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氟吡菌酰胺与溴虫腈复配增效的杀线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88178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氟吡菌酰胺与溴虫腈复配增效的杀线组合物,属于农药复配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浸测法测定、共毒系数法评价氟吡菌酰胺与溴虫腈复配对松材线虫的联合杀线活性。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比的氟吡菌酰胺与溴虫腈复配处理线虫24h后,质量比3∶1、2∶1、1∶1、1∶2和1∶3的E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氟吡菌酰胺与溴虫腈复配增效的杀线组合物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复配
,涉及一种杀线虫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氟吡菌酰胺与溴虫腈复配增效的杀线组合物。

技术介绍

[0002]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萎蔫病(Pine Wilt Disease,PWD),是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引起的一种毁灭性森林病害。松材线虫主要依靠媒介昆虫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的携带进行传播。当松树被松材线虫侵染后,松树的传导组织、韧皮部和木质部均会受到损伤,从而使松树的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受到破坏,最终导致松树死亡。因此,探索一种可以控制松材线虫传播及有效防控松材线虫病发生的有效途径迫在眉睫。
[0003]对于松材线虫病的预防措施有植物检疫、疫木管控、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但这些方法中,化学防治因其方便易行、见效快等优点而成为目前常用的防治方法之一。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传统高毒杀线化学剂(涕灭威、克线磷等)被禁用或限用,研究学者又筛选出一批对松材线虫病具有防治潜力的低毒化合物,如甲维盐、阿维菌素、氟吡菌酰胺和氯氟氰虫酰胺等。其中部分在林间的实践应用上已取得显著的防治效果,但因长期使用单一药剂容易使松材线虫产生抗药性。另外,开发新型化合物的成本和时间均比复配型农药组合物的研发耗费得多。因此,用复配型农药组合物来防治松材线虫病是迫切需要的。
[0004]氟吡菌酰胺(Fluopyram),属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具有很强的杀线虫活性,不与其他杀虫剂产生交互抗性。另外,氟吡菌酰胺也具有内吸活性,可以有效的在植物体内传导,从而准确的作用于靶标害虫。同时,研究表明,氟吡菌酰胺不仅是抑制线粒体中的呼吸链的复合体II的杀线虫剂,而且对松材线虫的毒杀效果显著高于其他杀线剂。
[0005]溴虫腈(Chlorfenapyr)是一种新型吡咯类杀虫、杀螨、杀线虫剂。兼有胃毒和触杀作用,且有一定的内吸性,与其他杀虫剂无交互抗性。其作用于昆虫细胞线粒体内膜,利用昆虫体内的多功能氧化酶干扰呼吸链中的电子传递,阻止ADP向ATP转变,从而影响昆虫的能量转换,最终导致害虫死亡。现已报道溴虫腈对蔬菜、果树、观赏植物等多种作物上的害虫具有良好的毒杀效果,但对松材线虫的作用效果还未见报道。
[0006]氟吡菌酰胺和溴虫腈虽然均作用于线粒体,但两者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对于氟吡菌酰胺与溴虫腈的联合杀线活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开展氟吡菌酰胺与溴虫腈的联合杀松材线虫活性研究,以共毒系数法筛选具有明显增效的配比,为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和延缓抗药性提供新的药剂配方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氟吡菌酰胺与溴虫腈复配增效的杀线组合物;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氟吡菌酰胺与溴虫腈复配增效的杀线组合物和/或杀线制剂在防治松材线虫病中的应用。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氟吡菌酰胺与溴虫腈复配增效的杀线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氟吡菌酰胺与溴虫腈二元复配,氟吡菌酰胺与溴虫腈的质量比为3

1∶1

3。
[0010]作为优选,氟吡菌酰胺与溴虫腈的质量比为1∶3。
[0011]进一步的,本申请在采用共毒系数法将氟吡菌酰胺与溴虫腈进行复配时,质量比为3∶1、2∶1和1∶1的氟吡菌酰胺与溴虫腈复配选择浓度均为20、30、45、 67.5和101.25mg
·
L
‑1;即氟吡菌酰胺与溴虫腈复配的终浓度均为10、15、22.5、 33.75和50.625mg
·
L
‑1;质量比为1∶2和1∶3的氟吡菌酰胺与溴虫腈复配选择浓度均为45、67.5、101.25、151.875和227.8125mg
·
L
‑1,即氟吡菌酰胺与溴虫腈复配的终浓度均为22.5、33.75、50.625、75.9375和113.90625mg
·
L
‑1。
[0012]进一步的,氟吡菌酰胺与溴虫腈的终浓度为20

115mg
·
L
‑1。
[0013]进一步的,氟吡菌酰胺与溴虫腈的终浓度为22.5

113.90625mg
·
L
‑1。
[0014]一种氟吡菌酰胺与溴虫腈复配增效的杀线制剂包括上述杀线组合物和制剂用辅料。
[0015]制剂用辅料包括分散剂、润湿剂、乳化剂、崩解剂、消泡剂、溶剂、增稠剂、抗冻剂、防腐剂、稳定剂和填料中的至少一种。
[0016]制剂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及中的任意一种。
[0017]所述的氟吡菌酰胺与溴虫腈复配增效的杀线组合物或所述的氟吡菌酰胺与溴虫腈复配增效的杀线制剂在防治松材线虫病中的应用。
[001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9]本专利技术采用浸测法测定氟吡菌酰胺与溴虫腈对松材线虫的杀线活性;以共毒系数法评价氟吡菌酰胺与溴虫腈复配对松材线虫的联合杀线活性。结果表明 2种药剂处理松材线虫24h后,氟吡菌酰胺和溴虫腈的致死中浓度(EC
50
)分别为27.1188和465.3798mg
·
L
‑1。而不同质量比的氟吡菌酰胺与溴虫腈复配处理线虫24h后,质量比3∶1、2∶1、1∶1、1∶2和1∶3的EC
50
分别为21.6719、28.6996、 28.7564、48.2759和47.0841mg
·
L
‑1。进一步利用共毒系数法筛选出共毒系数大于120的复配组合,结果表明质量比3∶1、2∶1、1∶1、1∶2和1∶3的共毒系数(CTC 值)分别为164、138、178、151和196,5种不同质量比的氟吡菌酰胺与溴虫腈复配的CTC值均大于120。表明氟吡菌酰胺与溴虫腈复配对松材线虫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有望成为一种预防松材线虫病的新型树干注射剂的潜力。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进行描述。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专利技术方法、步骤或条件所作的修改或替换,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以下实施例中如无特殊说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0021]以下实施例所使用的供试松材线虫虫株及培养如下:
[0022]松材线虫(B.xylophilus)强毒虫株AMA3分离自安徽省马鞍山市自然感病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保存于南京林业大学森林病理学实验室。在含有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平板上培养松材线虫1周,采用Berm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氟吡菌酰胺与溴虫腈复配增效的杀线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杀线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氟吡菌酰胺与溴虫腈二元复配,氟吡菌酰胺与溴虫腈的质量比为3

1∶1

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吡菌酰胺与溴虫腈复配增效的杀线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吡菌酰胺与溴虫腈的质量比为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吡菌酰胺与溴虫腈复配增效的杀线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吡菌酰胺与溴虫腈的终浓度为10

115mg
·
L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婉君叶建仁汤方王永春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