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推出式沉管最终接头止水带的可翻转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7995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用于推出式沉管最终接头止水带的可翻转保护装置,包括安装在最终接头扩大段顶部的若干个翻转保护组件,翻转保护组件包括横梁、翻转竖梁,横梁通过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安装在最终接头扩大段顶部,翻转竖梁顶部设有第一铰座,横梁顶部设有第二铰座,第一铰座、第二铰座之间铰接有第一拉杆、张紧器、第二拉杆,横梁端部设有翻转铰支座,翻转竖梁侧壁上设有翻转铰接板,翻转铰接板与翻转铰支座铰接,横梁端部在翻转铰支座下方设有限位组件,翻转竖梁一侧设有翻转吊耳,相邻两个翻转保护组件的横梁之间安装有水平挡板、竖梁之间安装有竖直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沉管浮运、下潜两过程中对GINA止水带、M止水带进行安全防护。护。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推出式沉管最终接头止水带的可翻转保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下沉管隧道施工的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推出式沉管最终接头止水带的可翻转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沉管隧道施工时,接头采用“水下整体推出式”最终接头,最终接头设多道防水措施,其中做为永久防水的GINA止水带和施工临时止水的M止水带是最终接头防水的关键环节。施工安装过程中对GINA、M止水带的任何损伤都将极大的影响止水效果和防水结构的耐久性,尤其是沉管浮运、水下安装两过程,沉管需要长距离浮运拖航,水面上的各种漂浮物都对GINA、M止水带造成威胁。
[0003]最终接头水下安装过程中,M止水带作为最外侧施工临时止水,没有结构防护,容易受到竖向下落物的损坏,因此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保护措施,进行水面、水下全方位的安全保护。
[0004]现有的标准沉管GINA止水带保护装置,只能满足沉管浮运状态下对GINA止水带的保护,无法实现同时对GINA、M止水带进行防护的要求,且该装置在沉管下潜前需拆除,否则影响沉管水下对接,无法防止沉管水下安装过程中竖向下落物体对止水带的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推出式沉管最终接头止水带的可翻转保护装置。
[0006]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用于推出式沉管最终接头止水带的可翻转保护装置,包括安装在最终接头扩大段顶部的若干个翻转保护组件,每个翻转保护组件均包括横梁、翻转竖梁,横梁通过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安装在最终接头扩大段顶部,翻转竖梁顶部设有第一铰座,横梁顶部设有第二铰座,第一铰座、第二铰座之间铰接有第一拉杆、第二拉杆,第一拉杆、第二拉杆之间设有张紧器,横梁伸出最终接头扩大段端面的一端设有翻转铰支座,翻转竖梁侧壁上对应翻转铰支座设有翻转铰接板,翻转铰接板与翻转铰支座铰接,横梁端部在翻转铰支座下方设有限位组件,翻转竖梁顶部距横梁顶部的距离与横梁上翻转铰支座所在的端部距第二铰座的距离相等,翻转竖梁背向最终接头扩大段端面的一侧设有翻转吊耳;
[0008]相邻两个翻转保护组件的横梁之间安装有若干个水平挡板,相邻两个翻转保护组件的翻转竖梁之间安装有若干个竖直挡板。
[0009]第一支座包括固定在最终接头扩大段顶部的第一预埋钢板,第一预埋钢板顶部焊接有座板,座板中心设有插孔,横梁底部对应位置焊接有圆钢柱,圆钢柱插接在座板的中心插孔内。
[0010]第二支座包括固定在最终接头扩大段顶部的第二预埋钢板,第二预埋钢板顶部焊接有倒T形螺母套筒,倒T形螺母套筒中心设有螺纹孔,横梁底部对应位置上板开设有螺栓
通孔且下板开设有插接通孔,倒T形螺母套筒上端插接在横梁底部的插接通孔处,横梁顶部设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的螺杆通过螺栓通孔之后旋紧在倒T形螺母套筒的螺纹孔内,固定螺栓的螺栓头与横梁之间设有垫圈。
[0011]横梁顶部在第一支座、第二支座之间设有第一吊装耳板。
[0012]翻转竖梁背向最终接头扩大段端面的一侧设有第二吊装耳板。
[0013]相邻两个翻转保护组件的横梁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一槽钢骨架,水平挡板固定在第一槽钢骨架上。
[0014]相邻两个翻转保护组件的翻转竖梁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二槽钢骨架,竖直挡板固定在第二槽钢骨架上。
[0015]竖直挡板上开设有若干过孔。
[0016]限位组件包括固定在横梁端部底面的竖直延伸板,竖直延伸板在翻转铰支座下方设有限位板,竖直延伸板与横梁底部之间设有加劲板。
[0017]第一铰座、第二铰座、翻转铰接板上均设有加强板。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翻转机构可以沉管浮运、下潜两过程中对GINA止水带、M止水带进行安全防护,解决了沉管隧道施工中GINA止水带保护装置只能满足沉管浮运状态下对止水带的保护的局限性;保护装置与沉管最终接头推出段采用螺栓套筒连接方式可以满足水下方便快捷拆除;保护装置采用冲孔板有效减少水流阻力,减小结构受力,减轻结构自重;保护装置结构设置合理,既可以对止水带进行有效防护,又不影响沉管水下对接;可推广应用到类似水下安装工程。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平面图;
[0020]图2为图1中局部放大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纵面图;
[0022]图4为图3中局部放大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在浮运状态下的示意图;
[0024]图6为图5中A的放大图;
[0025]图7为本技术在下潜状态下的示意图;
[0026]图8为图7中B的放大图;
[0027]图9为第一支座的示意图;
[0028]图10为第二支座的示意图;
[0029]图中:1

