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名回路接入不同侧母线交替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7510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同名回路接入不同侧母线交替布置结构,其包括I母线和II母线,I母线和II母线之间连接有第一3/2断路器接线单元和第二3/2断路器接线单元,所述第一靠近进线侧边断路器与所述第一中间断路器之间设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中间断路器与所述第一靠近出线侧边断路器之间设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延伸至所述第一中间断路器与所述第一靠近出线侧边断路器之间,所述第一套管内接线端子与第一出线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二套管延伸至所述第一中间断路器与所述第一靠近进线侧边断路器之间,所述第二套管内接线端子与2#发电机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机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机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名回路接入不同侧母线交替布置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高压变电站设计建设
,特别是涉及一种同名回路接入不同侧母线交替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发电厂建设初期,配电装置仅有两个串时,同名回路宜分别交替接入不同侧母线,即“交替布置”。这种布置可避免当一串的中间断路器检修时,合并同名回路串的母线侧断路器故障,而将配置在同侧母线的同名回路同时断开,造成全厂(站)停电。这种同名回路交替接入不同侧母线的配置方式,通常有一个串需要占据两个间隔,增加了架构和引线的复杂性,扩大了占地面积。
[0003]如图1所示,如果接线形式不采用“交替布置”。QF2断路器(#1串中的中间断路器)检修,假如在此时,QF6断路器故障拒动,那么为了切除故障断路器,需要断开相邻的QF3断路器和QF5断路器。此时,QF2断路器,QF3断路器,QF5断路器均断开,电厂内外没有导通的回路,这会造成全厂停电的情况。
[0004]如图2所示,如果接线形式采用“交替布置”。QF2断路器(#1串中的中间断路器)检修,假如在此时,QF6断路器故障拒动,那么为了切除故障断路器,需要断开相邻的QF3断路器和QF5断路器。此时,QF2断路器,QF3断路器,QF5断路器均断开,但是#1机组可通过QF1

I母线

QF4

500kV出线II这条通路送出电,不会造成全厂失电的情况。
[0005]如图3

6所示,由于需要实现“交替布置”,由断面图4

6可以看出,必须让#2主变进线回路接在套管2上,而让#2出线接在套管3上。但是由于不同时带电检修设备之间有安全距离限制,套管2与套管3的导线之间不能直接交叉接到28m架构上,需要保持距离。
[0006]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本方案增加33m架构。在“中间间隔”内,将套管3的接线端子与28m架构导线连接,再与33m架构的导线连接。在“#2主变进线间隔”内,将33m导线与28m的导线连接,再与#2主变进线回路相连。
[0007]该方案#2进出线串需要占据三个间隔,并且需要设置33m的架构,增加了架构和引线的复杂性,扩大了占地面积。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解决配电装置仅有两个串,同名回路采用“交替布置”时,架构和引线复杂性,占地面积大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架构和引线简单,占地面积小的同名回路接入不同侧母线交替布置结构。发电厂或变电站的配电装置采用3/2断路器接线形式,且配电装置仅有两个串时,此时采用HGIS布置形式,适用于本技术同名回路接入不同侧母线交替布置结构。
[0009]本技术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同名回路接入不同侧母线交替布置结构,其包括I母线和II母线,I母线和II母线之间连接有第一3/2断路器接线单元和第二3/2断路器接线单元,所述第一3/2断路器接线单元包括排成一列且依次连接的第一靠近进线侧边
断路器、第一中间断路器和第一靠近出线侧边断路器,所述第一靠近进线侧边断路器与所述第一中间断路器之间设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中间断路器与所述第一靠近出线侧边断路器之间设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二3/2断路器接线单元包括排成一列且依次连接的第二靠近进线侧边断路器、第二中间断路器和第二靠近出线侧边断路器,所述第二靠近进线侧边断路器与所述第二中间断路器之间设有第三套管,所述第三套管内接线端子与1#发电机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二中间断路器与所述第二靠近出线侧边断路器之间设有第四套管,所述第四套管内接线端子与第二出线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一套管延伸至所述第一中间断路器与所述第一靠近出线侧边断路器之间,所述第一套管内接线端子与第一出线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二套管延伸至所述第一中间断路器与所述第一靠近进线侧边断路器之间,所述第二套管内接线端子与2#发电机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
[0010]本技术的优点:
[0011]1、#2进出线由改进前占据3个间隔,优化为只占一个间隔,减少了配电装置的占地面积。
[0012]2、减少了进出线架构和母线架构的数量和高度,降低了工程成本,且更利于扩建。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不采用“交替布置”的接线形式示意图;
[0014]图2是采用“交替布置”的接线形式示意图;
[0015]图3是改进前采用“交替布置”的接线形式的平面图;
[0016]图4是改进前采用“交替布置”的接线形式#2主变进线间隔断面图;
[0017]图5是改进前采用“交替布置”的接线形式#2中间间隔断面图;
[0018]图6是改进前采用“交替布置”的接线形式#2出线间隔断面图;
[0019]图7为本技术采用“交替布置”的接线形式的平面图;
[0020]图8为本技术采用“交替布置”的接线形式#2主变进线及#2出线间隔断面图。
[0021]图9为图7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22]第一套管1,第二套管2。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7

