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辊压机的防护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81744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辊压机的防护外壳,包括辊压机本体和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包括入料口、壳体外罩上部、壳体外罩侧部和壳体底部,所述壳体外罩上部固定连接在壳体底部的上端,所述壳体外罩侧部通过铰链铰接在壳体底部的上表面两侧,所述辊压机本体设置在防护外壳的内部,所述辊压机本体和防护外壳的上表面均贯穿开设有入料口,所述壳体外罩侧部的内部为双层结构,且所述壳体外罩侧部的内部设置有中空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壳体外罩侧部,且壳体外罩侧部为双层结构,其中间设置有中空层,中空层的内部设置的防水层、隔热层和隔音层,有效的增加了防护外壳的防水、隔热和隔音的效果,使用时增加了防护外壳的功能性。使用时增加了防护外壳的功能性。使用时增加了防护外壳的功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辊压机的防护外壳


[0001]本技术属于辊压机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辊压机的防护外壳。

技术介绍

[0002]辊压机,又名挤压磨、辊压磨、对辊机,是国际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型水泥节能粉磨设备,能替代能耗高、效率低球磨机预粉磨系统,并降低钢材消耗及工作噪声的功能,适用于新厂建设,也可用于老厂技术改造,使系统产量提高30—50%。经过挤压后的物料中0.08mm细料占20—35%,小于2mm占65—85%。颗粒的内部结构因受挤压而充满微小裂纹,使易磨性大为改善。辊面采用热堆焊,耐磨层维修方便。
[0003]目前老式的辊压机防护外壳在使用时,由于没有任何隔音措施,双辊运作时,现场噪音较大,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辊压机的防护外壳,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老式的辊压机防护外壳在使用时,由于没有任何隔音措施,双辊运作时,现场噪音较大,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辊压机的防护外壳,包括辊压机本体和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包括入料口、壳体外罩上部、壳体外罩侧部和壳体底部,所述壳体外罩上部固定连接在壳体底部的上端,所述壳体外罩侧部通过铰链铰接在壳体底部的上表面两侧,所述辊压机本体设置在防护外壳的内部,所述辊压机本体和防护外壳的上表面均贯穿开设有入料口,所述壳体外罩侧部的内部为双层结构,且所述壳体外罩侧部的内部设置有中空层,所述中空层的内部分别设置有防水层、隔热层和隔音层,防水层的内部为高分子聚合物材质,隔热层的内部为石棉材质,隔音层的内部为隔音棉材质。
[0006]优选的,所述辊压机本体的内部中间部分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的上端横截面为斜面结构。
[0007]优选的,所述辊压机本体的内部上端两侧均通过电动机传动连接有压辊,所述压辊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压辊的表面均设置有辊压齿。
[0008]优选的,所述压辊的外侧设置有过滤网。
[0009]优选的,所述过滤网插设在辊压机本体的内部两侧。
[0010]优选的,所述辊压机本体的内部上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板。
[0011]优选的,所述辊压机本体的内部下端设置有出料口。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辊压机的防护外壳,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壳体外罩侧部,且壳体外罩侧部为双层结构,其中间设置有中空层,中空层的内部设置的防水层、隔热层和隔音层,有效的增加了防护外壳的防水、隔热和隔音的效果,使用时增加了防护外壳的功能性,有效地避免了目前老式的辊压机
防护外壳在使用时,由于没有任何隔音措施,双辊运作时,现场噪音较大,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问题;
[0014]2、本技术通过设置的防护外壳,且防护外壳为一个整体结构,便于和机架组装,减少现场安装时间和难度,且使用时客户可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是否选用本套壳体,提高辊压机市场竞争力,通过设置的铰链,通过铰链可以带动壳体外罩侧部在防护外壳的两侧表面进行转动,从而方便防护外壳的打开,以便于工作人员对防护外壳和内部的辊压机本体进行清理;