横梁;2

翻转竖梁;3

第一支座;4

第二支座;5

第一铰座;6

第二铰座;7

第一拉杆;8

第二拉杆;9

张紧器;10

翻转铰支座;11

翻转铰接板;12

限位组件;13

翻转吊耳;14

水平挡板;15

竖直挡板;16

圆钢柱;17

第一吊装耳板;18

第二吊装耳板;19

第一槽钢骨架;20

第二槽钢骨架;21

最终接头扩大段;22

最终接头推出段;23

GINA止水带;24

M止水带;
[0030]301

第一预埋钢板;302

座板;
[0031]401

第二预埋钢板;402

倒T形螺母套筒;403

螺纹孔;404

固定螺栓;405

垫圈;
[0032]以下将结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技术。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34]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推出式沉管最终接头止水带的可翻转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最终接头扩大段(21)顶部的若干个翻转保护组件,每个翻转保护组件均包括横梁(1)、翻转竖梁(2),横梁(1)通过第一支座(3)、第二支座(4)安装在最终接头扩大段(21)顶部,翻转竖梁(2)顶部设有第一铰座(5),横梁(1)顶部设有第二铰座(6),第一铰座(5)、第二铰座(6)之间铰接有第一拉杆(7)、第二拉杆(8),第一拉杆(7)、第二拉杆(8)之间设有张紧器(9),横梁(1)伸出最终接头扩大段(21)端面的一端设有翻转铰支座(10),翻转竖梁(2)侧壁上对应翻转铰支座(10)设有翻转铰接板(11),翻转铰接板(11)与翻转铰支座(10)铰接,横梁(1)端部在翻转铰支座(10)下方设有限位组件(12),翻转竖梁(2)顶部距横梁(1)顶部的距离与横梁(1)上翻转铰支座(10)所在的端部距第二铰座(6)的距离相等,翻转竖梁(2)背向最终接头扩大段(21)端面的一侧设有翻转吊耳(13);相邻两个翻转保护组件的横梁(1)之间安装有若干个水平挡板(14),相邻两个翻转保护组件的翻转竖梁(2)之间安装有若干个竖直挡板(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推出式沉管最终接头止水带的可翻转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支座(3)包括固定在最终接头扩大段(21)顶部的第一预埋钢板(301),第一预埋钢板(301)顶部焊接有座板(302),座板(302)中心设有插孔,横梁(1)底部对应位置焊接有圆钢柱(16),圆钢柱(16)插接在座板(302)的中心插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推出式沉管最终接头止水带的可翻转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支座(4)包括固定在最终接头扩大段(21)顶部的第二预埋钢板(401),第二预埋钢板(401)顶部焊接有倒T形螺母套筒(402),倒T形螺母套筒(402)中心设有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生黄晨王国之胥新伟刘祥玉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天津港湾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