9所示,一种同名回路接入不同侧母线交替布置结构,其包括I母线和II母线,I母线和II母线之间连接有第一3/2断路器接线单元和第二3/2断路器接线单元,第一3/2断路器接线单元包括排成一列且依次连接的第一靠近进线侧边断路器QF4、第一中间断路器QF5和第一靠近出线侧边断路器QF6,第一靠近进线侧边断路器QF4与第一中间断路器QF5之间设有第一套管1,第一中间断路器QF5与第一靠近出线侧边断路器QF6之间设有第二套管2;第二3/2断路器接线单元包括排成一列且依次连接的第二靠近进线侧边断路器QF1、第二中间断路器QF2和第二靠近出线侧边断路器QF3,第二靠近进线侧边断路器QF1与第二中间断路器QF2之间设有第三套管,第三套管内接线端子与1#发电机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第二中间断路器QF2与第二靠近出线侧边断路器QF3之间设有第四套管,第四套管内接线端子与第二出线通过导线连接;第一套管1延伸至第一中间断路器QF5与第一靠近出线侧边断路器QF6之间,第一套管1内接线端子与第一出线通过导线连接;第二套管2延伸至第一中间
断路器QF5与第一靠近进线侧边断路器QF4之间,第二套管2内接线端子与2#发电机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
[0024]在本技术中,使原本位于第一靠近进线侧边断路器QF4与第一中间断路器QF5之间的第一套管1延长至第一中间断路器QF5与第一靠近出线侧边断路器QF6之间,而位于第一中间断路器QF5与第一靠近出线侧边断路器QF6之间的第二套管2延长到第一中间断路器QF5与第一靠近进线侧边断路器QF4之间,利用SF6母线延长套管的位置,从而直接实现第一套管1与第二套管2空间位置的互换,不需要增加间隔,也不需要增加33m架构,即可满足#1进出线和#2进出线同名回路分别交替接入不同母线侧的要求。相较于改进前方案,减少了#2进出线占用的间隔数及33m架构,从而节省工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名回路接入不同侧母线交替布置结构,其包括I母线和II母线,I母线和II母线之间连接有第一3/2断路器接线单元和第二3/2断路器接线单元,所述第一3/2断路器接线单元包括排成一列且依次连接的第一靠近进线侧边断路器、第一中间断路器和第一靠近出线侧边断路器,所述第一靠近进线侧边断路器与所述第一中间断路器之间设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中间断路器与所述第一靠近出线侧边断路器之间设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二3/2断路器接线单元包括排成一列且依次连接的第二靠近进线侧边断路器、第二中间断路器和第二靠近出线侧边断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莹白雪松冯永刚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