[0015]3、本技术通过设置的过滤网,通过压辊和辊压齿对物料进行辊压粉碎后,物料直接通过过滤网掉入出料口进行出料,从而大大方便了物料的辊压粉碎和过滤的过程。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辊压机的防护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辊压机的防护外壳中入料口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辊压机的防护外壳中防护外壳的结构爆炸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辊压机的防护外壳中防护外壳的剖视图;
[0021]图中:1、防护外壳;2、入料口;3、壳体外罩上部;4、壳体外罩侧部;5、壳体底部;6、铰链;7、中空层;8、辊压机本体;9、导向板;10、压辊;11、辊压齿;12、过滤网;13、凸块;14、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辊压机的防护外壳,包括辊压机本体8和防护外壳1,防护外壳1包括入料口2、壳体外罩上部3、壳体外罩侧部4和壳体底部5,壳体外罩上部3固定连接在壳体底部5的上端,壳体外罩侧部4通过铰链6铰接在壳体底部5的上表面两侧,辊压机本体8设置在防护外壳1的内部,辊压机本体8和防护外壳1的上表面均贯穿开设有入料口2,壳体外罩侧部4的内部为双层结构,且壳体外罩侧部4的内部设置有中空层7,中空层7的内部分别设置有防水层、隔热层和隔音层,防水层的内部为高分子聚合物材质,隔热层的内部为石棉材质,隔音层的内部为隔音棉材质,通过设置的壳体外罩侧部4,且壳体外罩侧部4为双层结构,其中间设置有中空层7,中空层7的内部设置的防水层、隔热层和隔音层,有效的增加了防护外壳1的防水、隔热和隔音的效果,使用时增加了防护外壳1的功能性,有效地避免了目前老式的辊压机防护外壳在使用时,由于没有任何隔音措施,双辊运作时,现场噪音较大,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问题,通过设置的防护外壳1,且防护外壳1为一个整体结构,便于和机架组装,减少现场安装时间和难度,且使用时客
户可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是否选用本套壳体,提高辊压机市场竞争力,通过设置的铰链6,通过铰链6可以带动壳体外罩侧部4在防护外壳1的两侧表面进行转动,从而方便防护外壳1的打开,以便于工作人员对防护外壳1和内部的辊压机本体8进行清理。
[0024]本技术中,优选的,辊压机本体8的内部中间部分固定连接有凸块13,凸块13的上端横截面为斜面结构。
[0025]本技术中,优选的,辊压机本体8的内部上端两侧均通过电动机传动连接有压辊10,压辊10设置有两个,两个压辊10的表面均设置有辊压齿11。
[0026]本技术中,优选的,压辊10的外侧设置有过滤网12,通过设置的过滤网12,通过压辊10和辊压齿11对物料进行辊压粉碎后,物料直接通过过滤网12掉入出料口14进行出料,从而大大方便了物料的辊压粉碎和过滤的过程。
[0027]本技术中,优选的,过滤网12插设在辊压机本体8的内部两侧。
[0028]本技术中,优选的,辊压机本体8的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辊压机的防护外壳,包括辊压机本体(8)和防护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外壳(1)包括入料口(2)、壳体外罩上部(3)、壳体外罩侧部(4)和壳体底部(5),所述壳体外罩上部(3)固定连接在壳体底部(5)的上端,所述壳体外罩侧部(4)通过铰链(6)铰接在壳体底部(5)的上表面两侧,所述辊压机本体(8)设置在防护外壳(1)的内部,所述辊压机本体(8)和防护外壳(1)的上表面均贯穿开设有入料口(2),所述壳体外罩侧部(4)的内部为双层结构,且所述壳体外罩侧部(4)的内部设置有中空层(7),所述中空层(7)的内部分别设置有防水层、隔热层和隔音层,防水层的内部为高分子聚合物材质,隔热层的内部为石棉材质,隔音层的内部为隔音棉材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辊压机的防护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机本体(8)的内部中间部分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业胜张瑞明夏宣发唐义林周荣兵汪浩张志林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中都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