与所述充电仓主板LED灯对应设置,若干个充电仓主板LED灯分别通过电线与所述充电仓电池电性连接。
[0015]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的后挂式气传导蓝牙耳机由左右耳机以及充电仓组成,利用空气传导的原理实现通话、音乐播放等功能,充电仓可以给耳机充电,同时耳机自身也具备强悍的续航能力。同时相较于传统的耳机本技术的蓝牙耳机不需要进入人的耳道也能使用,出音孔的位置和出音方向进行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挂式气传导蓝牙耳机,包括左耳机(22)和右耳机(23),所述左耳机(22)和右耳机(23)分别佩戴在左耳和右耳的外轮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耳机(22)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左耳机尾部、左耳机佩戴部和左耳机头部,且所述左耳机尾部、左耳机佩戴部和左耳机头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左耳机尾部和左耳机佩戴部为弧形结构,且与左耳外轮廓随形设置,所述左耳机头部与所述左耳佩戴部弧度过渡设置,所述左耳机头部与所述左耳机佩戴部呈角度设置,且所述左耳机头部向左耳耳道方向贴合;所述左耳机头部上设置有出音部和充电部,且所述出音部和充电部在贴合耳道的一侧设置,所述出音部用于接收声音并进行传导;远离所述耳道一侧的所述左耳机头部上设置有语音对话部,用于进行语音对话声音的传递;所述右耳机(23)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右耳机尾部、右耳机佩戴部和右耳机头部,且所述右耳机尾部、右耳机佩戴部和右耳机头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右耳机尾部和右耳机佩戴部为弧形结构,且与右耳外轮廓随形设置,所述右耳机头部与所述右耳佩戴部弧度过渡设置,所述右耳机头部与所述右耳机佩戴部呈角度设置,且所述右耳机头部向右耳耳道方向贴合,所述右耳机头部与所述左耳机头部的结构一样,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外形线条为丝带流线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挂式气传导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左耳机下壳(7),所述左耳机下壳(7)上可拆卸连接有左耳机上壳(8),所述左耳机下壳(7)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有左耳机前腔下壳(30),所述左耳机前腔下壳(30)上可拆卸连接有左耳机前腔上壳(5),所述左耳机下壳(7)的尾部和中部为弧形结构,所述左耳机前腔上壳(5)和所述左耳机上壳(8)与所述左耳机前腔下壳(30)和所述左耳机下壳(7)弧度过渡设置,所述左耳机头部为所述左耳机前腔下壳(30)与所述左耳机前腔上壳(5)形成的空腔,所述左耳机佩戴部为所述左耳机下壳(7)和所述左耳机上壳(8)中部形成的空腔,所述左耳机尾部为所述左耳机下壳(7)和所述左耳机上壳(8)尾部形成的空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挂式气传导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耳机下壳(7)和所述左耳机上壳(8)尾部形成的空腔内放置有第一电池(26),所述左耳机前腔下壳(30)上开设有左耳机出音孔(10)和安装有至少两个第一充电铜柱(11),且所述左耳机出音孔(10)接近左耳耳道设置,所述左耳机前腔上壳(5)上开设有左耳机MIC孔(9),所述左耳机前腔下壳(30)与所述左耳机前腔上壳(5)形成的空腔内放置有喇叭(24)和麦克风(25),且所述喇叭(24)与麦克风(25)分别与所述左耳机出音孔(10)和左耳机MIC孔(9)对应设置,所述喇叭(24)、麦克风(25)和第一充电铜柱(11)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池(26)通过电线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挂式气传导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右耳机下壳(13),所述右耳机下壳(13)上可拆卸连接有右耳机上壳(14),所述右耳机下壳(13)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有右耳机前腔下壳(31),所述右耳机前腔下壳(31)上可拆卸连接有右耳机前腔上壳(16),所述右耳机下壳(13)的尾部和中部为弧形结构,所述右耳机前腔上壳(16)和所述右耳机上壳(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平
申请(专利权)人:李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