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逆变器安装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8493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型逆变器安装组件,包括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顶部设置有固定顶盖,所述固定框架顶部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中心均滑动连接有导向杆,两个所述滑槽前后均开设有安装槽,两组所述安装槽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固定框架中心安装有逆变器本体,所述逆变器本体与固定框架之间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框架底部内表面后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限位板,所述固定框架中心设置有限位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固定组件与限位组件,使得逆变器本体的安装与拆卸操作变得更加方便,通过卡接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防止锈蚀,提升了使用效果,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节省了人力资源,提升了安装效率,便于更换,实用性较强。用性较强。用性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型逆变器安装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逆变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微型逆变器安装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常规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峻,环保和节能意识的不断提高,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利用光生伏打效应直接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当前世界上最有发展前景的新能源技术,是最有潜力的电力来源。
[0003]目前光伏逆变器一般是通过螺栓连接于光伏板上,这样的连接方式不仅安装拆卸操作繁琐,浪费人力资源,降低安装效率,而且在恶劣环境中螺栓容易锈蚀,导致卡死,无法拆卸,降低使用者的使用效果,实用性较弱。
[0004]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微型逆变器安装组件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微型逆变器安装组件,包括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顶部设置有固定顶盖,所述固定框架顶部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中心均滑动连接有导向杆,两个所述滑槽前后均开设有安装槽,两组所述安装槽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
[0006]所述固定框架中心安装有逆变器本体,所述逆变器本体与固定框架之间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框架底部内表面后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限位板,所述固定框架中心设置有限位组件。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所述固定框架底部内表面开设有散热腔。
[0008]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使逆变器本体底部能够进行散热,起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所述散热腔中心设置有第一限位板。
[0010]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使逆变器本体受到进一步的限位作用,固定更稳定。
[00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两个所述导向杆与两组第一弹簧另一端均与固定顶盖相连接。
[0012]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使固定顶盖能够实现上升以及上升后的复位,能够使逆变器本体进入固定框架后通过固定组件进行固定。
[001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安装块,所述固定顶盖顶部开设有两个卡孔,所述安装块两侧均设置有两个位于卡孔中心的卡块,两个所述卡块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
[0014]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按压卡块,固定顶盖由于受到第一弹簧的回弹力实现复位,使安装块进入安装孔中心,卡块由于受到第二弹簧的回弹力实现复位,进入卡孔中心,使固定顶盖与逆变器本体卡接。
[001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所述固定顶盖顶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块贯穿安装孔中心,且所述安装孔与两个卡孔相连通。
[0016]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能够以通过安装孔以及卡孔对卡块以及安装块进行拆卸,方便更换。
[001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所述安装块两侧均开设有导向槽,两个所述卡块均滑动连接于导向槽中心,且两个第二弹簧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导向槽侧壁相连接。
[0018]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使卡块能够实现伸缩以及伸缩后的复位,便于固定。
[001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安装腔,所述固定框架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位于安装腔中心的转动轴,两个所述转动轴上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套,两个所述安装套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三限位板,两个所述转动轴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扭簧,且两组所述扭簧另一端均与固定框架相连接。
[0020]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人工扳开第三限位板,随后拉动固定顶盖,将逆变器本体放入固定框架中心,安装结束后,松开第三限位板,第三限位板由于受到扭簧的回弹力,使第三限位板复位,与逆变器本体前端面相贴合,对其进行限位。
[002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所述固定框架顶部与底部两侧均开设有轴孔,两个所述转动轴均贯穿轴孔中心。
[0022]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三限位板能够随转动轴转动,进而实现限位作用。
[002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两个所述第三限位板均与逆变器本体相贴合。
[0024]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三限位板对逆变器本体前端面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其移动。
[002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6]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固定组件与限位组件等多个零部件,使得逆变器本体的安装与拆卸操作变得更加方便,通过卡接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防止锈蚀,提升了使用效果,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节省了人力资源,提升了安装效率,便于更换,实用性较强;
[0027]2.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散热腔以及第一限位板,使得逆变器本体在安装后能够具备较好的散热效果,第一限位板能够对逆变器本体前端面起到进一步的限位,保证了安装后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的外观图;
[0029]图2为本技术的部分零部件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剖视图;
[0031]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剖视图;
[0032]图5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
[0034]1、固定框架;101、散热腔;102、第一限位板;2、固定顶盖;3、滑槽;4、导向杆;5、安
装槽;6、第一弹簧;7、逆变器本体;8、固定组件;801、安装块;802、卡孔;803、卡块;804、第二弹簧;9、第二限位板;10、限位组件;1001、安装腔;1002、转动轴;1003、安装套;1004、第三限位板;1005、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36]请参阅图1

图5,本实施例,一种微型逆变器安装组件,包括固定框架1,固定框架1底部内表面开设有散热腔101;使逆变器本体7底部能够进行散热,起到更好的散热效果;散热腔101中心设置有第一限位板102;使逆变器本体7受到进一步的限位作用,固定更稳定;固定框架1顶部设置有固定顶盖2,固定框架1顶部两侧均开设有滑槽3,两个滑槽3中心均滑动连接有导向杆4,两个滑槽3前后均开设有安装槽5,两组安装槽5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6;两个导向杆4与两组第一弹簧6另一端均与固定顶盖2相连接;使固定顶盖2能够实现上升以及上升后的复位,能够使逆变器本体7进入固定框架1后通过固定组件8进行固定;固定框架1中心安装有逆变器本体7,逆变器本体7与固定框架1之间设置有固定组件8,固定框架1底部内表面后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限位板9,固定框架1中心设置有限位组件10;
[0037]如图2和图3所示,固定组件8包括安装块801,固定顶盖2顶部开设有两个卡孔802,固定顶盖2顶部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块801贯穿安装孔中心,且安装孔与两个卡孔802相连通;使用者能够以通过安装孔以及卡孔802对卡块8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逆变器安装组件,包括固定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1)顶部设置有固定顶盖(2),所述固定框架(1)顶部两侧均开设有滑槽(3),两个所述滑槽(3)中心均滑动连接有导向杆(4),两个所述滑槽(3)前后均开设有安装槽(5),两组所述安装槽(5)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6);所述固定框架(1)中心安装有逆变器本体(7),所述逆变器本体(7)与固定框架(1)之间设置有固定组件(8),所述固定框架(1)底部内表面后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限位板(9),所述固定框架(1)中心设置有限位组件(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逆变器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1)底部内表面开设有散热腔(1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型逆变器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腔(101)中心设置有第一限位板(10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逆变器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向杆(4)与两组第一弹簧(6)另一端均与固定顶盖(2)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逆变器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8)包括安装块(801),所述固定顶盖(2)顶部开设有两个卡孔(802),所述安装块(801)两侧均设置有两个位于卡孔(802)中心的卡块(803),两个所述卡块(803)一侧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山游善渊李媛姿杨满山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易实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